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脍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中唱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反映了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但是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单靠战场缴获武器来装备部队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作战需要了。  相似文献   

2.
贾军喜  杨飞 《世纪桥》2012,(14):53-58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他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1942年5月在侵华日军发动的“五~大扫荡”中阵亡,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长征时期毛泽东就曾称赞其为“神枪手”,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其为“模范军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抗战期间,八路军曾进行过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提起百团大战,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彭德怀,但是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我们不应忘记,他就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左权。一、酝酿筹划交通破击战1940年春,中国的抗日战争已进入到第四个年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已深深陷入侵华战争的泥沼无法抽身。特别是在华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令日本侵略者感受到严重威胁。为达到彻底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的目的,华北日军开始修复、整治、新建陇海、平汉、正太、同蒲、白晋、沧…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汇》2006,(4):F0004-F0004
黄崖洞因天然石洞而得名,平均海拔1600米,方圆十余平方公里,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我军利用其他形隐蔽的特点建造兵工厂,成为我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生产武器可装备16个团。  相似文献   

5.
孟红  董杰 《世纪桥》2012,(18):38-46
1938年春季,日本侵略军因后方交通线屡遭八路军袭击,从正面战场抽回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进犯。八路军总部决定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一部,左权提议先打最狡猾的苫米地旅团。这一建议得到了八路军总部其他领导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左权(1905-1942)是一位声望卓著的将领。他一生三进名校学习,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都留下了身影;他长期担任军事要职,历任红12军军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叶剑英)第一局局长、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参谋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政委聂荣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直到英年早逝在抗日战场。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既是挥戈前线的战将,又是运筹帷幄的智囊,并在辉煌的军事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军事谋略艺术。  相似文献   

7.
陈利财  唐荣沛 《湘潮》2005,(3):29-35
1937年10月,正在红军教导师学员第四连当通讯员的我被挑选到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同志身边担任勤务员。1938 年冬开始担任他的警卫员,直到1940 年1 月。在左副参谋长身边的几年里,他那出色的才能和崇高的风范,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艰苦朴素的“战士” 年仅30多岁的左副参谋长已是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但他平时在生活上十分艰苦朴素,仍然保持着普通战士的本色。部队行军宿营,他都和战士一样徒步行军,住的地方也非常简单朴素,都是一般群众住的砖房子。当我第一次来到他的住房兼办公室时,只见在一间长方形的房子里,紧…  相似文献   

8.
1 左权,是一位抗日将军的名字,然后成了太行山上清漳河畔这个县的名字,因为这位抗日名将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 这个先叫辽县后叫左权的县的东南部,有一个仅有六户人家的山庄窝铺,虽在大山深处,名字却多少带着一点诗意--南井上,被戏称为"南京".这里离八路军总部驻地麻田十公里,离左权将军殉国地十字岭也是十公里,南井上正位于这条线的中点.也许是清凌凌经年不断的那口"井"水的吸引,也许是小庄过于隐蔽,八路军兵工厂竟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建筑了近百孔大石窑,生产枪弹."家里住着八路军,西房是放子弹的库房.整箱整箱子弹总是黑夜用骡马驮走……"奶奶总说那些八路军真好,还轮流抱我、逗我,可惜我不记得.  相似文献   

9.
郭静 《先锋队》2012,(19):51-52
黄崖洞位于黎城县境内,是当年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黄崖洞兵工厂的发展,曾使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惧,震惊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作战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黄崖洞兵工厂在八年抗战中,不仅为我军的武器研制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批工业技术、管理人才,对促进晋冀豫地区和华北解放区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他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本文披露的是抗战期间左权将军亲临前线运筹帷幄的光辉业绩及其军营故事,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出色指挥才能以及殚精竭虑为党工作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1942年5月,他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11.
<正>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事实上揭开了对中国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当时,国内形势正如毛泽东所说,"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本部来了这一个基本的变化上面,变化了中国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扩大了民族革命营垒的势力,减弱了民族反革命营垒的势力"。作为民族意识很强的红色军人,左权也在实践中逐步萌生了与国民党内的抗日军队合作,携手共赴国难的抗日军事统一战线思想。  相似文献   

12.
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松柏葱郁,庄严肃穆.著名的军事指挥家左权将军就长眠在这群山峻岭之中.  相似文献   

13.
段存章 《党史文汇》2014,(11):24-30
正《怀念左权同志》这本书是2005年3月15日纪念左权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由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管理处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25日左权女儿左太北签名赠送给我的。这本书包含悼念诗文、回忆文选、亲属的怀念共25万多字的心血书,是左权将军一生的丰碑,篇篇闪烁着"光照日月,浩气长存"的精神!十字岭牵动延安心72年前左权将军殉国的噩耗传至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各界同声悲悼。周恩来、朱德、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党史天地》2009,(11):21-24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高度评价过一对同父异母兄弟,称哥哥是“抗日的千古功臣”,弟弟是“海军的好参谋长”。这对兄弟姓张,哥哥就是闻名中外的少帅张学良,弟弟张学思心念哥哥的抗日夙愿,纵马驰骋华北敌后抗日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长年担任海军参谋长要职。张学良一生传奇,  相似文献   

15.
李霄凌 《湘潮》2005,(3):36-38
左太北是左权将军的独生女儿,1940年5月出生于山西武乡县土和村八路军总部医院。她是红色爱情的结晶,是八路军总部高级将领在太行山抗日根椐地生的第一个女孩,被太行革命干部子弟称为大姐。 在党的怀抱里长大   1942年5月25日,由于情报延误,八路军总部被日军重兵合  相似文献   

16.
昌春 《广东党史》2007,(6):39-41
1942年5月24日,左权将军牺牲在抗日前线后不久,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联名撰写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左权同志》一文,高度评价了左权将军光辉的革命历程,指出:"左权同志的牺牲,不仅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就在同志的感情上,即个人的友谊上,也使我们失掉了一个最亲密的战友,我们的悲伤,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的确,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左权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7.
曾经战斗在平北地区的著名抗日英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白乙化,壮烈牺牲已经66个春秋了。但是,白乙化烈士的英名和八路军十团的辉煌战绩,却依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白乙化,1912年生于辽宁省辽阳石场峪村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他七岁开始上学,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1930年,他离开讲武堂赴北平弘达中学继续补习中学课程,同年秋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1年,他积极参加反帝学生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北平学生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他满怀激愤,…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的一天,冀中军区八路军回民干部教导队队长、著名抗日英雄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一直在苦苦追寻党的马本斋而言,犹如大海中的孤舟找到了’灯塔。在党的指引下,他的革命方向和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9.
余果 《党史纵览》2012,(9):38-43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历来是两国人民瞩目的焦点。对于外交部原副部长、原驻日本大使符浩来说.日本更是成就了他人生中的许多缘分。挖掘历史资料后.我们才得知符浩不仅是在抗日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老八路”.还是日后中日缔结友好条约的关键人物。他参与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和签字工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22)敌后军民 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面对此种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扫荡”,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1941年至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