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语运动”是台湾光复后(194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运动对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语运动”所以能在台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范寿康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汉字改革与文字信息处理马国凡,林晨文字工作的现代化,主要是“文字信息处理”问题。所谓“信息”,是客观物质世界在运动中产生的情况,一般是指消息、情报或知识。“信息”有各种形式,如文字、声波(包括语言)、图象、数字等等,其中以文字信息应用得最广泛。文字工...  相似文献   

3.
史继东 《理论月刊》2010,(8):134-136,165
柳宗元的《非国语》,针对《国语》中记载的那些关于卜筮、妖祥、天命、鬼神的内容,以及其他认为非儒家正统思想的材料,给予了猛烈而尖锐的批判。但这种批判是出于作者政治革新、辅时及物的目的,脱离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并不中肯;对《国语》文字上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对柳氏的这种疏漏做了系统的梳理,从而使我们在探讨柳氏思想进步性的同时,避免对《国语》的研究进入另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4.
廖才高  王国平 《求索》2005,(6):155-160
汉字学是中国独有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以往主要是考究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诠释汉字的形、音、意义,所反映的多为静态的知识。汉字既然是交际工具,就应把它当作工具一样,以它的功用为目标,以便于学、用为标准,根据与汉语的依存关系和语文规律能动地创造性地去改造它,使汉字学真正成为符合科学精神的汉字科学。呼唤了百余年的汉字改革近年来有渐趋冷落之势,其实人们对汉字一直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科学的汉字改革应运用形声造字原理,使所有汉字改造成为保持汉字风格,规则性很强,便于记忆的科学的汉字。科学汉字的推广将给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炎陵考辨     
关于炎帝身世的记载,最早见于相传是左丘明著的《国语》一书。《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有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根据《国语》的说法,炎帝是少典的儿子,与黄帝是兄弟,生长于姜水。早于《国语》...  相似文献   

6.
《国语》为了解先秦工匠文化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料。《国语》中的“工”具有职官统称、工官、手工业者、乐师等丰富意涵,揭示了当时工匠之亦工亦官的身份属性。而“工”之职官展示的工官种类的多样化面向,说明当时可能已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官管理系统。《国语》中亦展现了工匠身份的两种类别、匠技的世传属性、匠作的生态属性等微观的工匠生活。在此基础上,《国语》还呈现了工匠文化与礼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礼文化如同一个隐形指挥棒,驱动或者规约匠作活动,反过来匠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并影响礼文化。  相似文献   

7.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孟宪章事略     
孟宪章事略焦聚川孟宪章(1895-1953)字立言,号永之,湖北均县人,自幼刻苦读书,常食不离卷。初就读于湖北第二师范,后赴北京,先后在北大政治系、北师大史地研究科、教育部国语讲习所毕业。在北大读书时,曾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北伐军抵武汉,孟宪...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7,(4):48-48
台湾当局继大幅修改历史教科书后,近日又拿岛内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开刀.以“尊重语言平等”为名,大力推动“去国语化”。制订“语言发展法”草案,把现行的国语改称“北京话”,与闽南语、原住民语等十多种语言,都称为“国家语言”。阴定未来将去除“国语”、“方言“的概念.让上述语言“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如此.“国语”的提法将在岛内成为历史名词.其在台湾作为惟一“官方语言”的地位.正进一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汉族共同语汉语在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由于大陆、台湾两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进程殊途而未同归,对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像「普通话」、「国语」这样一些同义异词的现象。当然,受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制约,这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只是「书同文」中的极小的部份。又由于事实上存在着的文化语言的  相似文献   

11.
日据初期,台湾总督府首任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基于所谓“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参照日本“国语运动”,以在台湾普及日语为目标,构建出日据台湾50年殖民教育体系雏形。伊泽修二意图以日语为载体,利用总督府的威权政治强行输入日本文化、思想及“国体”意识,向台湾人灌输“忠君爱国”思想,企图彻底改变他们的中国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所撰,约成书于战国初。是重要的历史典籍。全书蕴藏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资料。对此,前人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本文拟从中国传统家训源流考察的角度,对《国语》进行新的探究,发掘散见于其中各篇的家训思想。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8,(5)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太史(亦称左史),有名著《左传》、《国语》传世,是与孔子齐名、同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孔子对左丘明十分尊敬和赞赏,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见《论语》)。《左传》、《国语》亦是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湖南慈利出土楚简内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铮 《求索》2007,(6):212-213
湖南慈利出土楚简释文的整理者认为慈利楚简既可以和传世的文献如《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等对勘,又可能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者是古佚书。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通过将《商君书》、《吕氏春秋》两部先秦时期的著作对比以及对《左传》、《国语》成书、性质的讨论,认为其内容不是象整理者定义为某些篇章与《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相类似,或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者是古佚书,而是《汉书.艺文志》所记《铎氏微》。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文字改革——我们这里说的是汉字改革——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复杂的问题。全国语言科学家们,文字工作者们和一切文化教育工作者们,要紧密团结起来,兢兢业业,积极工作,长期努力,才能使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得到根本的顺利的解决。我们这次会议的任务还不是从根本上改革汉字,而是在汉字改革的正确方针之下,首先解决两个迫切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简化汉字和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汉字在我国人民的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过伟大的贡献,它对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汉族从有历史的时期起,就用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虽然古代汉字  相似文献   

16.
陈眉江 《创造》2007,(5):72-75
冯国语1940年出生于河南叶县.受父亲影响,自幼就进行书法练习.几十年如一日地创作,获得荣誉无数.1989年和1990年冯国语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亚运会举办个人书法展.2002年,他的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二号在太空遨游7天.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7,(11):36-36
政协协商文字改革问题,集中体现在对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协商。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后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确定文字改革的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汉字改革的方针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汉语拼音的字母形式则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07,(4):17-18
2007年3月28日上午,国台办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杨毅就大陆居民赴台游、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具体安排、台当局“去国语化”、台胞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当我按约走进香港廉政公署总部,办公室,廉政公署特地安排国语讲得较好的中国联络活动统筹主任汤伟平先生、新界西南副总主任穆斐文女士,已经按约提前在那儿等我了。  相似文献   

20.
李立 《台声》2008,(3):16-16
近日,台湾教育部门将对中小学教育大纲进行微调。微调规定要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标准国语”调为“流利华语”。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是“去中国化”的新一波“正名”举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