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伟 《理论前沿》2009,(15):27-28
以人为本是民生观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评价性价值因素,“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实效性价值因素。要真正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在社会原则价值取向上必须实现三个基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提出的“人本观”是人类社会认识论上的科学论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即一种“人本关怀”兼容“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理念。从法社会学视角讲,“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起点在于具体制度的构建。首先,“以人为本”应当根除“人治”而迎合“法治”;其次,“社会和谐”需要弥补“法律真空”,寻求法律与道德协调整合的秩序机制;再次,“可持续发展”要求摒弃“权力法律观”,推演“权利法律观”与“生态法律观”的优化嫁接。  相似文献   

4.
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新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令 《理论前沿》2004,(13):16-17
“三个代表”的执政观在执政本质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执政任务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在执政方式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三统一”的执政理念,在执政要求认识上,进一步树立了“能力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邹平海 《工会论坛》2008,14(1):69-70
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保证和谐;坚持自我创新,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和谐。  相似文献   

6.
虽然“以人为本”的“人”可以理解为个人与人民群众的统一,但从实践生存论的视域看,其“现实的个人”的含义更为根本。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思想史基础,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之一,也是马克思“个人观”形成的标志。“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个人观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程度的基础”;“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建构规律”与“发展规律”的基础。澄明马克思的个人观并实现它的引领作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国民现代性意识的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拳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它突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精髓,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因为人民主权原则集中表达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的政治理念。这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也是相契合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将其外化为执政活动,以执政实践使以人为本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彰显了人民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为本”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奋斗”。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我们要充分激发各方活力、努力营造良好环境,齐心协力建设和谐云南。  相似文献   

9.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0.
和谐民族观具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首先是古代中国儒家的“和夷”观;其次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五族共和”思想;再次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三种意识”对是执政理念的系统性论述,也是创新性论述。落实“三种意识”,需要把握基本规律: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念,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坚持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相结合。提高落实“三种意识”的实效,需要弘扬和谐精神,提高落实“三种意识”思想的自觉性;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依托,把握落实“三种意识”的根本性;以先进文化建设为依托,增强落实“三种意识”的厚重性;以机制建设为依托.实现落买“三种意识”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2.
桑杰 《青海人大》2006,(1):36-4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就民族工作来说,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就我国而言。和谐民族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需要指出的是,鉴于我们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讨论和研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问题的。本文姑且将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观点统称为“和谐民族观”。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企业伦理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企业经历数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日本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企业伦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以“忠”为主线的集体主义;以“和”为特征的和美主义;以“责”为取向的责任主义。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价值为最高取向,坚持诚信的基本规范,保持企业伦理建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社会变迁使得青少年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期,服务青少年成为和谐青少年工作的主流。遵循新世纪党在执政指导思想上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培养与构建和谐、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系统整体性思维,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确立青年优先原则,构筑青少年工作的和谐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是构建和谐青少年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我们应以批判继承的精神,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深入研究和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均无贫,和无寡”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四个方面来论述儒家和谐思想的意蕴。启示我们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启示我们要构建持久和平、发展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中的人本思想,是党的以人为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是强调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就是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突出特点是将党的以人为本思想同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基础紧密联系起来,同党的执政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三个代表”中的人本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经历了民族富强话语,改革、发展、稳定话语和社会和谐话语阶段,完成了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的发展,并实现了两个民生层面的协调统一.民生观的发展彰显出我们党在民生思想上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理论品质,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价值诉求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一年,安泽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为本”的执政理念,围绕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的总体要求和临汾市委确立的“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历史依据的新判断;“以人为本”,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为了谁、依靠谁的新论断;“为民思想”,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感情观的新表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有效保障的新机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群众路线作为检验党执政活动的新标准;党内教育活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探索;“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高实践。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理论,将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湖南的和谐也就成为必然。而协调的发展观、务实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民本的群众观及和谐的社会观(简称“五观”)则是构建和谐湖南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