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7,(21)
一些发展中大国面临着与我国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国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不妨把世界上的国家大致分成三类: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国家、发达国家,然后进行国际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崛起及其对整个世界的意义。首先,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消除贫困,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超越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成绩的总和。过去30年里,世界上8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比尔·盖茨2013年4月在博鳌论坛上是这样评价中国扶贫经验的:在短短30年内  相似文献   

3.
西欧、北美及亚洲的一些发达经济体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公共住房制度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西欧、北美及亚洲的一些发达经济体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公共住房制度,其在公共住房建设、分配以及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慧明 《理论导刊》2007,27(2):41-43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崛起之后存有诸多疑虑和猜测,认为中国崛起之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中国必须提出一个“崛起之后”的国际大战略。构建“和谐世界”就是一个关于中国崛起之后的国际战略理念和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个大理念的提出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说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树立积极的、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无论未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向何种结构转变,中国都将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崛起正在成为当今世界面对的一个重大议题;但与此同时,中国未来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局外者如何理解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2,(18)
一个原来由学者研究提出的“一家之言”,却被一些西方公众传媒广泛传播,不能不让人问几个为什么?在世界发展史上,每当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国际上总会产生种种议论、猜测、疑虑甚至担心,这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事。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国力迅速增强,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7.
赫尔穆特·施密特是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中德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他在宣传中国、支持中国、帮助中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现代西方世界最早认识到中国会重新崛起的政治家之一;他满怀信心地预言到中国会崛起,并对中国会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对中国崛起的强烈信心基于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明了世界发展大趋势、很少有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的友好一以贯之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诸多西方式的语境下,中国的崛起只能被解读为新一轮的霸权争夺的开始,“中国威胁”论难以消除。因而中国需要宏扬中国的战略文化,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使中国文化中对“和文化”和合作文化格外钟情,论述十分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和而不同”,充满了辩证思维:如“和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力不断增强,如何将大国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大国的外交能力,这就关系到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是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内涵深刻,体系丰富,特征鲜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使命凝聚着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精髓。"和合文化"构成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渊源;"合作共赢"是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及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探索与历史上崛起大国根本不同的新理念、新道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0,(10):31-31
法国《费加罗报》4月1日文章称:中国从拿破仑描述的漫长的“沉睡”中崛起,其本质是什么呢?是掠夺,还是谦逊?是经济,还是军事?是负责任的,还是自私的?从对中国实力根源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一螳给未来带来希望或担忧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08,(18):59-59
中国和西方世界围绕着奥运会的种种冲突,表明中国的国际关系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拐点。很多中国人开始从这次冲突中认识一个真实的外在世界。他们从对西方的幻想中醒悟过来。同时,对西方来说,他们也面临一个真实的中国。很多西方人也曾经幻想改革和开放政策能够促成中国成为一个类似西方那样的国家。但现在他们也意识到中国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西方世界围绕着奥运会的种种冲突,表明中国的国际关系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拐点。很多中国人开始从这次冲突中认识一个真实的外在世界。他  相似文献   

13.
杨帆 《党政论坛》2009,(24):8-8
中国崛起的标志是1945年抗目战争胜利。 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社会的安定和人口的增加,造成70年经济高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的“前川报告”已经警告日本经济要实现结构性转型,将发展的重点转向服务业等,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的依赖。但时至今日,日本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制造业出口。全球化也意味着资本与产业转移的门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1,(8):24-25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为何会“爱恨交织”?中美关系应如何定位?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日前刊登了长达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剖析了中国崛起、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为如何改善关系、建立互信支招。卡尔表示:“中国和美国注定是对手,但不一定是敌人”。  相似文献   

16.
陪审制度主要有两种不同模式,即陪审团模式和参审制模式.两种模式在制度运作、审理范围和审理成本、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对我国来说,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的优点,克服参审制的弊端,可以从九个方面借鉴域外的陪审制度,进一步推进庭审的实质化,发挥陪审制度的民主、监督、人道功能,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3,(14):42-43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联共产党的兴衰史再一次生动而形象地验证了这一古训。  相似文献   

18.
197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11月7日,苏联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和列宁像制式、大小一模一样的勃列日涅夫肖像,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喜不自禁。  相似文献   

19.
大家总想修建宏大而昂贵的建筑。但是,我们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能否把比赛场地修建得恰如其分,在赛后仍能使用。——雅克·罗格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国崛起的政治逻辑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再经过近七十年的建设,中国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政治制度。没有这套优越的政治制度,中国根本不可能崛起。当然,西方的政治制度已经在现实中证明了其也具有优越性,但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不可行的。这既是中国国情所致,也是西方政治制度本身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