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迈向信息自由的重要制度举措,其根本点在于将传统封闭、保守的行政改造为“公开性”和“民主化”的行政。它具备制度的理想性,也因此与中国基层政府现实的行政文化与行政过程之间产生了重要的紧张。官民关系的不平等和基层行政任务的复杂化都造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基层的“折扣”现象。但作为中国政治改革的一部分,通过制度先行带动实践演进,从而推动文化转型,其“行政民主化”的理想仍然具有可期待性。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是保证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有利手段,而规范性文件是整个行政行为的依据和基础,所以也是整个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然而当前我们的行政活动中,有不少重要规范性文件没有公开,即便是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情况依然并不乐观。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公开立法的层级,也需要运用技术性的手段逐步清理已有的相关法律,整合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莫于川 《中国法律》2010,(1):39-43,99-106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一场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制革命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公开条例》)的颁行,在中国的行政法治进程中具有裹程碑意义。但对如此重要的法律文件,人们尚未形成充分的共识。例如,200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全国行政法学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是不是《公开条例》的一项立法原则就众说纷纭,抱持“公开原则说”、“保密原则说”或“具体情况说”的专家学者都有。  相似文献   

4.
有关美国“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法律有《信息自由法》、《阳光下的政府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过程中的”不能成为行政机关不公开信息的理由.与此同时,美国非常注重对国家安全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别利益的保护.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对行政结果类信息的公开,而非“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因此,美国的相关制度对于推进我国“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公开应该追求最大限度公开,依照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在运行中不能限制申请人的范围和审查申请人的理由.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但为保障在公开政府信息过程中法律所保护的重要利益不受影响或者损害,除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予公开之外,可能干扰执法和司法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行政过程中的未完成和不确定的信息等三类信息也应纳入不予公开范围.对于政府历史信息,除了档案公开,也应通过主动公开或者依照申请公开方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6.
赵君 《法制与社会》2010,(21):28-30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情权及行政信息公开对于监督政府、加强民主、保障公民权利的更好行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一方面知情权在我国并未被宪法所确立,也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制度;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掌控者,在公开行政信息方面也不尽人意。行政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制约着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构建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豆星星 《河北法学》2008,26(3):62-65
行政信息公开是促进社会和谐、确保行政公正的前提,是制约权力、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条件。完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必须实现行政信息公开法治化、扩大公开内容及范围,健全监督和评价体系、行政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8.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要成为良好的治理主体,政府信息公开是必要条件,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保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同时也是制约行政权力,预防腐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试论政府善治视域下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的政治语境下,建立和实施行政问责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政府良好治理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仍面临异体问责薄弱、问责法律缺失、政府信息公开匮乏等诸多困境。因此,将成为加强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的多元化;健全行政问责的法律体系;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制在我国刚刚起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必须建立在信息公开之上,信息公开是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基础,信息公开和行政问责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官民交流系统。信息不公开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国政府不单单要信息公开,而且要利用信息公开去完善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职能作为政府专有的职责和作用,体现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是政府活动的综合描述。但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职能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存在着“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阻碍着政府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应注重创新政府行政理念,重塑政府角色,转变不合时宜的政府职能,使我国政府早日成为务实、勤政、廉洁、高效的现代化政府。  相似文献   

12.
试论政府治理模式转变下公民参与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学荣  林琼 《行政与法》2006,(11):11-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治理变革运动正在不断地走强,在这种政府治理理念的倡导下,当代公共行政越来越关注“公民导向,”重视公共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但在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与“回应”的两难处境。如何走出“效率”与“回应”的两难处境,构建政府治理模式转变下的公民参与机制,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有效运行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有效运行应树立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完善各项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及其执行;强化权力的协调、制约、监督机制和行为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办学校运行与制衡机制的理想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机关运行机制和外部监管与制衡机制是保障民办学校的公益属性、促进教育目标实现及确保学校产权机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应重点构建和完善学校法人机关三权分立模式下的董事会治理体制 ,寻求确保学校经营权、教育行政权和监督权相互沟通与制约的良好机制 ,实现学校法人的有效治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构建高效的外部宏观监管和制衡机制 ,并逐步实现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为主向社会中介组织服务管理为主的转变 ,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资源化是政府上网工程之后的政府信息化战略重点,信息经济论、知识管理论、政府信息法治理论是其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根据信息经济论,建立政府信息管理制度的关键是化解公开性与保密性、分散性与整体性、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矛盾。从知识管理论看,政府信息资源化的主要障碍是以有形资源分配为目标的传统官僚科层制与以无形资本培植为目标的现代公共管理体制之间的落差错位。而信息权是信息法的核心概念,切实保障公民信息权是政府信息法治的核心目标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安晨曦 《行政与法》2012,(12):25-30
我国确立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现在行政公开与服务行政理念的同时,还对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进行了回应。立足于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视角分析该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应当在遵循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目的与服务行政理念之基础上,从扩大帮助权受益主体范围、取消帮助权行使条件限制、建构服务给付的正当程序、明确行政服务的救济途径及建立政府信息申请教示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物业管理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的物业公司对物业管理多存在角色错位、行为不规范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物业管理的法律属性问题认识不清。从物业管理的两种形态入手,从民法的视角对物业管理的法律属性进行了解析。认为物业管理本质上属于私法行为,应由作为私法的民法来作基本的调整,政府公权力不应不适当地过多介入该领域,政府部门应转变对物业管理的方式;广大物业公司也应认识到手中的物业管理权本质上只是一种契约义务,应将自己摆在服务者位置。  相似文献   

18.
卢倩 《行政与法》2010,(12):1-5
政府绩效评估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全球化、民主化发展的产物,是政府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促进民主行政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关注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价值预期入手,着力分析了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内在困境,并努力寻求制度化完善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地方治理的民主化道路选择和走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的行政裁决职能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公共行政的理念和内容发生重大的变化,行政裁决在解决民事纠纷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解纷行政重要手段的行政裁决应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应当完善其制度本身,而且应当拓展其领域。就行政裁决制度的规范而言,除了应重视本身的制度建设外,还应当关注行政裁决的基本内涵、司法化、概念的转换等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国坤 《北方法学》2010,4(5):94-99
在行政过程中尚处于讨论、研究、审查中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没有规定免予公开,在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倾向于不予公开。政府行政过程中的信息,按照过程公开的要求,应当依法公开,在公开过程中同时考虑到社会的安定性,应衡量行政效率与公民知情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