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毛泽东的诗论数量不多,更不像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艾青《诗论》等专著,但对中国诗苑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本文只就其"诗论"  相似文献   

2.
《诗品》上品曹植条昭示出了钟嵘丰富的诗学理论。钟氏认为曹植诗"源于《国风》"、"情兼怨雅"而"骨气奇高",正是其所推崇的充满"性情"而兼具"风力"之说;钟氏评价曹植诗如"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符合其自然"直寻"的诗学追求;钟氏认为曹诗如"女工之有黼黻"而颇具"滋味",符合其诗学理论的"诗之至"理想。  相似文献   

3.
在辨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心雕龙.原道》所原之“道”本自于《易传》“天人合一”之道。刘勰“原道”论美学的价值体现在:首先,将哲学之道转化为诗学之道,是刘勰的一个首创。其次,将文学的合法性上升到“道”的层次,亦是刘勰的首创。最后,刘勰强调了“文”的自然美与教化功能的统一,揭示了“文”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美学本质。从中西比较的维度来看,刘勰赋予文学最高的合法性,与柏拉图、黑格尔以“真”的维度来苛求文学,贬低文学的价值异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和"是一个核心概念,历代文论都不乏关于"和"的深刻论述及不懈追求。《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本巨著,其中也有大量涉"和"字句,"和韵"概念的提出、"和气"概念的拓展,在显性层面显现刘勰对"和"创造性的生发;而在隐性层面,《文心雕龙》的思维之和、理论建构之和、文采之和无一不体现了"和"渗透在《文心雕龙》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郭晓春 《求索》2013,(9):135-137
陶渊明作为东晋的重要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并非一开始就受到学界承认.他的作品在不断地被读者接受和阐释的过程中,几经忽视、怀疑和肯定。而这一现象在陶潜去世后不久的南朝表现得尤为突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潜只字未提,钟嵘在《诗品》中只把陶潜诗作评为中品,萧统则给予陶潜以极高的评价。刘勰、钟嵘、萧统对陶渊明的不同态度。更多的是受社会人文环境、政治气候、阶级立场和个人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必须在读者的参与下才能赋予其生命与价值。正是有了不同读者的不同解读,才造就文学作品的多姿多彩,这也是陶潜文品能够不断焕发出生机之因缘所在。  相似文献   

6.
胡春润 《求索》2010,(7):196-197,195
钟嵘所撰《诗品》,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诗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钟嵘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审美要求,并按此标准将从汉到齐梁时代写作五言诗的一百二十位作家进行了品评。其位列上品的人数最少,只有十二家,班婕妤就位居其中。其实,班婕妤就五言诗作而言,只有一首诗作传世。而钟嵘不以作品多少论成败,仅凭一首诗就将其列为上品,并且对她大加赞扬,《诗品》一书,提及班婕妤的地方就有四处之多,且处处充满赞美之情。钟嵘为何对班婕妤之诗情有独钟?综观《诗品》全书,笔者认为这和他的诗评标准密切相关。本文即从班婕妤的《团扇》诗来试图浅析钟嵘的诗评标准——怨、真、美、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心雕龙》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各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深入,但也还有一些薄弱的环节,如《文心雕龙》的思想渊源就属这种薄弱环节,《周易》、道家以及佛学对刘勰的影响,已有少数论文可见,但还有许多家对《文心雕龙》的影响,迄今尚无一篇论文发表。著名《龙》家牟世金先生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绝少涉及刘勰的思想渊源问题,他甚至不大同意这种做法,称这种做法为“查三代”。刘勰是个佛教徒,以此定成分,他属于唯心的一族。但通过“查三代”之后,必然得出他属于唯物的一族,因为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方科平 《前沿》2008,(10):173-176
刘勰将文学活动提升为立言,视文学作品为不朽之物,此观念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表现甚繁。在“文之枢纽”主体部分即《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文章中,对之作出了完整而系统的说明。从“立言不朽”高度来审视文学写作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光辉而不朽的榜样。  相似文献   

9.
正"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情、理"是作品的经,"文、辞"是作品的纬。意思是写文章、做宣传的根本法则是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文采的"经线",言辞表达是思想感情内容的"纬线"。只有经线正了,用纬线才能织成布;只有思想感情内容确立了,言辞表达才能通达流畅。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方位、多角度确立了新闻  相似文献   

10.
钟嵘撰写《诗品》的现实原因是借此扭转"永明体"追随者片面推尊鲍照、谢朓而出现"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创作倾向,批判武器是确立以曹植诗歌为代表的审美典范,主要批评方法之一便是"追源溯流法"。现实原因促使钟嵘贬低"永明体"相关作家,忽略他们与曹植的联系,为他们寻找一个成就一般的源头。这种主观意图破坏了方法论的彻底性,也放大了"追源溯流法"的理论缺陷,导致后人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
吕红雁 《前沿》2007,(10):14-1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而且还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自然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他从实践角度提出了"人化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严平 《理论月刊》2007,(4):142-144
刘勰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儒家言文观,并对传统的言文观作了新的解释,使之走向了纯粹的诗学。在对语言的宏观观照中,刘勰开辟了文人现实功利之外的新的精神家园;在对语言外在修饰的探讨中,刘勰树立了文章语言的新标准;在语言文采形成产生的阐释中,刘勰肯定了文采和风格的独特审美性。刘勰言文观的诗学转换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了"体由性定"的文学思想。按行文的内在理路,刘勰应该阐明文体创造的根本动因,即创作者的思想情性问题;但是刘氏选择用低层次的"形式训练"(摹体以定习)的办法来创造文体,并视之为"文之司南"。故此,刘勰在阐发如何解决根本问题的途径上,出现了理论漏洞,这是刘勰在面对理论困境时使用了"分身术"的缘故。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质性》诸篇对《体性》篇的理论漏洞做了修补。  相似文献   

14.
曹丕和钟嵘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品评态度不同。曹丕评风格长短,但反对区分其高下;而钟嵘着重按照品第对作家的风格进行了优劣高下的分析和批判。本文尝试从身世、身份的视角,分析二人对作家创作风格采取不同态度的缘由,以期对深入把握《典论·论文》和《诗品》主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齐、梁时代有关诗评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诗话的开山之作。《诗品序》扼要地论述了是书的主旨,“滋味”说就是在序中提出来的。首先,钟嵘以有味和无味作为评价五言诗优劣的准绳,这种评法抓住了诗歌的特证。他特别称赞“建安风力”,就因为建安诗歌在诗歌发展史上,有如异峰突起,对后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就内容上说,如曹操的  相似文献   

16.
"宗经"思想不仅来自于刘勰对儒家文化传统的推崇,也来自他对于文学自身发展源流的体认,其中包含着刘勰对于文学的性质的理解。刘勰的"宗经"思想及五经皆文的观念,注意到了先秦以来文学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大文学"性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崔丽 《前沿》2005,(9):260-262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探讨了诸多问题:情景关系,心物交融,入兴贵闲,析辞尚简,参伍因革,感兴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情与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这一系列大同小异的在文学理论中占核心地位的概念的阐述。本文从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和审美主客体关系两方面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研究既成显学以来,一些同志担心,再有新的突破恐非易事,这种担心也多少流露出对“炒冷饭”文章的不满,自然不无它的道理,但是从总体上说,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处于亟待深入的阶段。《文心雕龙》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它潜在的科学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发挥创造才能的广阔天地,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或重新认识的课题甚多。面对一个庞大而深邃的理论体系,有时候,如果我们开阔视野,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开掘,只要运用的方法得当,往往就孕育着突破成功的可能。所以,近年来相继出现的《文心雕龙》专题研究的新成果,格外引人注目。继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的风格学》之后,张文勋同志的《刘勰的文学史论》 (以下简称《史论》)最近也出现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展需要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新的伦理学,它使伦理学对象的范围从人和社会的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领域,被认为是一次伦理学革命.它的基本要求是确立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的理论,保护地球上生命和自然界.它有利于"哲学转向"和"实践转向",从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哲学解释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况立秋 《新东方》2002,(1):69-72
刘勰的《文心雕龙》强调文学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形成了“重情尚采、质文统一”的美学思想核心。他认为:有形、有声之“文“来自客观的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美:物是客观存在,情是物的主观反映,辞是情的表现手段,情依赖于物,辞有赖于情。刘勰肯定自然之美,是为了进一步论证人文之美。他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社会生活对文艺起着决定的作用,而艺术美又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骏爽刚健的风骨则是品评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