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童颖 《理论视野》2023,(11):19-2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考茨基民主观进行了批判,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主要表现在:批判考茨基所谓“纯粹民主”的虚伪性,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广泛、充分的民主;批判考茨基将苏维埃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曲解为“专横”,强调苏维埃政权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批判考茨基关于民主意味着“对国家中的少数派、反对派的保护”的观点,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的是劳动人民的利益和代表劳动人民的意志;批判考茨基主张无产阶级通过普选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强调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劳动人民全过程参与一切国家事务的民主制度。列宁这些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中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赋予人民当家作主以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守正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积累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为中国式民主新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标定了积极有益的参照价值和镜鉴坐标。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的拓展与升华,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最新凝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重要制度载体和实践样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人类民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它不仅是对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国式民主形态的概括和描述,更是基于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实践、新发展、新要求,从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特点和优势等作出的新概括、新提炼和新升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中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结构形态来看,它是一种复合民主,体现为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赋权民主与治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目的民主与工具民主等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种内在结构形态,构成了其作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瑜  韩升 《理论导刊》2023,(3):70-77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之间相互契合、内在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最广泛的民主参与、最大公约数的包容性、最真实的民主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同向协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协商民主,拓宽民众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社会治理实践下的民生福祉;构建理性规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处理好民主复合结构的各要素关系,发挥合力效应,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处理好民主复合结构的各要素关系,发挥合力效应,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9.
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性的观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构建及其制度优势进行理论剖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的党政关系既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关于中国特色人民民主鲜明特质、显著优势与实现形态等方面的集中论述,进一步指明了人民民主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上确立和发展的。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在这套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向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推进。  相似文献   

11.
焦晓云  张婷 《理论导刊》2023,(1):10-15+35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源发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承继于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民主的历史经验、形成于满足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崭新实践,其精髓要义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线,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最全面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主心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主渠道,“五大民主”是主形式。作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不仅切实保障和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向新高度,也为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再度审视,我们可以明确,公民参与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公民参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也是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新时代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中明晰价值定位、构建完备体系、探索基本进路。就价值定位而言,既要在历史传承和现实需求中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又要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框架中把握协商民主的发展目标;就体系构建而言,要从广泛多层制度化切入,统筹推进七大协商的协商民主体系,并通过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就基本进路而言,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展现专门协商机构在协商民主中的独特优势与示范效应,搭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