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块怀表     
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却有着几段不平凡的经历,凝聚着几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1920年,霍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了莫斯科。当时,苏联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瞿秋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金壳怀表献了出来。苏联政府为表达对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中国同志的革命友情,又回赠给霍秋白一块钢壳怀表。1930年9月,与瞿秋白同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的沈泽民同志回国,赶上海参加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为了表达对沈泽民的友情,又将那块来自十月革命故乡的钢壳怀表送给了沈泽民。1933…  相似文献   

2.
1946年初,经过党组织全力营救,在新疆军阀盛世才牢狱中度过五年劫难的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终于获释,出狱后辗转来到延安。到延安不久,彭德怀同志在会见她时,把一块光亮的钢壳怀表交到她的手上,深情地说,“这块怀表是秋白同志的遗物,它经历了许多同志的手,才到了我这里,现在是物归其主,你就留着作个纪念吧。”杨之华手捧这块沉甸甸的怀表,睹物思人,禁不住泪水涟涟。由此,人们才渐渐了解到这块怀表的一段极不寻常的来历…… 这块怀表是苏联苏维埃政权的馈赠物。1920年初,20岁刚出头的瞿秋白,为采访报道苏俄十月革命及其社会情况,以  相似文献   

3.
《党史纵览》2023,(4):51-54
<正>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之一)中珍藏着一块怀表。这块钢质怀表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其背后却凝结着4位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深厚情谊。这4位革命家分别是瞿秋白、沈泽民、徐海东、彭德怀。壮大苏区,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瞿秋白,江苏常州市人,1899年生,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科学校读书,思想激进,文学知识丰富,经常在各种报刊上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后任北京《晨报》记者。  相似文献   

4.
彭德怀被迫解甲归田后,带在身边的怀表给他寂寞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安慰。怀表是瞿秋白于1930年送给沈泽民的,1933年沈泽民又转赠给徐海东,1935年直罗镇战役后,徐海东又将此表转  相似文献   

5.
原本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平淡无奇,但它几易其主,凝聚着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同志真情,感人至深。1920年,瞿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莫斯科。当时的苏联正处于反对列强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中,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  相似文献   

6.
正1927年7月26日,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十军抵达南昌。他随身带着一块怀表,表壳和挂链都是银白色。这块怀表陈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相似文献   

7.
彭德怀元帅被迫解甲归田时,他身边的那些收藏品,给他寂寞的生活带来不少安慰。那只银光闪闪的怀表,是瞿秋白1930年送给沈泽民的。1933年沈泽民同志又转赠给徐海东大将。1935年直罗战役后,徐海东又将此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被迫转入农村的环境下,他的土地革命理论和实践值得关注.瞿秋白关注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阐述了土地革命的核心要素,制定了土地纲领和文献,推动土地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梳理瞿秋白的土地革命理论及实践对当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4月被关押在福建长汀国民党第三十六八师师部.瞿秋白身陷囹圄,坚信革命必胜.他不仅向看守的官兵宣旦传革命道理,而且在狱中写了许多诗词,刻了许多图章.凡是向他求刻图章或索要诗词的官兵,他都一一满足要求.瞿秋白在  相似文献   

10.
<正>瞿秋白和鲁迅在革命和文学的事业中,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瞿秋白曾先后三次避难于鲁迅家,遂成史传佳话。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党内早期研究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随着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革命所及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瞿秋白发表一系列文章予以鼓励和支持。遗憾的是,革命形势在1927年4月骤转低潮,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在农民运动的策略中明显体现,农民运动严重受挫。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对农民运动的策略做出了深刻反思,并结合历史背景和革命现实对农民运动做出了进一步认识,为党开展土地革命和领导农民运动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原本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平淡无奇,但它几易其主,凝聚着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同志真情,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3.
原本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平淡无奇,但它几易其主,凝聚着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与共产党人之间的同志真情,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是我国20世纪初期黑暗的政治历史舞台上,一颗耀眼的革命巨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位非凡的革命伟人。是我国文化之林中,一位卓越的文化巨子。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肆屠杀革命群众,中国革命面临绝境,在此危急时刻,瞿秋白在汉口主持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成功地实现  相似文献   

15.
青年瞿秋白曾经受到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存在思想交集,这为瞿秋白转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到达俄罗斯之后,瞿秋白发现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调和不可能,最终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转变。之后,瞿秋白对民粹主义的发展历程、政治主张进行了细致分析。他认为,从阶级本质看,民粹主义是"小资产阶级式的革命主义";从思想特征看,是"农民式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俄罗斯民粹派的革命实践,瞿秋白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评析,认为民粹主义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力量,没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因而失败是必然的。瞿秋白对民粹主义的分析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着眼于中国也是农民国度这一国情,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教训,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才识卓绝的主要领导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瞿秋白和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问题上,特别是在农民问题上,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有过一些令人难忘的亲切交往,凝结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成为党内早期历史上鲜有的一对良知益友。在瞿秋白诞辰100周年之际,特别叙述我党这两位领袖人物之间的交往事迹,缅怀先烈,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7.
我党创建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我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同志,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迄今整整半个世纪了。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景仰和怀念为寻求中国革命的真理,为开创中国革命的大业,无私地奉献了毕生心血以至整个生命的瞿秋白烈士。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其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沈达人的领导与支持下,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向党和人民呈送了一份厚礼——由王铁仙、刘福勤主编的《瞿秋白传》(以下简称《瞿传》),历时  相似文献   

19.
1922年冬,瞿秋白因深受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赏识,应邀从苏联回国,参与编辑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新青年》季刊和《向导》周报,不久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5年多后,陈独秀犯错误被免职,瞿秋白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在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艰辛探索中,陈独秀与瞿秋白始而亲密合作,终因思想分歧加剧了矛盾。他们这种关系,无疑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早期发展之艰难曲折。相逢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20.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7,(10):36-39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困革命的先驱。和那个时代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一样,瞿秋白是渎着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也和党内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一样,瞿秋白是最早批评陈独秀的错误倾向的:他们二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衲,然而,当革命退入低潮,形势急转直下时,他们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使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瞿秋白英年罹难,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