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廉思 《人民论坛》2023,(9):8-15
“青年”概念的诞生与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理念。四次工业革命不断深化教育和科技的地位,青年在社会中的作用也从被动的劳动力量、主要的消费人群逐渐成为改变既有结构的创造力量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新时代青年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力推动者、人才强国战略的人力资本支撑、新发展模式的产业主力军以及文化强国战略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式现代化是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的现代化、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高质量成长成才的现代化,广大青年也一定可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和推进,彰显出中华文化发展的民族底色、人民情怀、辩证思维、历史使命与世界视野。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凝聚文化价值引领力、文化传承保护力、文化民生保障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创造力和文化对外影响力,将文化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国家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飞跃,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神聚魂、引航定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关注县域的高质量发展与治理现代化、加快实现县域实力整体提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从而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县域力量已经成为当前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厘清县域治理现代化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沈阳市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作为切入点,探讨实现我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并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对党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契合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状况,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解决社会治理具体矛盾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6.
范晓慧 《湖湘论坛》2023,(6):88-100
立足于现代化语境来探讨中国的制度优势及其文明史意义,内含着一种突破时代和地域局限,从人类文明史的宏大视域来检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及其历史意义的意图。所谓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是指通过在中国所进行的现代化实践而沉淀下来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关于现代化的模式与制度。它们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其他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具有重要的文明史意义,它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民本”“独立自强”“其命维新”“和合”“大同”等制度理念和制度精神,从制度文明的维度诠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主讲“新年第一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四个必须”明确要求,为我们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科普承担着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当前,科普内涵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强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科普理念由“教化式灌输”向“融入式服务”转变,旨在提高人的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普手段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开展科技传播成为新常态;科普机制由单一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着力构建“大科普”格局。调研发现科普高质量发展在观念和实践层面均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激发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普、构建中国式科学教育新体系大格局、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作出了明确界定,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化和拓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规避片面性和孤立性。唯有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主导性与主体性、自主性与开放性、强国性与富民性、整体性与渐进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产业性与生态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效率性与稳定性和民族性与世界性十个有机统一,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才能确保在新征程上各项任务与目标全面落实到位,进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历史、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进程,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全面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和逻辑起点,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精神、人与自然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以期防止认识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崔健 《人民论坛》2023,(9):16-20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气、最多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封闭到开放、由衰落到复兴的历史,亦是一以贯之持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及其实践成果与发展模式的总结凝练和全面阐述,是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处理好原则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明确何为价值与价值何为两个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阐释上,遵循微观积累—中观汇聚—宏观凝练和宏观主导—中观布局—微观细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历史,为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路径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采用的“并联式”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串联式”模式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路径,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打破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玻璃天花板”、现代化“西方范式”的路径依赖、固有弊端和西方列强现代化“国强必霸”的悖论,展现了人类文明均衡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动能,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洪银兴 《群众》2023,(1):22-24
<正>现代化不能只见物质不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实质上是对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关于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就有明确的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进程,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所要促进的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活品质、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现代化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恰逢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交汇的早期阶段,人口规模巨大是基本底色,人力资本积累日渐雄厚,城镇化进程加快,长寿机会开放,环境资源压力逐渐缓解,人口机会向规模型、质量型、长寿型、配置型等混合型新人口机会转型。应立足国情,注重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和充分挖掘新人口机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何生海 《前沿》2023,(6):37-47
中国式现代化为内蒙古绿色发展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内蒙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内蒙古森林面积全国第一,草原面积全国第二,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同时,内蒙古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体现在生态禀赋的劣势与历史“欠账”并存,各层级治理协同能力差,科技推动力有限,缺乏对外合作机制。内蒙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国情、区情、民情,以科技为先导,精准施策,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驱并进,实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共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18.
张乐 《人民论坛》2023,(21):11-14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要素构成、属性特征上都发生了质的跃进,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遵循生产力形成与发展规律,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向度。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境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指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虚幻现代化的本质超越,主要从人口规模、价值指向、实现方式、发展理念、文明意义等方面的全方位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人类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力量,必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20.
何乃柱  王丽霞 《求索》2013,(10):229-231,85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其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互动与调适的过程。社会工作的个别化原则、中外社会文化体系的差异、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等使本土化成为必然。文章就如何处理专业社会工作与中国原生的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关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