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议网络上的愤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愤青”大抵指“愤怒的青年” ,该词很具表现力 ,一种桀骜不逊、咬牙切齿的形象跃然纸上。大概来说 ,愤怒总是有原因的。无名之火应当不多吧。那么愤青因何而忿忿不平呢 ?愤青发怒的事情还真不少 ,大到国家的国际关系政策 ,小到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 ,都在愤恨之列。愤青会对小资的情调嗤之以鼻 ,对大众的浑浑噩噩痛心疾首 ,对一切事情都表示不屑 ,一派举世皆醉而我独醒的架式。实际上 ,这只不过是愤青的发泄形式而已。愤青的忿忿不平没有什么缘由 ,是无名之火。然而 ,单纯的无名之火是难以维继的。这时 ,民族主义成为了愤青的助燃剂 ,来了个…  相似文献   

2.
愤青误国     
《创造》2017,(10)
<正>愤青一般都是标榜自己"爱国"的,经典的爱国愤青是一些只讲奉献、不讲获取的无我主义者。他们的口号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诚然,粗粗地看,这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里的"国家"是"国家"还是"祖国",是政权还是文化共同体。如果是指前者,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公民与政府立约构成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愤青"与青年的爱国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普及化、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青年人在网络上发表极端的爱国主义言论、宣扬民族主义的现象及他们的一些极端行为(这类青年常被称为"愤青")进行了分析.从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与国际交往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以及"愤青"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愤青"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对待"愤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代浩云 《人民论坛》2014,(4):152-154
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是新时期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冲突严重、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大学生,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盲目跟风”等类型.“愤青”现象的产生有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客观原因,应理性看待,并建设畅通渠道,回应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什么是"愤青"现象】"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愤青"现象是新时期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期待与社会现实冲突严重、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的大学生,通过自我的发泄方式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盲目跟风"等类型。"愤青"现象的产生有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客观原因,应理性看待,并建设畅通渠道,回应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7.
陈丹青也真够讨厌的,如果不说是可恶的话。回国几年,不老老实实在画室里干他的“主业”,却“对文字与言论”“投注”了“极大热情”,“对美术——教育——音乐——建筑——摄影——文学——历史乃至社会诸方面问题”都要“阐发出……文字与言论”!以上引号中的语句,引自《文学自由谈》今年第四期上萧沉《由丹青到愤青》一文(下同,不一一注出)。“愤青”大概不是褒扬的词儿。但“愤青”倒不是彼岸龙应台女士写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后才有的,“文革”中期或后期就大量涌现了,又不限于“青”,“老”与“中”全都有份。那时候像萧沉先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祥 《岭南学刊》2006,24(4):82-86
我国社会具有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人际关系网络及其规范是社会资本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基本内容。目前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我国社会关系的特征;二是社会关系网络与海外华人企业发展;三是社会网络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发展。诚然,学者们将我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资本,”来分析社会关系网络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过于单一。这一单一视角的研究在应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心态、消解主流价值以及干扰言论自由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愤青"与"恶搞"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照顾青年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安北江 《思想战线》2023,(2):123-134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西方大国遏制中国崛起力度的加码,一股以捍卫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名,大行民粹主义之实的社会思潮正在网络舆情和现实生活中不断兴风作浪,并得到越来越多愤青们的拥趸和响应,甚至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这种以民族主义之名行民粹主义之实的错误思潮的兴起和流行,必将严重阻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与思考。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处于落后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世界上,科学技术对一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组织社会生产,就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目前,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们都把注意力转到了科学技术上,尤其是重视发展高技术产业。他们把发展高技术看成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能保持领先地位的法宝。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东欧的“科技发展纲要”,日本的“三年行动纲领”,都把发展高技术提到国家政治战略高度进行投资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刘邦的人才管理历来为人所称颂,难能可贵的是,他不避讳手下的人比自己强。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一次问功臣、将相们:“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相似文献   

14.
黄杰 《电子政务》2011,(12):13-22
“网络黑社会”本质上是一种以谋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毒瘤”,有着相对明确的特征、自身特殊的运作过程和利益链条,会从多个方面危害到网络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其产生有主观、技术和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驱动。要对网络黑社会进行有效的治理,不应该简单采用“打黑除恶”的运动式治理方式,而应该从中国网络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广义上理解,中国历史上有过丰富多样的“一国两制”实践形式,港澳模式并非“一国两制”的全部。中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可以按照国家统一所面临的核心差异分为“因政”和“因俗”两大类。其中“因政”类解决的是政权差异问题,可细分为别治、并治、参治三种形态;“因俗”类解决的是社会差异问题,可细分为自治、分治两种形态。分类梳理中国历史上“一国两制”的实践形式,可以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可资参考的案例。需要注意的是,前现代王朝国家和现代国家的统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应辩证看待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涌 《乡音》2014,(3):34-35
在2013年的光棍节之际.中国某大学的“11社会学光棍”在女生宿舍前打出雷人的红色横幅:“今天你把我拒绝,来日我娶你女儿。”这一横幅的照片,在网络一度颇为走红。“愤青”“蚁族”“席丝”等等用语,在中文网络世界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  “中凯的官司虽然终审胜诉了,但他们还 是主动花出1000多万元给消费者,这可真是太 了不起了!” "  “‘中凯现象’之所以备受国人的关注与盛 赞,说明社会对诚实信用的心理欲求,这才是 市场经济本质特征。” "  “中凯事件”现已圆圆满满地落下了帷幕, 但由于这个事件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其本身,人 们对它的思考并未划上休止符。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就曾说:“民无信不立”;管仲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以诚信为天下万事中的关键;唐代大诗人李白 曾为诗“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元好问所 说:“言圣人之道无他,至诚信…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主要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内进行,但网络文化并非是虚拟性的文化.而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比如,在网络上的自我炒作,虽然与现实中的炒作方式不一样,但与消费文化流行的时代注重炒作一脉相承。网络中的郁闷与颓废情调,同样有其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整个战略思想的高度概括,它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法制国家,尽管法律非常完善,但它仍然不能缺少“德治”的支持和补充。因为任何法律都是要“人”去实施的,对于一个缺乏道德的民族,再好的法律也不能得到贯彻落实。“道德不倡,天下不宁。”道德对社会具…  相似文献   

20.
笔者日前从有关媒体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说的是西欧某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将本国大大小小的贪官名单在互联网上公布,让全球的人们都了解其恶劣的贪污丑行,接受公众谴责和舆论监督。这则消息读来让人颇多感触。当今时代,被人称为网络初始化时代,互联网成了真正“网络天下”的传媒。那么,何以会让贪官们到网络上去“威风”、“时髦”呢?记得中国有句古话:“人要脸,树要皮,烂谷草都要敷稀泥。”说到底,实际上就是一个“名声”问题。由此,足以看到人们对名声的重视,以及舆论对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违法乱纪,似乎不怕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