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节俭模式在中国古代,用"节俭模式"治理国家最卓有成效的帝王是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最受史学界肯定的,还是他的"节俭治国"思想。刘恒在位期间,禁扰民、禁送礼、禁浪费,甚至连显示皇权威严的诸侯、属国献供礼等都废止了。即位初,有人献千里马,刘恒就此下了"红头文件",诏告天下"朕不受献也","令四方毋求来献。"不建楼堂馆所。刘恒在位23年竟无一项大型建筑,连小建筑也不搞,只要是劳民伤财的,一律不批。据《汉  相似文献   

3.
齐惠 《唯实》2013,(4):83-84
用人,是政治的核心问题。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事关政权性质、吏制结构以及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的睛雨表,也是政权存废的生命线。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和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毛泽东曾说“读懂历史,才能认清现实”,探求古代用人之道,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对今天的政治实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郑佳  柳娟 《湘潮》2007,(10)
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古代文化和古代医学,二者关系非常紧密。古代文化对古代医学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中儒家的思想和医学联系较多。它所推崇的"仁"、"孝"观在医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化通过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来影响其健康状态的,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观点和方法,不仅影响着医学所研究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而且直接影响着医学本身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徐久刚 《学习论坛》2006,22(8):16-19
值此举国上下学习和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之际,挖掘我国古代荣辱观中丰富的历史资源,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很有意义。中国古代荣辱观的内容,涉及荣辱观的产生、荣辱观的价值、荣辱观的内涵、得荣去辱的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6.
许石林 《廉政瞭望》2013,(12):67-67
南宋朱熹少时,大官刘子羽帮助过他。刘子羽为大儒、抗金英雄,是朱熹父亲的好友,朱父临终托孤,请刘帮助抚养朱熹。  相似文献   

7.
郭庆晨 《党课》2012,(17):80-81
借生日敛财,几乎是旧时官场的一大通病。官员以过生日为名目,公然向下属及同僚索要和收取礼金,乘机发财。于是便出现了鲁迅先生在杂文《这个与那个》中所转述的,当属员们为属鼠的某知县送去集资铸造的金老鼠之后,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9,(4):122-122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08,(2):42-42
我们的先贤对于软实力的体会和运用,不乏真知灼见。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贤,无有入无间。”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个论述,阐释了以“至弱”支撑“至坚”可以驰骋天下的威力,以及弱可胜强、柔能克刚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8,(2):42-42
我们的先贤对于软实力的体会和运用,不乏真知灼见。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贤,无有入无间。”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个论述,阐释了以“至弱”支撑“至坚”可以驰骋天下的威力,以及弱可胜强、柔能克刚的哲理。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07,(7)
我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在机构设置和制度设计上都许多的成功之处,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更能给我们以诸多启发。其中,建立内外结合的独立行政监察体制,注重与社会沟通,明确监察职权等是我们最应认识和把握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武将贪污,比文官只多不少。并且,常常是通过建立军功迅速上位,然后变本加厉贪腐。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9,(3):80-81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主动退让,要完全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还必须具备退让的智慧,拿捏得准,方能趋利避害、转危为安,否则,将进退失据、陷入困境。其中的道行究竟有多深?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可以窥得一点深浅。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是我国古代哲人表达思想的重要形式。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种诗歌言简意赅、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诗人常常借助物、情与景来表达对自然规律、社会及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本文以哲学的视野,选取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几例。初步分析了自然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及人生进程的矛盾与智慧,多角度揭示了我国古代诗词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人才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对人才的认识、人才的选择和任用等方方面面。我国古代人才思想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全面,由看外在因素到重心理特征,由任人唯亲到任人唯贤。由一般使用人才到有效利用人才的特征。这些思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人能吃辣、爱吃辣,须臾不离辣椒红油。清末民初邢锦生的《锦城竹枝词》有这么一首:“豆花凉粉妙调和,日日担从市上过。生小女儿偏嗜辣,红油满碗不嫌多。”  相似文献   

18.
束文 《先锋队》2010,(11):59-59
我国古代的许多用人理念,在今天来看,都具有借鉴意义。 “不以前过为过”。楚汉之争中,刘邦争取到韩信等一大批楚营人才,为灭楚建汉立下不朽功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善于从敌营中发掘人才,他对“仕之者”实行“不以前过为过”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9):80-80
令教:三国时的曹操十分重才,对儿子要求也很严,还特地颁布了一个《诸儿令》,其大意为:儿子们在年幼的时候,我虽都喜爱,但长大了能成材的,才一定用他。我这不是说大话,我不但对臣属没有偏心,就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想有任何偏袒。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我国古代哲人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先哲们对此有许多重要的构想。这些思想,内容丰富,有的已被用于古代治国的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文献的宝贵遗产,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