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5月18日,成飞(集团)公司召开台属座谈会,台属们踊跃发言,他们说,绝大多数台湾人民企盼祖国统一,一小撮极端“台独”分子搞“两个中国”,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疯狂挑衅,也是对台湾人民的背叛。大家一致表示,今后与在台亲属的交往中,要多做反“台独”促统一的宣传工作,为促进台湾问题早日解决贡献力量。成飞公司台属声讨“台独”言论@余永泊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团结、交流及合作,形成相互联系、支持、共同发展的联络机制,美洲各地以传统侨社为主体的中国统一促进会,在今年5月10日齐聚旧金山,成立了“美洲中国统一促进会联合总会”。该会以反对“台独”分裂图谋,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展现出美洲各地炎黄子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拳拳之心,充分反映了反“独”促统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潮流。有着爱国传统的传统侨社旧金山湾区有40多万华裔,在近千个华人团体中,传统侨社占半数以上。其组织形式及章程,大部分仍维持数十年至百余年前的老模样,分地缘性的会馆、血缘性的公所以及工商会等四大类…  相似文献   

3.
李军晓 《岭南学刊》2003,3(4):22-26
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注重统一前的过渡时期的合理安排,在实践中形成“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江泽民实现台湾与祖国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它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从事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杨凤 《统一论坛》2001,(2):30-32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重要方针。1979年叶剑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1997年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我们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  相似文献   

5.
统一祖国是海峡两岸十一亿中国人的共同愿望,而实现统一无疑靠两岸当局的诚心与合作。因此,了解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政策,对于求同存异、为缩小乃至消除分歧积极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至今,台湾当局有关国家统一的政策,经历了由坚持“反共复国”的所谓“基本国策”和“三不”政策到开放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6.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江泽民同志郑重指出:“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能够早日实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祖国分裂还是统一这一…  相似文献   

7.
陈斌华 《台声》2002,(12):10-12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江泽民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作报告时,回顾了5年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新进展。他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江泽民的报告得到全场2100多名代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的重要论断;实现了港澳的成功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阐明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方针原则,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些,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和平统一理论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1982年1月,中共正式提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7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形势日趋缓和,“统一”成为热门话题,一些新的模式不断产生。本文试就台湾及海内外学者提出的几种“统一模式”作一述评。自中共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之后,关心台湾前途的海内外学者,就作出回应。有的文章指出:“这类回应,大致上可分为两种论点,一种是从学术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推向台湾之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同胞们、朋友们:今天,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论坛在美丽的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隆重开幕,来自非洲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精英齐聚一堂,探讨台海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共商祖国统一大计,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华人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热切心情。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侨领和嘉宾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使命,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海外侨胞,为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克服各种困…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吹风     
十届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台湾 问题依然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祖国统一大业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反映了全中国人民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显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对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以往探讨“一国两制”,大多注重讨论其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应更多注意研究“一国两制”的现实基础。大陆与台湾社会制度、指导思想相差甚远,但也存在许多共同性,这些共同之处有助于祖国统一,构成了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基础。在政治方面:(1)谋求国家的统一,是大陆与台湾的共同夙愿;(2)国共两党都强调“一个中国”,反对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3)国共两党都有改革社会的意向,双方都在进行  相似文献   

13.
1月28日,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五周年的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努力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事业,台湾问题一定会早日得到解决。并对分裂“台独”势力发出警告说,“台湾独立只能意味着两岸之间的战争”,表明了  相似文献   

14.
台港澳问题是中国人民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如今,随着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怀抱,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神圣使命已更加迫切地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年2月份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也因此再次强调:“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  相似文献   

15.
祖国统一人心所向———记第一位从台湾驾机归来的叶刚先生□秦培丰蔡春生“百卉争明媚,岁月逐人归”,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前夕,我们在郑州市硝滩一所公寓里,采访了五十年代第一位从台湾驾机起义归来的、原国民党空军少校、现任河南省民革副主委叶刚先生。今年73岁...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暂时分离已达 50余年。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全中国人民的崇高愿望和神圣使命。世纪之交,祖国统一的条件日臻完备,时机日显成熟。 一、追求统一的文化积淀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情感基础 纵观中华民族五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问题上,两岸的青少年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当前的现状是台湾青少年对“台独”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关系知之甚少,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祖国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会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本人很高兴应邀出席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成立大会,谨致以热烈的祝贺。澳门统促会的成立给全球各地反“独”促统组织又增添了新的力量,使海内外的同胞、侨胞和华人更加团结一致,力量更加壮大,共同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球各地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40个拥护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的组织,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独”促统力量。这充分说明实现祖国早日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向心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祖国的亲和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出了新的根本的思路,是新世纪实现祖国统一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0.
一、统一问题≠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都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但统一问题并不都是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教材在解释“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时指出:“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都将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但同时也告诉我们,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是有区别的,即港澳问题是我国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台湾问题则是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对于台湾,中国不存在再恢复行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