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梅 《世纪桥》2022,(9):58-60
新时代的发展对于社会人才的思想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建设较为薄弱,更须加强思政课建设。要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除了要不断强化理论深度,还要以行促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这也意味着思政课实践教学也须不断与时俱进。基于此,从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背景、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三个方面,展开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2.
《理论建设》2022,(1):105-112
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回应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诸多现实挑战的客观需要和任务旨归,对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和增强综合国力等有重要价值意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探索和创新,需要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及叙事方式三个角度有效促进中国故事的国内外传播,实现对内和对外宣传双重叙事轨道的互补结合,以提升国际、国内对中国的认同感,引导国内外受众认识中国、读懂中国。  相似文献   

3.
陈斌 《世纪桥》2023,(11):63-65
构建“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新举措,以“大思政课”为主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科学内涵,拓宽了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路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政课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原则,必须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场域维度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要胸怀“两个大局”,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必须解答好现实问题,把学生的疑惑作为讲授的重点,在答疑解惑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深入理解“两个课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两个课堂”之间的关系,在“两个课堂”相结合中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更要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顾娟娟 《世纪桥》2024,(2):51-53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教学,高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法治意识、发展学生政治认同。文章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引入思政课堂入手,尝试在真实情境中合作探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思政课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集最近成为话题人物。有媒体报道她在国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人,受到国外观众热捧。李子荣在国外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国内网友看到的并无二致,甚至连英文字幕也没有配,但还是“征服”了世界网友。而关于这一现象是否为“文化输出”,也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7.
张常青 《当代贵州》2020,(15):56-57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不遗余力将贵州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新时代贵州精神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滋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真才实学,担当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际的开展中主要存在四大问题:教学内容安排针对性不强;教学对象认识充分性不足;教学资源配置合理性不够;教学阶段衔接延伸性不足。要破解上述四大问题,必须从理念、机制、队伍三个维度入手,积极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围绕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学方法项目化三个方面,积极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实际的开展中主要存在四大问题:教学内容安排针对性不强;教学对象认识充分性不足;教学资源配置合理性不够;教学阶段衔接延伸性不足。要破解上述四大问题,必须从理念、机制、队伍三个维度入手,积极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围绕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学方法项目化三个方面,积极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胡德庆 《理论建设》2024,(2):101-112
“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显著的“对内”和“对外”双重价值。在马克思精神交往观视域下,其双重价值主要包括:对内刻入中国基因,发展国人的“本质性存在”;渗透中国精神,激发现代“生产动能”;融进中国理论,共建民族“自由王国”;以及对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建设世界“现实共同体”。时下“讲好中故事”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敌对势力正有意扭曲中国故事、多元思潮正持续消解中国故事、数智空间正无声解构中国故事,以及少数“新一代”正被动误解中国故事。应从全面把握中国故事意识形态属性、以主流价值观引领中国故事话语叙事、用数智技术全时空赋能中国故事高质传播、分众化观照重点群体对中国故事接受度等方面,持续推进和拓展讲好中国故事实践,使其内外双重功能得以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1.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建育人注入新动力,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的新途径。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深度融合为基点,从大思政课视域的角度阐述高校党建育人的当代价值,通过分析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党建面临的困境,进而探究出高校党建育人的有效路径,将理论与实践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党性思维,增强大学生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新发展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必经阶段,倡导充分发挥协同式育人团队合力,强调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相互联动,注重多种教学载体的配合与优化。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不仅打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认知,而且对于把思政课打造成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充分运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统筹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校内外实践教学时间,持续优化实践育人体系等方面,继续深化、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辛鸣 《党的文献》2020,(1):16-19
党的十九大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⑴这既是重大的战略要求又是重大的战略部署。随着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把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一个文明进步的中国、一个和平友善的中国讲出来、讲清楚、说明白,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已经越来越凸显为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曾经讲过,中国“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何解决好“挨骂”的问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立足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运用中国道理的话语体系,把中国逻辑、中国立场、中国主张,中国的必然、必须与可能,中国的愿望、意志与决心等等向世界讲清楚、说明白,不仅可以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也能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道路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14.
曲雪松 《世纪桥》2024,(1):103-105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主题教学运行机制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专业特点出发,通过提炼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匹配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拓展课堂实践等环节,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的亮点和出彩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姜歆 《共产党人》2022,(22):27-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宁夏故事,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陈理 《党的文献》2020,(1):12-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还身体力行带头讲中国故事,在许多重要场合,比如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演讲,他都带头讲中国故事,讲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张,还在不少国家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故事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仍要看到,我们讲述中国故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其中既有其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也面临新的考验。特殊时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之举。在此背景下通过网络平台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感染力和实效性,才能讲好战“疫”中的思政课。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董必武主要战斗工作在国统区,在此期间返回延安两次。董必武讲好“延安故事”的主要实践路径有:参与创建党的舆论阵地《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并持续发表大量宣扬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利用国民参政会批驳国民党谬论,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协助党中央谋划邀请外国记者访问延安,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利用旧金山联合国会议中国代表身份在美国宣传延安等解放区的真实状况,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董必武在延安时期的宣传实践经验对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仍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颖 《当代贵州》2023,(35):74-74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大兴调查研究,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