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之根本。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乡村文化危机具有多重表现形式并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应以四种乡村文化内生情感(乡愁、乡情、情缘、乡风)为导向,以乡村文化系统分层(感知层、整合层、冲突层、交往层)为路径,以四种文化动力机制(安全机制——信任机制——认同机制——表达机制)为内容,重构乡村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治理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统一的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其在内涵上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并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实践价值,即为中国自信提供文化坐标、为文化强国提供行动路线、为文化发展提供质量标准、为文化育人提供精神激励、为文化交流提供价值遵循、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文化向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温岭民主恳谈进行整合的理论阐释,从社会行动及主体间关系的分析视角,阐释了商谈式民主决策的实证逻辑:以对话商谈社会行动的伙伴关系为基础,并在共生的社会行动机制中,建构商谈式民主决策公共行动的能量场(包括权力精英与社会公众间公共的对话商谈、网络化交往、开放积极的参与合作和平等互动等机制);商谈式民主决策的社会建构过程同时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生态建构过程。论文为温岭商谈式民主决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商谈式民主决策的理想型及其社会行动机制的理论阐释,为地方性社会民主治理提供了公共决策的社会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角度讲,文化自信对基于利益分歧的制度博弈成本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减少制度盲从、增强制度理性,有利于提升制度鉴别力。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讲,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制度自觉,形成制度执行中正向激励,提升制度的倡议性约束。  相似文献   

5.
吴春梅  吕英喆 《理论探讨》2015,(2):136-140,2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提出公共管理的目的在于发现和创造公共价值,这为培育农民公共价值观念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对湖北省5个村庄的实地调查,结合村庄治理转型的阶段性和场域性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发现,农民公共价值观念的构成要素包含协商、文化、公平、秩序、信任、发展和公益,这些构成要素之间存在共变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应正视农民的公共价值认知,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通过完善民主协商机制、文化服务网络、制度建设、培育农民公共精神等方式,协调效率与公平关系,以利于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抉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应然之举,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伟大梦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当代价值彰显为其筑牢坚实根基,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其盈注充沛底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导引。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有效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流量文化具有内容生产的图像叙事、关系构建的趣缘连接以及景观呈现的情感转向等特征。随着流量文化的兴起,青年群体面临着认知、关系以及行动三个层面的主体性偏失,表现为以流量围观为特征的浅表化参与、以“圈地自萌”为特点的部落化交往和以快适伦理为主导的情感式消费。重建青年的主体性,应从培养复杂性思维、培育公共精神、增强反思意识三个方面着力,促进青年群体的深度认知、公共交往与合理行动。  相似文献   

8.
项目制是一种有效的国家治理手段,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类PPP、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实践层出不穷,为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探索影响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建设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理顺故事逻辑线,搭建出“基础资源—发展理念—配套制度”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并实证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取得预期成效的影响机制,提出资源—理念驱动型、资源—制度驱动型和全面驱动型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革命文化的丰厚的历史性内涵,弘扬革命文化,对于我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中,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回归初心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的塑造中,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广泛一致的价值共识;在捍卫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斗争中,革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坚如磐石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殷冀锋  王乐 《理论导刊》2020,(9):123-12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纲,以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为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是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主要包括乡村文化治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本质规定、依托公共空间的场域载体、嵌入公共权力的过程驱动和培育公共精神的目标结果等多个方面。乡村文化治理始终体现公共性是治理的理想状态,现实中却真实存在公共议题失语、场域空间萎缩、行政伦理失范、公共精神淡化等公共性缺失困境,乡村文化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通过形成社会组织、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民主制度、培育现代政治文化等多重途径,优化乡村文化治理元素和结构,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公共性“再造”。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建构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渊源。可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关阐述,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意义,就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文化自信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缺位、错位与不到位,导致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非均衡化,农民文化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非对称化,城乡文化发展非均等化.农村文化服务供给,需要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基点、以建设制度与机制为着力点、以改革财政体制为抓手确保实现均等化的价值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7,(2):103-110
随着农民工文化服务需求意识的提升以及需求结构的不断多样性、复杂性,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供给不足与低效、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权益的实现。如何为农民工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实证调查,从我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暴露的问题出发,借用"服务三角"模型构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提出以农民工需求为导向,发挥供给理念、供给系统、人力财力资源等三大系统整合优势,同时健全运行维护机制,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与有效运行提供技术和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程度。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孕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必须从文化教育、国情教育、道德重建、制度建设、社会改革等多方面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高校推动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文化自信能够起到指明发展方向、注入鲜活血液、树立核心价值观、凸显中国特色等作用。针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导向性不强、同质化严重、功利化明显的问题,本文将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深入探析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以强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9,(2):124-129
从绿色发展到绿色治理,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治理方式转型的进程,也是治理文化体系的"绿化"过程。中国特色绿色治理文化体系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梦为时代感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化发展模式、净化政治和社会生态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社会共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机制的总称。通过绿色治理文化体系的"制度—非制度"因素双轴联动,凝聚社会共识,让绿色治理文化内化于公民之心,外显于公民之行,促进健康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实现政治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绿化",以及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共同"净化",进而为全面推进绿色治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绿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关系治理,企业管理不是以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合理完善的机制为基础,而是以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其他成员的关系作为依据,用人制度上体现为典型的关系管理。这种用人制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封建意识浓厚的家庭主义的文化传统,成为民营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的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社会影响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既承担着大众娱乐职能,也发挥着社会教育、政治动员、凝聚价值认同等社会治理功能。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处于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不足,服务机制缺失的状态,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仅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给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使命任务。文化自信自强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以德修身,以文化人,肩负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光荣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注重挖掘文化自信自强所蕴含的“崇德”“求是”“笃信”“好学”等价值,以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源自中华文化的价值内容,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持续助力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理论修养、思想政治修养、文化知识与业务能力修养不断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