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信仰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新时代政治信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构筑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和经受风险考验的"定海神针",也是党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当前,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主要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线上线下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着重加强经典体系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积极建构政治信仰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提升实效性和精准度,实现培育模式从"喷灌"到"滴灌"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3.
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形成的政党能力和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信仰和信念的坚守概括为"政治定力",并将其引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中,党的十九大又把"政治定力"写入党的报告正式文献中。政治定力内涵丰厚的深刻理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内容,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定力思想内涵、政治定力主体的两重性、政治定力基本特征、党的干部保持政治定力的实践路径,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为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强党理论的需要,汲取了国际共运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彰显了党对于自身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可能腐化变质的现实忧思。其发展图景,就是要永葆党的政治先进性,保持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实现这一发展图景,必须坚持消除重大政治隐患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结合,坚持政治纪律规矩约束与党内政治文化熏陶的结合,坚持突出政治标准选人与淘汰政治"两面人"的结合,坚持抓"关键少数"示范与开展全党政治教育的结合,坚持党员党性锤炼与涵养山清水秀政治生态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建构开放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政治文化价值体系,是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构现代政治文化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以开放性保持我国政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性,必须正确处理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的关系,必须实现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进一步拓展政治社会化渠道.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逐步深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巨大发展,但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要求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不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应答新时代的需要,而且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等提出更加明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重要价值的首要维度就是优化并保持自身的优良状态,普遍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为中国共产党的状态优良提供要素方面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重要价值的第二个维度是要强化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政治形态,一方面是要保持好政治形态的质的规定性,即政治建设要努力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及为人民谋福利和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另一方面,则要强调政党形态的法治特征,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法制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法治思维。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重要价值的第三个维度是政治生态优化,既要着眼于解决党的组织及党员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也要着眼于解决党的先进性如何保持的问题,在实践中真正筑好拒腐防变的堤坝。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的政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进行国家政治活动以及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价值取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试论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面对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调整和政治环境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要强化自身的领导权威 ,巩固执政地位 ,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 ,始终做到坚持“三个代表” ,加强和巩固其执政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杜娟 《邓小平研究》2022,(1):99-107
陈云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铸就了坚定的政治定力、绝对的政治忠诚、果敢的政治担当等优秀政治品格。这些政治品格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党强大政治领导力的根本保证,是鼓舞和激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所反映出的政治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内容分析方法来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脉络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积极致力于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建设、控制减弱、服务力量提升,与此同时社会自理能力显著增强。此外,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普遍意义上探究国家和社会关系特点,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中国家主动性一直很强、社会积极性逐步提高、国家以管控为原则向管理服务并行转变、社会以服从为宗旨向规范自主兼备转变,以及国家控制模式转向社会服务模式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居于首要地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涵养,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理解和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必须抓住它的本质内涵、内在理据和实践路径三个基本问题。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的高度凝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彰显、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在理据;"价值挖掘—理论夯实—制度约束"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既是道德规约,又是重要的政治品格。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对于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蕴含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要把坚持政治原则与敢于担当作为内在统一起来,把遵守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内在统一起来,把执行政治路线与勇于发展创新内在统一起来,把站稳政治立场与推进思想解放内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生态政治观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以及公民对生态政治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观,其主要内容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观的产生及发展受制于全球化、我国环境现状、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党的理论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构成要素来说,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路线、政治领导、政治生活、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本色、政治能力等。上述各要素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第一层次是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党的政治建设的其他要素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而来的;第二层次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支配着党内外政治各要素的发展方向、效果,是党的政治建设第二层次的要素;第三层次是党的政治路线;第四层次是党的自身领域中各要素。从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涉及的主要领域和层次出发,需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依据党的政治建设涉及不同领域,统筹推进不同领域党的政治建设,将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与现代国家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道路和党的领导、党的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以党的政治建设推进中国现代化国家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未曾圆满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翻开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政治观.因此,探讨民生政治观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发展,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民生政治观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突破和意义,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理性政治具有正义性的逻辑前提、批判性的自觉意识、公民性的价值坐标、法治性的运行机制等四重理性内涵。作为现代成熟的政治模式,切合当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民众共同政治信仰缺失、党民天然情感淡化、民众政治诉求日趋理性、执政主体人性软弱等执政困境和挑战的破解难题需求,是中国共产党稳固政权、长久执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早日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治生态环境的良莠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能力与发展能力。通过对政治生态现状问题的梳理,找出政治生态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继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与深化改革,进一步实现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化与制度建设合理化,完善政治生态监督机制,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龙头,提高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质量,是积极确定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