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代又一代“新人”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时代新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既生成于自觉能动的理论依据、崇尚精神的文化涵养、主动作为的历史经验,又源自胸怀“两个大局”战略的现实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要求应对“内外矛盾”交织的风险挑战。鉴于此,可从树立历史思维、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经验、认清历史方位,运用历史方法、洞察历史大势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升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主体精神、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担当精神、主动进行历史变革的创造精神,进而提升历史主动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追寻和主线,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推进了“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征程。“四个选择”表征着民族复兴的内在规律,凝结着党百年奋斗的经验和智慧,体现了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整体审视“四个选择”的历史生成和独特价值,充分把握“四个选择”整体协同、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对于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两者关系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者在目标取向、本质内涵、价值旨归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历史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同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夯实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任务,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前景;从实践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发展蓝图、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制度保障、给予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于国际层面的形象表达或集中性的形象表达是,让中国成为能够担负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基于美国对外关系历史的启示.从宏观或政治哲学层面来看,合适政治组织模式的选择、强大经济体的形成、意识形态“防火墙”的构筑,以及政治精英外交思维的成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然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人们亦须同时警惕大国的帝国化问题、社会权力结构的僵化问题,以及战略收缩的无序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聪利 《学理论》2023,(1):63-66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从自在走向自觉,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国共产党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核心,从价值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和使命,本着没有私利、不谋私利的政党定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中扮演积极角色。从现实逻辑来看,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勇于面对风险挑战,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承担责任。从实践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在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命中,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共创善治良序;强化文化引领,共建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携手各民族迈向共同富裕新台阶;增强社会融合,建设共居、共事、共乐、共享的民族互嵌式社区。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内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中,当属这一历史进程的文明范畴,是民族复兴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特殊历史性质,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走自己的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铸就独特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特质与其所具有的“民族性”“文明性”“历史性”相互支撑,展现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从“文明蒙尘”的历史处境,到“文明再造”的现代化探索,再到实现“文明复兴”,中华民族对于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其复兴之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原则高度上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标志,构成了伟大复兴最深层的历史意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牵引的文明形态变革进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将更为充分地显现。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积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前两个历史决议基础上,对整个百年党史的历史主题、行动主体、经验教训、精神谱系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系统总结。由于一段时间中共党史受到诸如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甚至被一些带有政治偏向的人歪曲、篡改、虚化乃至掏空,难以发挥中共党史在思想引领上应有的功效。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人民立场,将政治论断、历史评价和价值评判渗透其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统摄百年党史,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凸显人民历史行动主体作用,以辩证把握经验教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伟大建党精神整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从四个向度揭橥百年党史叙事的内在逻辑,形成一个成系列、成系统的叙事体系,为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故事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动精神是深刻领会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重要精神密码。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进程中生动诠释了历史主动精神,不仅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主动,坚持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定向、战略定位和实践定标,更在守正创新中赢得历史主动,在把握时代大势的基础上主动求变,以伟大变革性实践对意识形态建设进行战略谋划,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态势。立足新征程,我们应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锚定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方向,在接续奋斗中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的主动态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提供意识形态力量。  相似文献   

9.
“钉钉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是支撑着新时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继续从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精神动力。以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从信仰之维、实践之维、价值之维将“钉钉子精神”融入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伟大信仰、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主动,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欲知大道,必先治史”。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增强价值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高举民族自信的大旗构建好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重要飞跃。从理论出场来看,需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到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族观的守正与创新中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场渊源;从内涵布展来看,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进行深度考察和把握,进而真正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从实践路向来看,应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保持政治定力、凝聚社会情感、聚合文化动力、坚守生态底线,通过全方位的“五位一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助力于建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线与幸福路。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的坚守,是对全党提出的根本性政治要求。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依据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增强全党践行“三个务必”的自觉与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杨光宇 《学理论》2011,(5):67-68
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创新都应贯穿始终。要创新就应建立相应的创新体系,建立创新体系是历史提出的任务,同时也有其自身内在的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要不断创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实现"民族复兴"是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重要论述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表达,其价值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价值理想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国家富强、文化自信、道路坚持三重意蕴把握"民族复兴"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5.
龚培河  吴迪 《理论探讨》2023,(1):96-101
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解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在宏观视角下,整个中华文明史呈现螺旋式上升运动特征,从祛疴治乱到和平统一再到繁荣发展始终是历史进步的主旋律,体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历史必然性;在中观视角下,尽管这一历史必然性在历史实际进程中贯彻到底,不可移易,但具体通过什么方式、跨越多长时间、由哪些历史事件贯彻下来是不确定的,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发挥历史主体性作用;在微观视角下,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通过发挥历史主体性作用,在历史实际进程中成功贯彻历史必然性;面向未来,我们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表明我们党能够以历史主动精神积极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及其先进性,造就了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为己任,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民事业甘于奉献和牺牲的自觉政治团体意识。政党精神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巩固,其实现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不断创新,形成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团体意识的先进性、内在驱力的传承性、政治定力的确定性等四个特征。弘扬政党精神,可以有效地消解对党的建设错误认识,创新实现路径及其表现形式,发挥其引领社会进步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7.
国学的当代价值与民族精神之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领域近来形成了“国学热”。“国学热”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艺术的复兴。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在这轮“国学热”中,人们对什么是国学,旧国学有哪些当代价值、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创新旧国学,弘扬国学的当代价值,如何发挥国学在塑造当代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等方面问题,都非常关注。本文也就这些问题进行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主动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品格,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劈波斩浪、坚毅前行,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历史主动精神具有显著的生成性特征,其概念渊源最早能够追溯到马克思,并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示出更加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考察“历史主动精神”概念缘起和形塑过程,阐扬其理论逻辑和语义嬗变,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内涵的新概括,蕴含了沂蒙精神的逻辑起点、历史节点和实践着力点,彰显了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宣辰 《理论导刊》2022,(9):123-129
青年集体记忆建构是凝聚青年群体力量,树立青年群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价值观的培育过程。面对网络场域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风险和媒介的“短视频转向”变迁,有必要从视觉、情感、价值三重向度实现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视觉向度以短视频视觉修辞为路径,借助短视频的视听叙事书写、议程设置引导、符号意义建构,强调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实践作用;情感向度强调短视频的情感空间建构、情感动员建构、情感仪式建构、情感共同体建构,以实现青年集体记忆情感“连接——凝聚——认同——记忆”的发展演变;价值向度是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框架和内核,能够通过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推动青年“强国一代”的记忆刻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