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9月,高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实现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本文是作者关于提高新形式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既是对思政课建设基本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鲜明特色。要厘清“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明确“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及模式去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高校正在讨论、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思政课如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思政课教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既是高校思政课智育功能的独特价值,又是高校思政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思政课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教学。不仅让大学生在概念辩证法与社会一历史辩证法的互动中,锻炼思维的概括性、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融为有机的整体,转化为大学生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与人生发展的理论眼光与实践智慧。将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思维的规律”、“思维的体操”与“智慧的精髓”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化作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机制,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智育功能的科学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及模式去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高校正在讨论、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思政课如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思政课教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影响思政课的价值实现和育人效果。对Y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不足。通过优化师资队伍、遵循教学规律、丰富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策略,提升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慕课作为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全新的教学手段为教育公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现实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慕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既有可能又十分必要。在克服慕课自身缺陷,解决慕课和思政课之间矛盾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给思政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新发展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必经阶段,倡导充分发挥协同式育人团队合力,强调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相互联动,注重多种教学载体的配合与优化。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不仅打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认知,而且对于把思政课打造成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充分运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统筹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校内外实践教学时间,持续优化实践育人体系等方面,继续深化、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奋斗》2020,(11)
正自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所有人。对于传播真理、精诚育人的思政课教师来说,从往昔的教室课堂讲授转向线上教学无疑也是一场考验。如何发挥好线上教学的优势,尽可能弥补其不足,让思政课在战"疫"考验中精彩绽放,值得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深思。一、以动感交流为纽带,让师生间缩短距离、不再遥望  相似文献   

10.
魏银霞 《世纪桥》2023,(11):60-6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平台。学术界和高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场域无法保障、教学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直面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工作,深刻阐明思政课教学的关键问题,高度总结思政课建设的前进方向,对全国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  相似文献   

12.
陈斌 《世纪桥》2023,(11):63-65
构建“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新举措,以“大思政课”为主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科学内涵,拓宽了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路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政课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原则,必须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场域维度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天,抗疫还在继续/我们的课,也已开始/一场疫,一门课/这是一种苦涩的联系/但,必定有其深远的意义。"近日,西华师范大学26位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教学,以一首原创诗歌,敲响了作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的"开场锣鼓"。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四川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该校思政课在省内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14.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金课”之一,为了高质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本文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究,提出从师资队伍、教学形态、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应用型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进程,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遵从新工科建设对高等院校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的要求,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挖掘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教学目标。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线上预习—线下教学—线上巩固”,通过问题导向、校内校外实践和学科竞赛等方式多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贴近艺术,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创新才有根本活力。把握艺术院校和艺术生的特点是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前提;研究、运用艺术资源是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基础;形成适合艺术生的教学方法是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关键;培养双誉型师资是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国辉 《世纪桥》2012,(5):115-1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无吸引力,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在各种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本文从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出发,认为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是改善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一过程申,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连接,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目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性质模糊、教学过程管理不足、评估考核实效不高、教学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向课程建设专门化、课程组织规范化、课程评估全面化、保障机制体系化等方向发展,以期更好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万勇华 《探索》2013,(1):144-149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音乐教育这一新途径,通过发挥它的优势、特点和多重德育功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倡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需要在供给环境、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学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供给能力是指为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教师必须具备包括信仰、知识、教学与科研等多元供给能力。目前,思政课教师的信仰供给能力有待加固、知识供给能力有待拓展、教学供给能力有待扩建、科研供给能力有待筑牢。思政课教师亟需采取有力措施以优化四大供给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大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