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审理单位走私案件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在审理多起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由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碰到一系列法律适用难题。为此,笔者结合具体案件,就单位走私普通货物案件审理中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一、单位走私犯罪中单位主体的认定 单位走私犯罪是指公司、企业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名义,并且通过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走私犯罪。犯罪主体方面,单位走私犯罪主体必须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单位必须依法设立、合法存在,即具有合法性。非法设立的单位,或者单位在未…  相似文献   

2.
单位走私犯罪的认定单位走私犯罪是指公司、企业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名义,并且通过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走私犯罪。犯罪主体方面,单位走私犯罪主体必须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单位必须依法设立、合法存在,即具有合法性。非法设立的单位,或者单位在未经合法批准成立之前,或者单位在经合法撤销、解散之后实施犯罪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第二,单位必须是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的组织,即具有组织性。第三,单位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即具有独立性。犯罪客…  相似文献   

3.
胡春健 《法学》2007,(3):154-157
股东发生变更、关联公司走私、分支机构和内设部门走私、一人公司走私、挂靠企业走私等问题在单位走私主体的司法认定中争议较大。在认定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犯罪时,对携带兼具文物性质的珍贵动物制品行为入境的行为能否犯罪化,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的定罪与量刑,以及如何理解国家禁止进出口珍贵动物的含义等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曹坚 《法学》2007,(3):158-160
股东发生变更、关联公司走私、分支机构和内设部门走私、一人公司走私、挂靠企业走私等问题在单位走私主体的司法认定中争议较大。在认定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犯罪时,对携带兼具文物性质的珍贵动物制品行为入境的行为能否犯罪化,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的定罪与量刑,以及如何理解国家禁止进出口珍贵动物的含义等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法律现象,是随着法人制度的确立和法人作为商品经济最重要的主体介入社会经济生活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也是最近才出现的。1987年1月2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从而在我国法律中确认了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根据实际情况,在制定的一些补充规定和单行法规中,分别规定了有关单位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主体。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典,采用总则和分则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上海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忠实执行国家法律,切实履行缉私警察职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依法严厉打击走私犯罪,自1999年1月成立以来截至2000年7月,共受理案件202起,立案106起,其中涉嫌走私毒品罪55起,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48起,总案值2.35亿元人民币,涉嫌偷逃税款8594万元人民币,逮捕犯罪嫌疑人52人,刑事拘留78人,移送犯罪嫌疑人48人,11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在侦查办案的同时,该分局还积极开展走私犯罪研究,对走私犯罪的现状、态势预测、侦查取证以及各种类型的走私犯罪发案特点、规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和上海海关领导的肯定。走私犯罪在侦查实践中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刑事犯罪研究中也是一个亟待开拓的处女地。作为一支新组建的刑事执法队伍,我们希望海关缉私警察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为丰富、充实走私犯罪研究这个刑事犯罪新的研究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们刊登4篇他们近期来开展调研活动所撰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实施,都对单位犯罪的认定和量刑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于2014年9月10日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①突破性的将自然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入罪标准由偷逃应缴税款五万元改为十万元,以调节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与自然人走私行为定罪上的不平衡,本文主要就以司法解释出现的背景为蓝本研究该条司法解释的必要性,并对相应量刑上的修整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8.
走私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走私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达到走私罪既遂的系走私罪未遂犯。走私犯罪作为行为犯,其既遂犯是指走私犯罪行为人在走私犯罪意思的支配下所实施的走私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走私犯罪构成全部要件。走私犯罪既遂、未遂的判断应当紧密结合海关监管业务展开,具体可以区分进出境通关走私和绕关走私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单位走私犯罪适用法律的几点思考单堂走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非法运输、携带或邮寄货物、货币、金银等进出国边境,逃避海关监督、检查,偷逃关税,破坏国家对外贸易管制,情节严重的行为。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走私犯罪曾一度猖撅,近两年来,走私犯罪有蔓延之...  相似文献   

10.
《山东审判》2012,(4):28-31
一、走私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近三年以来,青岛中院共受理走私犯罪案件48件,除一起案件涉案罪名为走私废物罪,一起案件罪名为走私武器、弹药罪外,其余46起案件均系走私普通货物罪。从总体来看,青岛地区受理的走私犯罪案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从受理情况看,走私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且多为单位走私犯罪。2009年、2010年、2011年一审受理走私犯罪案件的数量分别为18件、10件、20件,分别占当年中院一审受理经  相似文献   

11.
寄售代销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中的一种。在该贸易方式下,海关对报关价格和国内增值部分进行监管,行为人须进行两次申报才能完成正常的进口贸易。实践中,寄售代销贸易方式下的行为人为偷逃国家税款、贪图报关便利,采用低报报关价格以及国内增值价额等方式或者采用将寄售代销方式伪报成一般贸易的方式实施走私行为。寄售代销贸易走私犯罪分为真正寄售代销贸易走私犯罪和不真正寄售代销贸易走私犯罪。寄售代销贸易方式的特殊性,加大了对该贸易方式下走私犯罪的认定难度,故需结合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寄售代销贸易方式下走私犯罪的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外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 ,走私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如何严厉打击和遏制走私犯罪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圳市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其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连续 7年稳居全国第一 ,深圳也随之成为走私和反走私尖锐斗争的重要阵地。作为推动反走私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 ,深圳 1 998年、1 999年成立了深圳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和 6个支局 ,集中履行走私犯罪的侦查职能。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以下简称深圳市院 )于 2 0 0 0年 1月成立了专司走私犯罪批捕、起诉工作的刑事检察三处 ,集中行使打击走私犯罪的刑事检察职能。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3.
走私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法人走私犯罪,尤其是企业法人参与走私,是近年来走私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第四十七条第四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法人可以成为走私罪的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  相似文献   

14.
高斌 《政法学刊》2003,20(1):31-33
走私犯罪直接危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对国家危害极大,因此各国一般作为重大犯罪予以规定。走私犯罪立法的科学性对打击走私犯罪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对走私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要通过研究国外走私犯罪的立法,借鉴其科学、先进的东西,促进我国走私犯罪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海关法》第47条第4款明确规定了关于法人的犯罪和刑罚,即:“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16.
尹振国 《人民司法》2023,(20):13-16
<正>【裁判要旨】走私犯罪分子将走私的犯罪所得存入自己或他人的银行卡,属于通过转账或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构成洗钱罪。洗钱罪的保护法益是金融管理秩序与上游犯罪的保护法益,行为只有同时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与特定上游犯罪的保护法益,才构成洗钱罪。涉走私自洗钱的犯罪对象是行为人通过走私获取的利润及其产生的收益。走私犯罪分子(包括共犯)实施犯罪后,掩饰、隐瞒走私犯罪所得来源和性质的,应当对走私犯罪和洗钱罪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7.
走私犯罪的主体身份、主观要件及走私犯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研究的重点,走私犯罪中身份犯的认定、主观故意及走私犯罪的认定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晖 《法学》2000,(12)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131次会议于 2000年 9月 20日通过《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该司法解释是对 1997年修改的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节走私罪的重要补充,也是对 2000年 7月 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海关法的决定,确立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缉私新体制,国家在海关总署设立专门侦察走私犯罪的公安机构,严惩走私犯罪活动的积极回应,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该司法解释中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发表个人观点,供探讨。   一、走私犯罪…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可见,在我国法人可以构成特殊的犯罪主体。那么,法人如何参与刑事诉讼?其中有不少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下面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走私犯罪的概括故意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公布的《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第六条有规定,但本文认为此规定混淆了走私犯罪中概括故意与对象认识错误。因此本文在区分走私犯罪概括故意与对象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对《意见》提出建议,明确界定走私犯罪中的概括故意,将概括故意与对象认识错误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