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2 0 0 2年 9月 16日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机关后勤宣传工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旨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宣传邓小平后勤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加强机关后勤宣传工作 ,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吕世光作重要讲话 ,他强调 :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后勤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继续推进后勤改革 ,做好宣传工作 ,为党的十六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广东省政府秘书长陈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 ,在党的十六大前夕 ,机…  相似文献   

2.
冷溶 《传承》2012,(19):6-7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学习理解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这条正确道路走下去,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明确的理论认识,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今距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小平同志提出的许多论断简洁明了,对各项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仅就小平同志“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思想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谈几点体会。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同志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赴四川防问,途中谈话的一部分以《一心一意搞建设》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的初步构想,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3,(2)
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这个词语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明确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问题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又一次强调,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者不可偏废。邓小平同志还着重提出:“思想文  相似文献   

7.
30年来中国媒体的发展和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四年中国意识形态的最大变化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十年中国意识形态的最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十年中国意识形态的最大变化是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过程中,我们先后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拨乱反正和变动华国锋领导职务,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这为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和成功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障。中央党校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研室汤应武同志在新著《1976年以来的中国》一书中,对这一过程作了生动、翔实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小平退休     
杨冬权 《传承》2004,(4):20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向中央政治局请求退休。还在1980年,德高望重的邓小平就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之后,不少老同志响应邓小平的这一倡议,相继退出中央领导岗位。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召开以前,为了身体力行地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提出了退休的愿望。但中央经过反复考虑后,决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退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继续留任党和国家的军委主席。这样,在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主动退出了党的中央委员会。此后,邓小平坚持不再过问…  相似文献   

10.
《前进》1997,(12)
邓小平小康建设理论:农民奔小康的精神动力晋城市邓小平小康理论应用研究课题组到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确定的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那么,什么叫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我想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和教训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一生曾担任过党和国家许多重要领导职务。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担任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同志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此期间,他对中组部的工作十分重视,亲自参加部务会,主持讨论重大问题,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组织工作,并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中组部的自身建设,在党的组织工作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40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共十二大进行持续研究,出版了数量可观的回忆录、口述类作品,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著作论文。这些成果主要围绕大会召开的时代背景、大会的历史地位以及大会提出的理论问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展开分析探究。在党的十二大召开40周年之际,梳理回顾研究进展,总结分析研究成果,就如何深化分析提出建议,对弥补过往研究缺憾、继续深化党代会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国人民80年代各项任务的时候,就深刻指出:“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这个会,是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下召开的。中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我们国家九十年代以后的发展着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同志考虑的很多问题,都是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国家怎样才能持续前进的问题。十二大提出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时,就提出了分两步走。第一步,到一九九○年,工农业生产总值提高70%,而不是翻一番。不是说前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徐正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生动地记录了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至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十年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开拓,不断前进的历史,也...  相似文献   

17.
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继续前进的科学指南窦舒《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邓选》第三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春视察南方这十年间的主要著作,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纲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按照十二大报告和新党章的要求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对于这个问题,胡耀邦同志在《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邓小平同志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讲话中,陈云同志在《高级领导人要提高革命觉悟》的文章中,比较集中地作了深刻论述。认真学习这些论述,对于加深理解十二大文件精神,搞好整党整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教育工作各个方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关于确立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高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82年,邓小平在谈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总目标时指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是关键。”①在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说:“我们不是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小康一词,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逐步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语中。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