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层面的竞争力。但是,据汤森路透评出的“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榜单中,中国公司已经连续2年榜上无名。《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2》也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本文以我省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为基础,深入分析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党建》2013,(2):3-3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他认为,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法制建设对企业科技创新非常重要。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还存在问题。国家应当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魁 《前线》2021,(1):35-3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型国家确立为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创新能力要得到显著提升,将创新置于核心和战略支撑的地位,赋予科技创新4个面向新指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坚持企业是创新主体与创新发源地,人才是创新活力的根本,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必将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不仅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抓手,更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贯彻新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结合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在收集上海、天津、四川、广州、苏州等有关城市成功做法和大量资料基础上,对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成效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科技进步是推动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发展又能强力助推科技进步。科技金融是一种金融安排,是多方参与的一种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与金融二者结合对于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金融模式及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中国实践中发现问题,对中国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灰靶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回归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西部省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创新环境、投入结构、企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优化创新环境、改善投入结构和企业结构、提高对外开放度是提高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进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科技创新并不理所当然地直接与经济增长发生关联。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障碍,造成二者之间存在脱节。因此,科技创新一方面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和突破口,另一方面其本身也面临着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彦军 《奋斗》2021,(1):56-5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时,提出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永恒的主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也正在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国家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定将成为哈电集团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陈套 《学习月刊》2022,(7):16-17
<正>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国家科研机构与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城市的竞争,核心和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当下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加快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30年来,中关村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在这里,许多企业演绎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陈义军 《世纪桥》2007,(1):44-44,46
“十一五”时期我国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着力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所在和关键之一。新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坚持观念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从哲学方法论的视角理清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非常必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实践,把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性和结构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中,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当前,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仅中小微企业约有6000万,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约  相似文献   

15.
讲习所     
<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12日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光明日报》:当前,企业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相关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6.
姚远 《当代贵州》2014,(28):16-17
正2014年9月12日,贵州大学科技园、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入选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贵州首次实现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17日,贵州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并遴选出首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9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70家。这些企业将获得资金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是最近发生的关于"创新驱动"的贵州新故事。创新驱动,这既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主体,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应当成为各级政府抓科技工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敏 《理论与当代》2005,(10):17-18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有效运行的国家创新体系之上。我们党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我国应对国际竞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国际国内背景 国家创新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技术创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的。国家创新体系一般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内部的运行机制、行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7,(3)
<正>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于在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的黑龙江来说,科技创新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引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提高科  相似文献   

20.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是建设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