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四运动前后,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快速而大规模地遍布全国。当时的社团是各种社会思潮与政治立场的宣传阵地,对当时中国的变革走向发挥了独特作用。而进步社团的兴起与繁荣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其中许多社团中的青年学生很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建者与领导者;许多社团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还直接推动了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并加强了与工农群众之间的联系。因此五四进步社团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在他长期革命斗争生涯中,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潘汉年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二十年代末开始,潘汉年就曾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潘汉年驰聘在左翼文化战线,统一战线,特别是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功勋卓著,有许多成就就是在周恩来领导下、直接指挥下取得的。大革命失败后,一大批革命文化工作者从斗争前线,从内地、海外,陆续聚集到上海。在党的领导飞,各类进步团体、文艺社团相继成立,各种进步刊物先后出版,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周恩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进步社团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尽管在性质上不同,但进步社团却在事实上为中共早期组织输送了骨干力量。考其缘由,就在于“五四”进步社团在其运行过程中,对于成员的组织意识的培植、“主义”的选择、政党理念的诉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使进步社团能够成为连接“个人”与“政党”的“中介”。“五四”进步社团在中共早期组织的创建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对此需要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角度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为了恢复重建,急需大批劳动力,因而放宽了对中国青年的入境限制。在一些进步社团的鼓励和帮助下,当时不少中国青年学生先后赴欧洲勤工俭学,从而形成了一股勤工俭学的热潮,史称勤工俭学运动。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对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交流学习、个性展现、工作开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社团文化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者们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综合效应,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工作手段与载体,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本文针对这一背景,对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者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社团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1922年,对于正在四川泸州主持川南教育改革的卢作孚来说,是他人生中十分不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他由川南师范学校校长王德熙和教务主任恽代英等5人介绍,加入了当时在中国青年中极具感召力,并荟萃了一批青年才俊的进步社团——少年中国学会。历史上的少年中国学会少年中国学会之所以用"少年中国"作为会名,实际上是受  相似文献   

7.
筱华 《党史纵横》2013,(10):53-55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首次建立合作关系的产物。当时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师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两党军中的高级将领,而且其中不乏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首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许多曾经的黄埔同窗、师生对阵战场,兵刃相见,历史学家把这种恩怨对杀称为“黄埔大战”,开国大将陈赓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曾经在上海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党的创建时期,张太雷在上海主要负责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共创始人之间的联络和协调工作,批判反马列主义的资产阶级谬论。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辛斯基赴华,了解中国国内,特别是上海的情况,并做好共产国际和中共创建人之间的联系工作。当时,张太雷任他的助手和英文翻译,并参加上海和北京的活动。维辛斯基到上海后,访问了《新青年》、《星期评论》等杂志和社团的负责人,和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及其他各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对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交流学习、个性展现、工作开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社团文化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者们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综合效应,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工作手段与载体,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本文针对这一背景,对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社团文化工作者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社团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吕骥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在长达70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的音乐艺术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我国近代和现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音乐的巨擘”。音乐道路上的执着者1909年春暖花开时节,吕骥出生在湘潭一个贫困的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虽是一位秀才,但不满足于接受封建教育,努力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接受进步思想,曾加人孙中山的同盟会。吕骥还在襁褓中,父亲便去世了。去世前嘱妻,对吕骥好好培养,寄予莫大的希望。吕骥10岁那年又失去了母亲,此后…  相似文献   

11.
张贞 《山西青年》2022,(16):109-111
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落实,我国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在音乐领域获得的成果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在钢琴音乐的发展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当中持续吸收西方音乐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尤其重视对传统音乐要素与风格的融入,通过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特色的形成,进一步带动了中国特色钢琴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为音乐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长足发展,在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其艺术特色,又要做好演奏特点的分析,有效突出中国音乐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现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和谐社会是古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向往。在中国文字中,“和”字是从“龠禾”简化为“口禾”,再从“口禾”转化而来的。“龠禾”的字义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这是当时人们心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后来形成了一种“和”文化、“以和为贵”的哲学、“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直到现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推动着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诸侯战乱不已,社会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诸侯国的战争和发展都需要民众的支持,因此,对“民”的态度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中心问题。在这一方面孟子提出了许多进步的观点,其中“民贵君轻”、“王道治国”等,便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信息短波     
室机关党总支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部分师生举行座谈会7月14日上午,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总支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部分师生在室机关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师生们与室机关党员干部代表会聚一堂,畅所欲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的6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团委社团指导部部长戴泉晨和年级辅导员徐丽丽的带领下,利用暑假来到福建,开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人才是我国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高校社团作为大学校园内蓬勃发展的学生群众组织,已成为大学生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素质拓展功能与大学生素质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打造优质、精品的高校社团,发挥它们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功能,需要高校领导、管理部门、社团自身乃至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程林胜 《理论文萃》2000,(6):21-25,3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承担的《上海社团党建新探索》课题,是在把握从本世纪20-40年代旧中国及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社团发展历史演变基础上,然后切入到现阶段上海社团发展及社团管理和社团党建情况进行总体调研的。在调研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宋时轮     
宋时轮王湘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不乏既有军事实践,又有军事理论而被誉为儒将者,宋时轮上将就是其中之一。宋时轮,1907年9月出生于醴陵市北四区黄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醴陵县中学。由于受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团组织发展迅速,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自治程度低、经费不足、社团利益表达功能受限、社团企业化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团组织的发展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保持同步,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为建设一个多元化的、丰富和民主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叶,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批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社团的组织形式,探求救国的问题,寻求治国的良方,掀起了追求真理,追求解放的热潮。 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1917年下半年,武汉地区诞生了第一个进步团体——互助社。该社也是全国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这个社团的创始人就是恽代英。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活动家和宣传家,是党早期的优秀领导者之一。他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和中国的其他先进分子一样,是在茫茫黑夜里探索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道路,摸索着前进。 恽代英学的是哲学专业,因此他特别潜心攻读中外哲学著作。对于西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总是从积极方面加以利用,使其为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服务,有时甚至对其加以改造,赋予新意。  相似文献   

20.
社团在中国自古有之。在古代历史发展长河中,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社团、教育社团曾大量出现。如唐宋时期的“诗社”、“吟社”、“文会”。但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这些社团还具有较强的原始性和封建性。直到近现代社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社科类社团才真正出现,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