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欢 《行政论坛》2014,(2):26-29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在西方社会权力监督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备受推崇。但这一理论产生于达尔对西方传统民主理论的深入解析和破除,因而不能作为"普世"的权力监督理论被运用来构建中国权力监督机制,但其中也不乏合理因素。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必须在马克思权力监督思想的指导下,汲取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行。  相似文献   

2.
三权分立与权力制约 三权分立理论的产生与体制的建立,都以制约权力为终极目标。它的内在逻辑是,只要实现权力的分立、制约与平衡,就可以达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目的。这一思路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一直处于人们的怀疑和批评之中。人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三权分立是否必然带来权力制约;第二,三权分立是否是权力制约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诚信政府是特定的权力关系的产物。权力关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政府诚信的建立与维护。然而,三权分立的权力关系模式不宜作为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权力关系框架,因此,有必要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出发,探索当代中国诚信政府所需要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监督是权力制约的基本范式之一。西方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权力仅仅依靠三权分立自我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受到社会权力的制约。从一些国家反腐败的实践来看,社会监督对于推动腐败治理功不可没。目前,我国对社会监督的  相似文献   

5.
制衡,已被我们公认为是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也是进行民主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十分有效的政治机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久以来把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视二者为同一原则。这种理论认识极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能实行制衡,不实行三权分立就不能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然而,笔者发现,西方学术界对制衡与三权分立关系的理论认识与国内学术界正好相反,国内学术界对这种长期存在的对立认识也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在当前深入进行民主法治建设的形势下,澄清制衡与三权分立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制约机制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立理论在18世纪形成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三权分立制度则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因此两者不能简单等同。事实上,制度的变迁引起了学者们对三权分立理论的猛烈批评。尽管如此,在21世纪,三权分立理论仍然具有相当的生命力,是政治理论的重要成分。三权分立理论之重构需要抛弃其静态"权力"概念,并抛弃最小程度的政治参与、目标极为有限、小政府等过时前提,而重构为与特定价值承诺相结合的分析性的动态理论。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首都法学界、法律界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者从“三权分立”学说的确立和发展,“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形态与运用方式等方面,对“三权分立”的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充分的解剖。与会同志认为,“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西方国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 “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9.
喻中 《理论导刊》2006,(6):17-19
权力监督实践中的“双规”,是当代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纽结,是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区别于西方各国权力监督的一个关节点。在实践中,它还是联系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的桥梁。认真地看待“双规”,有助于我们跨学科、全方位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行政三分”等于承认权力制衡,因此也必然承认三权分立,由此及彼,顺理推行。这个说法概念不清,缺乏依据,是个理论的错误链接。  相似文献   

11.
"失灵"理论是西方学者解释第三部门生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但它有基本的前提条件,包括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选举民主、社会自治和独立性的第三部门等。而当代中国的现实,如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第三部门产生的主动性等方面,与"失灵"理论的前提并不相符,所以,"失灵"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当代中国第三部门的生成和发展问题,而需要依据中国的现实从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传统文化等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探索权力理论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权力制约方案的设计,长期以来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的三权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是根据权力制衡原则所作出的设计,这种设计片面地谋求法律制度化的出路.实际上,三权学说是根据权力分解而提出的权力要素理论,是不科学的,所以根据这种理论作出的现实设计也是不成功的.科学的权力分析要求我们把权力体系看成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两种形态所构成的体系.根据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的区分,我们可以看到抽象权力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建设来加以完善,具体权力则是由权力主体把抽象权力所提供的原则和标准内化为伦理力量而实现规范和制约的.在权力制约的问题上,法律制度建设和伦理关系的完善是相互补充和互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金太军教授、张劲松教授、沈承诚博士等三位中青年学者撰写的《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是金太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以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与权力监督的内在相关性为理论框架,从当代中国权力结构和权力监督两个维度进行深刻解剖,系统构建了中国权力结构和权力监督体系,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总体思路,学术上有创新,也有一定现实可操作性,是多年来研究权力监督问题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4.
刘娴静 《学理论》2013,(14):62-63,134
组织与权力是城市社区治理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对中西城市社区组织与权力的前人研究进行了描述并做了理论分析,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组织与权力出现的理论解释模式主要有:国家与社会理论;基层政权建设理论";社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5.
王伟城 《学理论》2011,(2):32-33
权力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具有强制性和绝对性,因此两种特性的存在,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和特权思维,而占有欲和特权思维的极端化必然导致腐败滋生。为了防止腐败,必须进行权力制衡,防止权力过分集中,通过分析权力制衡理论的发展进程,借鉴西方国家腐败治理的现实经验,从而对我国的腐败治理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21,(2):83-89
权力配置作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阐发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时正式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权力的结构安排。从权力配置的思想脉络来看,大致分为非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非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大都包含对权力进行分解并彼此形成一定制约关系的理论逻辑。其最终以分权制衡思想模型而相对固定下来并被部分西方国家付诸实践,但其既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又存在无法确保权力运行高效化的弊病。与权力配置的分权制衡模型不同,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更青睐"权力属于人民"原则,主张实现代议民主与人民主权的辩证统一,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的权力制约实践拓宽了理论视野。就权力配置的原则设定而言,虽然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权力配置思想存在理论分殊,不同国家的权力配置实践也无法简单移植,但是权力受限、权力法定和权力效能则是在以权力的科学配置来推进权力的有效制约时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7)
孙中山的权力制约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主权在民"是权力制约思想的逻辑起点,"权能区分"是权力制约思想的理论支柱,"五权分立"是权力制约思想的核心内容,"以法制权"是权力制约思想的实现路径。这一思想既融合了西方民主宪政思想,又因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更关照了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对中国后世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1632年的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有限政府理论是其政治思想的精髓。本文从自然状态出发,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权力分立和有限政府的权力与义务对洛克有限政府理论进行了较详细、系统的阐述,旨在突出洛克有限政府理论中有当代价值的观点,从而为我们的政府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精英转换:西方理论局限与中国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之相伴随,当代中国进行了三次政治精英转换。本文通过对西方经典精英转换理论进行梳理分析,认为西方经典精英转换理论不能够解释当代中国政治精英转换的独特性质。当代中国政治精英转换是高层领导人主导的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政策过程,是高层领导人根据政治利益需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所推动的体制内干部人事变动过程。随着制度和法规的完善,这种政策选择过程必然趋向于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4)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主要建立在权力及国家利益这两个最本质的要素之上。而现实主义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学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均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理论内核。包括其理论两大支柱均势论、地缘政治学以及对权力、人性、无政府主义等概念的分析,呈现出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分支。主要探讨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基本内核的合理判断及其理论本身发展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