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6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过程中,中宣部被称为“阎王殿”。我当时任中宣部办公室副主任,随着这场政治灾难的到来我被罢了“官”,也变成了“走资派”。从蹲“牛棚”到五七干校1967年下半年,中宣部实行军管后,我们蹲了一段时间的“牛棚”。1968年9月,军管组为了  相似文献   

2.
龙志毅 《当代贵州》2010,(16):54-54
<正>我在"干校"的时间并不长,连同所谓"干校学习班"在内总共不过两年,但却留下了许多至今难忘的记忆。1968年的深秋,正当机关的"斗批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上的武斗打得难舍难分之际,中央一级的报纸、广播突然以显著的位置刊播了黑龙江柳河"五七干校"成立的消息。这是一个信号,对我们这些"斗批改"班子中的干部来说,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王代芹 《党史文苑》2010,(10):29-31
1970年1月,地处赣西北的江西云山垦殖场笼罩在瑟瑟的寒风中,萧克将军同农垦部的几个“走资派”一道,被遣送到设立在云山垦殖场红湖分场的农垦部“五七”干校。再次来到曾经浴血奋战和工作过的地方,萧克将军心潮起伏。  相似文献   

4.
名人扎堆偏僻乡村 1969年11月17日下午,天下着雪,在河南信阳专区息县东岳公社唐坡大队,几辆满身泥泞的大卡车载来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所的几十名学员,他们要在这里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相似文献   

5.
张兵 《湘潮》2006,(3):30-35
“五七干校”是“文革”的产物。在“文革”的高潮中,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在农村开办了“五七干校”,把原党政军机关、高等院校的绝大部分干部和教师送到干校劳动、学习,接受“再教育”。1969年11月,外交部1200多名干部、家属千里迢迢来到湖南攸县,开始了近3年的湖南干校生活。那些艰辛、那些奋斗,以及那些泪中的苦笑,让——北京至长沙的专列1969年11月11日,北京至长沙专列载着外交部湖南“五七干校”1200多名干部及其家属,于次日抵达长沙。我于大队人马抵达前一周,陪同王国权大使等先期到那里。其实更早的先遣组早已在那儿忙碌起来,并为1200多…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9):46-50
一个党员的困惑: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十六大党章修改为“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所谓“先锋队”,不就是指先进分子、榜样人物吗?那是不是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如果是这样,那党的阶级性又怎么体现呢7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14,(9):96-98
“另类”本来是个中性词,无所谓好坏之分。在快乐大叔惯有的认识里,“另类”无非就是率意直为,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再引申一点儿,“另类”就是酷毙了,帅呆了,是靓,是爽,是怪,是胆大妄为,是时代的新潮和荒诞,是对传统的否定和背叛……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8.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全国各地举办了1600余所“五七”干校,用来安置下放劳动的几百万千部与知识分子。近年来,关于“五七”干校国内已出版了不少当事人的回忆录和一些研究性的论著,其中涉及柳河干校、咸宁干校、沙洋干校的文章最多.  相似文献   

9.
1969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的钱钟书、杨绛、俞平伯、顾准、骆耕漠、吴敬琏等100多位文化名人和经济专家,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五七干校"。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思考和创作。钱钟书和夫人杨绛被誉为文坛的"双子星座",钱钟书的传世之作《管锥编》和杨绛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就是在这里孕育而成的。鸿儒俞平伯在这里创作的近百首诗词,描写了当地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顾准不但在此写下了《息县日  相似文献   

10.
11.
12.
潘宗白 《唯实》2000,(7):3-5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是江泽民同志正确地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趋势,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制高点上,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保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近80年来的基本经验作出的关于建党学说的高度概括。这一概括…  相似文献   

13.
秦海 《廉政瞭望》2003,(9):34-35
常听到某事惊动高层,直至惊动中央。这惊动又有两种。一种是经过基层处理,当事人觉得不满意,向上申诉,层层上诉,直至惊动中央。这样惊动是正常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五七"干校,对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青年人来说,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但它确实承载着一段特殊历史。宁夏银川北部平罗县境内的西大滩,距离贺兰山与黄河交汇的地方不远。说是滩,实际上大得很,有一眼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晓庄 《党史文苑》2004,(9):32-33
批判所谓“黑六论”196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第四期社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此文在一年多来开展群众性的所谓“革命大批判”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批判“黑六论”。文章认为,中国赫鲁晓夫推行所谓“六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论”、“驯服工具论”、“群众落后论”、“入党做官论”、“党内和平论”、“公私溶化论”(即“吃小亏占大便宜”),就是用修正主义去腐蚀工人群众,腐蚀党。文章认为,六论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和“驯服工具论”,前者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妄想扼杀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性,使无产阶级革命党…  相似文献   

19.
20.
魏建一 《求贤》2000,(2):2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