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鸣岐 《求贤》2006,(7):16-16
新闻舆论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离开了调查研究,新闻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记者是新闻舆论的主体,如果新闻记者不深人搞调查研究,那么就失去它的意义。目前,有的记者淡化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产生了模糊认识,认为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调查研究有点过时了。还有的认为。现在新闻竞争激烈,新闻传播要讲究快.搞调查研究太耽误时间。有的记者满足于跑发布会。满足于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认为搞调研不划算,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江淮 《江淮》2011,(9):19-20
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的统一部署,从第九期起,本刊推出"一线报道"专栏,以实践为源,以群众为师,刊发记者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城市社区、企业车间,访民情、听民声、看发展的报道,讲述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展现基层一线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称为在编人员的话,那么,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而不享受除稿费以外其它待遇的通讯员就可称为“新闻队伍的编外大军”了。这支队伍凭借分布广、基层情况熟悉等众多的优势,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不可代替的特殊一族。  相似文献   

4.
孟红 《党史纵览》2010,(2):19-23
徐大刚.1926年11月出生,他原来并不是搞摄影的专职摄影师,而是文字记者。1945年,19岁的他参加了新四军。抗战胜利后,他进入山东大学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沪郊农民报等报社从事新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他以前当记者时曾搞过摄影,  相似文献   

5.
曲伟 《世纪桥》2012,(13):147-14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笔者作为青岛电视台的主持人参与了《今日》节目推出的《走基层:在那偏远村庄》、“爱心大白菜”行动等采访报道活动,在深入农村、走进社区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体验式现场报道”,笔者不仅带回了许多新鲜生动的基层一线见闻,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启迪、激励和感染,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座右铭:“勿忘人民”这四个字份量,坚定了笔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的价值认识: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在此,笔者就深入基层进行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传媒的时代。对这一说法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异议。这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媒体无处不在,我们的信息大多数来源于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的力量已经壮大到了我们不曾想象到的地步。既然媒体有如此的力量和作用,那么它也应该具有相应的责任。作为新闻信息流永不干涸、永不停息的推动力,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也就十分重要了。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有生气、最具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守门人”。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因记者而被发现、挖掘和传播,记者因新闻而存在、而出名。新闻与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同一性,对新闻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新闻与时俱进的新观念,给老话题的新闻"以小见大"注入新的内涵。笔者在报社分管记者工作长达10年之久,工作中接触许多记者、基层通讯员,还有每年假  相似文献   

8.
基层记者,尤其是驻县记者,常常感叹舞台过于狭小,无缘采写大新闻、好新闻,于是从事新闻工作的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刚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同样,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好新闻事业的新生力量,使他们在新闻沃土上茁壮成长,是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襄阳市开展了一系列记者走基层活动,特别是开展的让年轻记者"走边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省新闻战线开展了“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为此,本刊推出记者“走基层”深度报道,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贵山 《当代贵州》2011,(34):18-18
9月22日至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情牵大乌蒙"走基层大型采访报道活动。这次活动,是我们落实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的一次全新业务实践。在活动中,40余名编辑记者分为三组,沉下基层,感知群众的疾难,体会生活的真知,改变思维与行为方式,让新闻活了起来、真实起来。我们深入到毕节地区40多个乡镇、60多个村寨,行程近4000公里,走进社区、  相似文献   

12.
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作为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的记者,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就会离生活、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  相似文献   

13.
记者要有读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依靠自己的特征吸引读者主动阅读和自由接受的。因此,新闻的读者群是采访新闻的记者所必须研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要求记者要有读者意识。作为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新闻传媒,总是希望有源源不断的新闻资源,希望传递更多的信  相似文献   

14.
张莹 《共产党人》2012,(12):54-55
正新闻浮夸不同于纯粹的虚假新闻。它有新闻的真实性因素,但记者在报道时对新闻事实进行了夸大,即本来是五六分、七八分新闻事实,却被说成了十分,使报道的"新闻性""可读性"增强了,更吸引受众"眼球"了,却如"注水肉"一般,品质下降了,受众反感了。新闻浮夸是弄虚作假在新闻报道中的一种表现。目前,一些记者和媒体制造虚假新闻的问题已引起从中央到各新闻单  相似文献   

15.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新闻记者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即记者的这种隐瞒行为主观上是故意的;隐性采访事先未征得被采访者的同意,即隐性采访是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的;隐性采访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新闻事实的原貌,即隐性采访保持了新闻事实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2,(7)
最近,中宣部组织了“‘三个代表’在基层”百人采访团下基层采访。新华社接受任务后,立即选调30名骨干记者组成前方报道组,兵分十路,奔赴城乡基层。与此同时,后方成立了专门的编辑小组,负责整个任务的策划、组织、指挥和协调。为保证采写的稿件立意高、角度新、效果好,编辑组建立了选题报告制度,要求记者每周预报一次选题,编辑组每周召开一次选题策划会,总结前一段报道情况,提出下一步报道重点。为使报道形式多样化,编辑组还指定评论组为采访团稿件组织撰写相关评论,由新闻背景组编发相关背景新闻。为写出精品力作,前方采访…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在媒介批评中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然而,媒介批评实践中我们往往违反这一原则,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对新闻娱乐化诸问题的批评中。新闻可以娱乐化,应该娱乐化,我们要研究的只是新闻娱乐化的原则、方式、范围诸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新闻娱乐化。媒介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同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历史上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了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如在重庆担任周恩来秘书和英语翻译的新华社记者龚澍,承担我们党的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可视为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9.
读《当代贵州》,一些来自基层、关注民生的报道总是让人倍感亲切。尤其是"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按照"三贴近"原则,《当代贵州》的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采写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反映了基层的新发展新风貌。作为党刊,这不仅体现了耳目和喉舌的作用,更体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代贵州》跑机关、泡会议、抄文件的稿件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记者带着责任和感情走村入户、真心实意地倾听百姓的心声。这是一种新的风尚,也是党刊走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0日,记者从贵州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联合查处了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新闻通气会上通报了三起典型案例,分别是:2015年8月涉嫌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冷冻动物制品案;贵阳市部分食品店无证经营药品案;2015年3月追踪查处"挺华牌源根胶囊"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