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春暖花开,在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下哨村的高山上,绵延着数千亩桃林,再过几个月,这里会呈现出一派丰收采摘的场景,挂满枝头的艳红桃将成为下哨村民的致富果。近年来,西秀区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宜果则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精深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目前,全区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21.05万亩。  相似文献   

2.
田用  秦涛 《当代贵州》2020,(2):96-97
近年来,铜仁市农信社聚集金融资源,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脱贫产业,对标产业发展"八要素”,落实"五步工作法",不断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农村产业融资难和贵的难题,引导农户与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金融输血与脱贫产业造血良性互动,助推农村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3.
开源引流     
正金融扶贫的"组合拳",为贫困农户扫清贷款障碍,为贫困山乡带来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缺资金是制约贫困户发展的瓶颈,贷款难、贷款贵则是产业扶贫的"拦路虎"。要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必须找到资金"开源"、精准"引流"的途径。对此,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让金融惠及农村、农民、农业,才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贫困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安顺市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高效农业转变,有力地助推了全市的脱贫攻坚进程。2018年的岁末,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张井村的贫困户胡海玉很高兴,当年种植的20亩辣椒卖了个好价钱。"政策这么好,还有公司签订收购订单,我明年还要大干,计划种50到100亩辣椒,带动其他贫困户  相似文献   

5.
正点赞丰收:修文县谷堡镇副镇长顾庆军今年是个好年头,我们谷堡镇的猕猴桃产量预计达3.5万吨,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让镇里2000余户贫困农户,57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7年全镇猕猴桃总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3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40%,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目前猕猴桃产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负责销售、贮藏加工和技术培训,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指导和管护及物资购买等。  相似文献   

6.
鄢杰 《探索》2003,(6):120-122
西部民族地区民居接待产业化是少数民族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次产业创新;民居接待产业化需要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和金融组织的大力支持以及少数民族农牧民市场观念的树立;"两会+农户"、"公司+农户"、"政府+公司+移民工程"是民居接待产业化发展的三种主要的可选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在今年8月省级脱贫攻坚交叉检查中,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简嘎乡成功通过检查,实现全面脱贫。在简嘎乡的脱贫征程中,镇宁农信社作为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以建立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信贷资金引导农户发展产业、开办金融扶贫学校等方式,打好扶贫"组合拳",助力极贫乡镇精准脱贫。建"迷你养牛场",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在安顺农信社的领导下,镇宁农信社与安顺市辖内  相似文献   

8.
从之前的荒山荒地到现在的"绿色银行",景谷县威远镇香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转变来源于林农产业的大力发展,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为村民带来改变的,正是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投集团")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除了以云景林纸为代表的"实业板块",并行发展的"金融板块"也是云投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重要产业之一。2015年云投集团旗下的基金公司通过多方融资,募集到50  相似文献   

9.
正依托境内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安顺市西秀区通过旅游与休闲康养融合、旅游与活动节会融合、旅游与生活体验融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四个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青瓦石墙,置身于屯堡古镇感受600余年的大明风情;漫步花田,眼间满是山里江南的秀美柔情。安顺市西秀区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中,不断深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迅  相似文献   

10.
我们山井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南郊,全村共有585户,总人口2260人,人均总收入一万余元。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和挖机承包工程,村民的收入得到较大提高。村民们居住的大多是两层以上的小楼,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停放着挖掘机,村外人提到富裕的山井村,无人不说起它另外一个名字——“挖机村”。  相似文献   

11.
史英 《廉政瞭望》2013,(8):38-39
副镇长打着领"引资奖金"的幌子敛财,并且四处传授"经验",但最后还是"栽"了。上级文件带来"商机"34岁了,仍是个副科级,这让时任湖南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镇副镇长的邓勇很不爽,因为到2001年6月时,与他同时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已成为副县长甚至获得了更高职位,邓勇叹息自己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12.
正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力发展以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曾经的"烂坝坝"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变身为省级小康示范村。"大坝大坝,烂田烂屋烂坝坝,小伙难娶,姑娘外嫁。"这首顺口溜,曾是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的真实写照。穷则思变。近年来,大坝村在以村支书陈大兴为"班长"的党支部带  相似文献   

13.
<正>冯副镇长是记者的朋友。才3个月,他就越来越不喜欢到县城的局行办事了。他去年换届刚履新副镇长,此前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了基层他才明白基层的难处。这不,就连自己过去"最擅长"的协调工作,几次办下来觉得吃力不讨好。按乡镇党委书记老刘的想法,冯副镇长是县府办出来的,和一些局行领导"关系不错",让他去争取或协调项目有优势。但几次办事受挫,让冯副镇长发现过去的"交情"没啥用。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各地牢牢把握好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大坝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1982元增长到2017年的12000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7年上升至350万元,真正从过去的一个‘空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  相似文献   

15.
正安顺市西秀区聚焦残疾人脱贫,以百合花理念为先导,开展"百合花行动",建设"百合花爱心小镇",为残疾人提供集中生活、集中康复和集中就业的场所,"托养+就业"的模式将扶贫和扶志、扶智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18):40-41
正安顺市西秀区共有64万人,其中残疾人4.1万,占总人口的6.4%。解决好辖区内的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两秀区残联工作的核心。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西秀区残联通过建立"西秀区残疾人信息系统"掌握辖区内的残疾人信息,集信访维权、康复服务、宣教文体、扶贫救助、培训服务、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百合花行动"网站,架起了残疾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残联对残疾人的服务效率,通过定向帮扶自主创业、定点培训推荐就业等途径,西秀区残联第一时间了解残疾人诉求,第一时间解决残疾人就业困难。近两年,西秀区未出现过残疾人越级上访事件。在残疾人心中,西秀区残联就是一个倾吐需求、实现愿望的"希望之家"。  相似文献   

17.
一、把城镇化作为西秀提速发展的突破口(一)区情的必然选择。西秀区一些干部较长时间受"发展慢、活力差"的基本区情所困扰,不能够辩证看待这个问题。"破除墨守成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启示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看问题:发展慢,是因为西秀区建区的基础是一个农业大县(原安顺县),存在"三小三大"问题,即:城镇面小、农村面大;城镇居民人口数小、农村人口数大;城市经济带动能力小、农村经济落  相似文献   

18.
正普定县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普定县按照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建起发展韭黄产业共同体,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9.
<正>要把农民世代守护的青山变成"金山",让农户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农业科技的支撑必不可少。"三农"行动将农业专家调配到贵州各个县市,为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2016年10月至11月,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南明镇挂职科技副镇长的凯里学院副教授张柱亭又忙又累。40多天以来,他跑遍了凯里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省内部分企业和学校。累到无力的时候,一想到南明镇滞销的土  相似文献   

20.
郭伟谊 《当代贵州》2016,(46):34-35
正在全省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热潮之际,安顺市西秀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要求,特别是9月1日陈敏尔书记提出的建设"绿动西秀"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把好"三关",强化"三力",全面建设"绿动西秀",努力实现"西部之秀、奋起若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