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探索过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形成内在规定性,内蕴着三重面向。从现代化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扎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境况,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体现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有机结合;从社会主义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与推进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完成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由马克思视域中的“历时性”关系转向中国实践场域下的“共时性”存在,从而赋予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性质;从文明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不仅符合人类文明演变规律,其自身目的旨趣又推动和引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充分彰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是百年来农业现代化探索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内涵以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为根本指引,具体表现为“三强”,即满足规模巨大人口的农业保障与供给要强,带动农业变革与升级的科技创新要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体系要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高质量发展为行动导向,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稳根基、补弱项、重持续三方面推进,全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升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系统构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驱动和引领力量,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尺。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事业以其特有的维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底蕴,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根基。必须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标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抉择。科技强国建设既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又具有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彰显了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典型特征和实践要求。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以科技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首要性,体现了中国国情、彰显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世界意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多维度的指向,是巨量级的、中华民族整体的、多重任务叠加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发挥亿万人民创造伟力的、推动全人类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把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多维指向,能够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重要特征、发展关键和显著优势,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总体目标、战略步骤和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全面拓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生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系,凸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倚重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突出的赋能性。  相似文献   

6.
刘萍  荆梦  王傲雪 《理论探讨》2024,(1):158-162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设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测评指标,发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以多元主体联动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进一步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共治理的理念、模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政治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重要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逻辑起点和根本着眼点是为了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可持续政治稳定,并且其也能为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提供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要素即国家能力、法治和民主的优化有助于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结构要素的平衡也支撑了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在当代中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则为诸要素的优化和均衡乃至可持续政治稳定的实现提供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能够在依法治国的层面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法治中国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方略进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首先要把握依法治国这一根本目的,着重提高法治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谭鹏 《党政论坛》2014,(21):51-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进一步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必将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全面促进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学森 《求知》2006,(1):8-10
“十一五”时期是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关键时期.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4.
苗贵安 《党政论坛》2014,(19):24-27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个新的高度。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政治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是体现全局性、系统性的综合问题,有各种复杂关系需要从制度层面上予以规范。从历史经验来看,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能力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最为倚重的工作方法,也是以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党对制度建设根本原则的把握,规范和引导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同时建立党领导制度创新的有效机制,把党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才能够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春丽 《理论参考》2009,(11):31-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与动力源,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联,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与时俱进,对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敏  刘凡熙 《理论探讨》2023,(1):102-10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奠基百年伟业、奋进百年梦想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确立逻辑,是在不断对历史发展进程反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探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诠释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这条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展示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教授和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研究员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不仅与现代化建设内在统一,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内在统一。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否定,有着特定的历史与理论逻辑,涉及内政外交以及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其历史过程符合现代化逻辑,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正确道路。由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了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构成了一个历史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化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现代化的演进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场域下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现代化事业也是一个不断承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过程。从基于传统、回应现实、参照外来的逻辑向度,考察和分析我国文化现代化持续推进的三重动力,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赓续构成其发展的本源性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求构成其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世界各民族异质性文化的互动构成其外生性动力。我国文化现代化既着眼于现实又承古开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