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我国将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中心目标而进行多项改革,投资体制的改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投资体制以往发展历程,我们便能更好地把握即将进行的投资体制改革。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投资体制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投资管理体制,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30年里,虽然经过多次集权与分权,在条条与块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投资体制的回顾及山西省投资体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投资体制中出现弊端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投资体制、投资过程和投资管理当中,并从打破行业垄断、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主体和较完整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投资体制下的农业投入构成分析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管理体制的变化推动了农业投资体制的变革,在资本投人上,以国家、集体投人为主的传统体制逐步转化为以国家投人和以家庭为生产单元投人相结合的投资体制。而在贫困山区,集体的公积部份空壳化,对农业生产的投人几乎为零。现有农业投资体制下的资本投人构成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杨 《学习论坛》2010,26(3):52-55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既要借鉴制度变迁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路径,又要防止陷入一种“低效锁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独立性和依附性、至上性与广泛性、人治性与法治性等内在冲突,并形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锁定性”路径。因此,在借鉴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着力消解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变迁中形成的“低效锁定”的路径依赖,有助于推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可以用一句最为简单的话来表述,是一场伟大的变迁。从历史学的视野来研判这场变迁,无疑价值重大、意义特别。新中国60年的伟大变迁,是一个涉及全方位视角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核心价值在于:新中国60年无论在中国历史、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其影响是深远的,意义也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6.
住宅需求膨胀与住宅供给不足并存,住宅总量严重短缺与住宅占有结构性膨胀并存,个人消费资金剩余与住宅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并存,是我国传统住房制度在经济上呈现的特征。从改革住宅建设投资体制、激活金融环境入手,是广泛筹集住宅建设资金,扩大住宅有效供给的前提和条件。一、我国住宅投资体制的特征我国现行的住宅投资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对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事业和迅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无疑起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这种具有非对应性、不稳定性、无偿性特征的住宅投资体制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和呈现出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任金蔓 《世纪桥》2011,(17):40-42
从文学作品看社会历史变迁,小说就仿佛是导演着历史的话剧,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是历史、生活的表演者。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的历史,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都在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本文从分析哈萨克族与汉族作家作品的女性命运探究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对女性的生活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景龙  张勇 《实事求是》2006,192(5):21-24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化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在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9.
用制度均衡模型无法解释国家长期制度变迁,只适合解释单项制度变化.我们对用渐进式制度变迁解释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提出质疑,认为应该采用经济变迁范畴描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家的经济组织演化、管理体制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根据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我们提出了一个体现整体性、动态性和历史特性的组织演进的经济变迁解释框架,认为中国经济变迁过程从企业改革发端、新型经济组织兴起,造成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退出、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和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国家为适应新兴经济组织的效率而逐项调整基础性制度安排.经济变迁过程是一系列次级制度变化带来经济绩效之后推动基础性制度变化的过程,是对不适应治理制度的制度环境不断改良,以保证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99,(7)
萧灼基日前在《中国改革报》指出:利用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事实上是用计划的方法,财政投资按计划分割到各省,又分割到各项目,这种政策措施的利用可能会导致计划体制复归现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大,市场作用不断增强,改革的方向也正是朝着市场化前进,因此,我国的投资体制也应按市场化要求不断推进,按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投资体制。财政拨款有可能导致计划体制复归,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按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观经历了赶超型发展观、增长型发展观、可持续型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发展观的历史变迁虽然具有路径依赖性,但反映的更是思维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是思想不断解放的结果,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展示。  相似文献   

12.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中国,是指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也就是清末民初,一直到今天这一历史段落,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的100年。讲一讲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变迁,也可以说,是对这100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作简略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3.
胡子欢 《学习月刊》2012,(20):116-116
西方经济学从学派上可分为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两大派别。由制度学派所创立的制度经济学属于非主流经济学。制度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一、新制度经济学之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有诺斯、戴维斯和拉坦等人。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制度变迁的分类及特点:依据制度变迁的理论,制度变迁包括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也称需求主导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吃”与“骂”:透视日常权力变迁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权力就是日常生活权力.就利益关系而言,日常生活世界也是一个权力结构,一个处于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权力结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权力结构变迁中的一种现象.它表征着30余年来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变迁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历史地辩证地透视这一典型现象,揭示“吃”与“骂”的背后内蕴的必然性、历史普遍性及其社会进步性,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乡政的诸多变迁中,最具深刻影响的变化是其职能的变迁.在乡政的历史变迁中,它主要承担着"整合,,和 "汲取"的两项职能.这两项职能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乡政的变迁和发展.当前,乡政面临着从汲取式整合到供给式整合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人民”一词是毛泽东生平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政治慨念,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梳理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存在的特点以及背后的礼会历史变迁.对于进一步了解毛泽东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辉 《求实》2005,(Z1)
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是现代化中国家引人关注的政治发展问题。本文试从现代化引起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入手 ,探讨政党制度的稳定功能 ,揭示政党制度促进政治稳定的条件。一、现代化与政治不稳定现代化是指非西方国家向工业化迈进过程中的多层面的历史变迁 :经济发展是物质层面的变迁 ,政治发展是制度层面的变迁 ,思想和行为模式的转换是社会深度层面的变迁。在这些变迁中 ,一些国家往往陷入政治不稳定的局面。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 2 0世纪后半期以来众多亚非拉国家的政治转型中找到例证。那么 ,现代化与政治不稳定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考察历史 ,…  相似文献   

18.
现有国内有关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以经济学视角和政策学视角为主,两种视角均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文章以研究生"推荐免试"(简称:推免)工作的变迁为案例,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范式作为分析框架,对其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试图在理论上克服已有研究的缺陷。文章研究发现,看似静止的研究生推免制度事实上经历了数次较大的变迁,在较大的变迁之间又存在着政策上的微调。在这一变迁过程中,环境和观念是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部拥有政策制定的主导权,掌握了这一政策的制定和改变,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高校之间的博弈、作为政策对象的学生群体的行为策略则在制度的微调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正是由于能动者在权力上的不对等,教育制度变迁呈现出"行政主导、博弈为辅"的面貌。研究同时发现,教育制度的频繁变迁中充满了非理性因素和"历史偶然性"。  相似文献   

19.
李骥 《实事求是》2014,(2):23-26
同属新制度主义学派的比较制度分析和历史制度主义在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上,不仅在制度观、制度变迁是均衡博弈的转移还是冲突的结果、制度演进的方式、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同时也在一些研究核心、分析框架和前提假设、多样性的制度变迁动力因素等方面有重合和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20.
同属新制度主义学派的比较制度分析和历史制度主义在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上,不仅在制度观、制度变迁是均衡博弈的转移还是冲突的结果、制度演进的方式、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同时也在一些研究核心、分析框架和前提假设、多样性的制度变迁动力因素等方面有重合和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