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恶性肿瘤,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腐败根源于人性的不完善和制度缺失、制度漏洞。治理腐败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要完善腐败预防制度、权力监督制度和惩罚腐败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韩国政府把根除腐败作为振兴国家经济、恢复社会信任的基石,采取了一系列预防腐败措施,关口前移、抓早抓小,为从根源上清除腐败毒瘤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全面进行预防腐败立法。韩国政府形成了以《腐败防止法》为主体,包括《公职人员伦理法》《公益举报人保护法》《公共机关信息公  相似文献   

3.
"亚腐败"是公务员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与行政伦理、社会价值、社会风气等密切相关。从伦理层面透视"亚腐败",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保持公务员的廉洁性,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一、"亚腐败"的内涵与特点"亚腐败"也叫"隐性腐败"。《辞海》中尚没有记载,  相似文献   

4.
对于权力腐败涵义的界定,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当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时期,权力腐败是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为什么权力腐败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更为严重呢?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还是现代化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为权力腐败提供了特殊条件?我认为,我国权力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一)权力缺少监督与制约是…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困惑所有转型社会的一大难题和顽症。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分析了腐败凸现的表现和特点。着重从如何切实有效的遏制腐败入手,结合现实,从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视角,尤其是从采取特别措施的视角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伴随权力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不仅侵害政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也严重破坏国家政权的稳定。因此被人们视为破坏社会发展的癌症,成为各国政府的大敌。如何预防腐败,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而且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公信力的严峻考验。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腐败也有所加剧,其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诱惑和机会增多增大。因此腐败无论在层次和范围上都在有所发展,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腐败也由个人腐败发展为集体腐败,由低层次腐败发展到高层次腐败,并越发具有技术性和隐蔽性。因此在新的时期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预防腐败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反腐败机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新时期腐败的特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社会信任和腐败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都假定社会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程度就越低。但严格来说,相反的命题也是成立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也体现出较高程度的信任,且这种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现象越容易滋生。社会信任可分为一般信任(包括经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公民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人们对法律体制、国家机构的信任)和特殊信任(基于血缘、情感、关系网络的小团体内部的排外性信任),实际上,一个社会的一般信任程度越高,这个社会的腐败程度就越低;而在一个对制度和陌生人缺乏一般信任的社会中,程度越高的特殊信任将越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这给我们认识腐败、预防腐败和进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直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痼疾,我国社会的腐败问题也是尤为严峻,除了政治、经济等显性的原因外,也有一定的文化根源。中国社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产生了滋养腐败的温床,宗法制下的血缘亲情、封建体制下的官本位、关系本位下的人情交织,都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社会腐败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徐友渔先生在其大作《过去年代就没有腐败?》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决非伊甸园,同样存在特权、腐败和社会不公正,存在社会矛盾和民众的怨气,如果以腐败严重不严重或有没有腐败来定性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那就大错特错了。并提出必须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腐败虽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消极社会现象,但腐败在各国仍会由于政府官员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与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点。要遏制腐败,当然要注意腐败的一般特点,但要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遏制腐败,就必须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官员腐败的特点。不如此,就难以把握腐败产生的原因,因而也就无法遏制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试论“法人腐败”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腐败现象中,除了一般的个人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以单位和团体面目出现的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即“法人腐败”现象。如何有效地解决法人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法人腐败的涵义 “法人腐败”也称“单位腐败”。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在法人意志支配下,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  相似文献   

12.
黄心华 《求实》2005,(6):65-67
腐败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古今中外历来都有.近几年来,我国加强反腐力度,反腐措施愈来愈严厉,反腐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腐败事件仍层出不穷,腐败由个案向窝案发展,由官场腐败向大众腐败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人们开始从新的视野即文化的角度来关注腐败问题.反腐败不仅需要制度反腐,更大程度上还要在社会中形成防止腐败蔓延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预防、制止腐败,即文化反腐.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当前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深刻认识腐败产生、发展的规律,科学制定治理腐败的对策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仅就此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转型期腐败的认识定位分析研究腐败产生、发展的原因,首先要从腐败产生发展所处的社会具体形态入手。不同的社会形态,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就会有不同的规律。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转型期所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非常态非稳定特征,必然会给腐败的发生发展提供时间空间上的条件。正如率先进入现代化的欧美国家和稍后进入现代化的拉美国家在社会转型期都曾发…  相似文献   

15.
刘春雷 《理论学刊》2004,3(5):83-85
近十几年来,中央下大力气惩治腐败,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个中原因,当然很多,但据笔者分析,思想认识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在于人们对腐败现象往往只作狭义的理解,只关注政治领域中存在着的权力腐败,而对其它社会领域中的形形色色的腐败重视不够。政治领域中的权力腐败只不过是其它社会领域腐败的集中体现,其它社会领域中的腐败是政治领域腐败滋长的社会基础。要彻底惩治腐败,必须对社会所有领域中的腐败现象作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和社会的本性中都包含着腐败的因子。人和社会腐败的根源,在于人和社会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人的腐败在本质上是人在追求消费性快乐过程中的精神和行为堕落,社会的腐败在本质上是社会制度的新陈代谢机能的衰退和丧失。  相似文献   

17.
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一步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败的重要性。腐败是文明社会的公害,是"三个代表"的大敌。腐败首先是反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它总是用非正常的手段获取非法的利益,因此.它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阻碍经济发展。腐败又是反先进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问题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就业腐败直接损坏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廉政制度,破坏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体制,同时就业腐败也是一种权力的腐败。就业腐败问题的不断产生,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必然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有序发展。只有坚决遏制就业腐败,才能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司法腐败对一个社会来说是最严重的腐败,也是最具危害性和危险性的腐败。江泽民同志指出:“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反腐败过程中,始  相似文献   

20.
腐败行为的效应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 ,很多学者承认腐败存在着正效应 ,也有学者持否定态度。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管理腐败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效应 ,同时指出 ,对于腐败的“正效应” ,应正确地看待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