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国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1月15日至17日在湘潭湖南科技大学举行。这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术讨论会是在著名党史专家张静如先生的倡导下召开的,首届于1986年举办,最初是全国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学术讨论会,后更名为全国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学术讨论会。会议分别按导师、学生会议隔年举办,今年是以学生为主的会议。本次学术讨论会由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三校联合承办,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张静如教授,湖南省委副书…  相似文献   

2.
论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分期问题 ,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揭示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历史分期 ,就无法科学地进行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的历史分期向来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涉及如下问题 :(一 )论述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分期 ,并概括迄今为止中共党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程度 ;(二 )论述怎样进行历史分期 ,主要是揭示历史分期的客观基础 ,论述进行历史分期的标准等 ;(三 )历史分期的几个技术问题 ,主要是论及历史时段的称谓 ,中共党史及其专门史的分期 ,以及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分期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成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那里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的演变路径需要学界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一书具体分析了这个问题。该书从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哲学与法学、历史与实证、启示与价值等多个视角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之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中共党史的论述充满深奥哲理,完整地体现与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认识和和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重大的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共党史和深化党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党史研究中存在的受现实影响较大、逻辑表述体系存在缺陷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修正:一是在观念层面真正落实“党史也是历史”的理念,体现党史研究的科学性;二是构建新的逻辑表述体系,重塑中共党史的宏观骨架;三是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研究中共党史,增加党史研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通过党的领导和执政而形成与发展,并与中共党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彼此不可分割的关系。建国以来的中共党史是国史中的执政党史,党的执政史是国史及其发展的主要源泉。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党的执政史和国史的鲜明主题。中共党史规定国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党的执政史具体表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成为中共党史和国史的实质内涵。中共党史与国史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出党的执政为民的先进性与人民历史主体性的统一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历史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中树立起的不朽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光辉典范。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规律对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具…  相似文献   

8.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思想,是他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的理论成果。胡绳科学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及其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等理论观点。这给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参政党学习中共党史是深刻领会“同心”思想的重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政党践行"同心"思想应以深化认知为基础,只有做到正确客观地深化认知"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才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切实地去贯彻落实。参政党学习中共党史是深刻领会"同心"思想的重要路径。参政党应结合近现代历史、各自党派史、国内外社会发展现状学习中共党史,深刻领会"同心"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在高校大学生中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中共党史的主体地位有待提高、学习中共党史的方式相对单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未常态化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丰富中共党史学习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中国知识分子履行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前提条件,而且拥有充分的历史根据、现实理由和理论背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心历史地转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明确自己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切实履行“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历史使命,为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历史定位、思想内涵和开放性质作了简明的概括.这里,拟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的角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上,就历史连续性、系统整体性、思想开放性这三个层次,谈谈对"理论体系"问题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由穷到富、从弱到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出,先后经历了三个重大历史阶段,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铸就了三座高耸的思想丰碑,形成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惠及全人类的三大实践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新创造;必须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必须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活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主要有:严厉地批评了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重新深刻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科学界定中国历史坐标,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情,讲透了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的道理,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奠定了广泛的现实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时代特征及中国国情"三位一体"的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解决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1929年以前,他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道路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存在逐渐脱离实际的偏颇性。1929年陈独秀读了托洛茨基的一些论著后,开始转向托派的思想。陈独秀的托派思想与托洛茨基主义在诸多基本问题上有一致看法,同时也有不少相异之处。认真考察这一时期陈独秀的思想演化,对于深化对陈独秀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敢于突破,又要能够运用新的方法对新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新的科学结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带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的经验、准确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之上,科学分析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的理论概括.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述和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基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新成果和理论新飞跃.  相似文献   

19.
延安整风运动在党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举措。将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是这次运动的主线,它的发生、发展和影响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延安整风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不论于历史还是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延安整风运动所表现的思想价值贯穿于整个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延安整风运动是基于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而开展的一场思想革命。延安整风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鲜明地表现了高度的政治醒悟和思想自觉。从思想革命的角度看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最突出的贡献是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延安整风运动结出的一系列成果,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思想紧密相关。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显示了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延安整风运动缔造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光彩了延安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