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学理论》2021,(5)
本文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历史合力论的思想渊源;第二,对于"合力"的内涵阐释求同存异;第三,历史合力论适用的历史时期;第四,对历史合力论的诘问。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历史合力论做研究梳理,期望整理出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研究轨迹。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紧紧围绕人与自身历史的关系这一主题,完整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揭示了在人民群众人类历史形成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与唯物史观的完整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理论地位及逻辑安排的争议及其解决,需要唯物史观“科学—人文”完整逻辑模式的建构.其中,“矛盾→规律→动力→作用”的科学主导的逻辑线索是清晰成熟的,而人文逻辑清晰的线索至今有待具体建构.在相对区分“社会”与“历史”概念的前提下,可以发现“历史→社会→现实的个人”的线索,即“科学—人文”融贯的完整逻辑与理论境界.历史合力论不是简单的理论注脚和修辞“解喻”,它完整体现了“科学—人文”逻辑的张力与融贯,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统一,是唯物史观元理论的逻辑完成与历史经验的理论化境和深刻解谜,运用时应注意其与历史观上的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6)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恩格斯在19世纪最早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相互冲突、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中经济的因素和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在历史合力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历史的进程又是人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走向自由自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历史是人创造的,人以一种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着,人则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生成展现历史观,同时人对"历史合力"有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力量是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中生成的巨大历史合力,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力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和平力量,即造福全人类的正能量和善力量。新时代有新难题、新风险,解决新问题需要依托新动能、新力量,新时代呼唤磅礴的中国力量。恩格斯合力论认为,凝聚历史合力既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集中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只有根据共同意志和共同计划创造历史,才能最大化地凝聚历史合力。它启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用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是最大化地生成中国力量的三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当代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它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3)
恩格斯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形成了著名的合力理论。它是针对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教条主义者所宣扬的"经济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而阐述的,对现实的社会主义改革依然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合力理论的正合力思想启示我们要时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阵地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合力论是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简要回顾了恩格斯社会合力思想的产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历史过程,概括了社会合力论的理论架构,考察了现代社会对社会合力论的冲击和挑战,阐释了从社会合力论到社会博弈论演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原始文本中,恩格斯是在物理学意义上使用"合力"概念的,这一概念不是人们协作中产生的一种大于不协作时候的力量,即人们熟悉的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作用力.在"合力"的作用下,是"人们"而不是"人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由此,理解恩格斯的"合力"思想,不能离开这一思想所包含的物理学的概念特征和分析方法,要认识到"合力"对社会历史及历史规律形成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恩格斯这一思想也为我们认识历史规律及其形成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历史合力论是唯物史观的内在组成部分,是物质条件决定论的延伸和补充。但在唯物史观发展史上长期遭到遮蔽和误读,在史学研究实践中往往受到误用。这与理论主体未能深度辨析历史合力论某些核心要素有很大关系。这些要素大体包括历史合力的基本类型、运行机理、活动场域、单个人意志内部层次等。透彻地辨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准确描绘历史合力论的理论面相,科学解释其理论内涵,从而在史学研究实践中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个人意志、上层建筑诸要素起重要作用。依据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必须重视经济发展、公民的生态意识培育和政治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吴皖林 《学理论》2009,(15):55-56
本文认为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辨证统一论断是正确的,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历史辩证法的正确阐述,不是机械论的决定论,没有历史宿命论色彩,用“辨证决定论”不能准确、科学地概括和把握恩格斯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并非如西方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历史单线论"的固持者.恩格斯在晚年时期得出的关于俄国社会必然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结论,只是其根据俄国社会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做出的具体结论,并不意味着恩格斯主张所有的前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恩格斯始终注意强调"跨越"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和历史前提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伟大学说,从其创立之初,到后来在政治学、经济学中的运用,它的形成过程较为漫长并且艰辛,可以说凝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半生心血。为此,恩格斯晚年时期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时代、环境的变迁,对唯物史观展开了深入反思与探究。首先旨在厘清恩格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方面的思路,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方面捍卫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其次全面概述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历史合力论、意识形态理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丰富完善。由此,探讨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意蕴。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5,(12)
<正>众所周知,中国梦描绘的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总体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已经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和现实基础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夙愿和追求,这绝不是某个人或党派组织就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它非"合力"而不能为。恩格斯曾在晚年时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  相似文献   

16.
袁卫华 《理论视野》2016,(4):34-36,40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社会发展问题做出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经济并非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也影响并决定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或"总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恩格斯晚年书信实现了从"经济决定论"到"综合决定论"的转变,深化了唯物史观,对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偏差,坚持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发展合力论到增强综合国力论包心鉴增强综合国力,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蕴含的一个极其深刻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1992年南巡重要谈话中深刻指出:判断各项政策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民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其民主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民主取代资产阶级民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了,全世界的工人阶级都在深切地怀念他。在他晚年,尤其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针对十九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而引起的一些社会变化,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因此而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各种攻击。无论是一九一○年波兰的布尔楚维斯的《反恩格斯论》,还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对恩格斯的非难,乃至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工业社会理论”,都企图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恩格斯的伪造,并进而否定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自“趋同”思想于40年代产生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极力用“趋同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从6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证补充、发展了“趋同论”,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趋同论”。“趋同论”的流派很多,而且彼此互有差异。英国肯特大学学者库马在《社会的巨变:从工业社会迈向后工业社会》一书中,把“趋同论”划分为三大类七个派别;(1)所有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