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部署,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动鲁西南战役,强渡黄河天险,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成为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5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追忆刘邓大军的光辉业  相似文献   

2.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关于“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所部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又称刘邓大军),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又称陈粟大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又称陈谢大军)的密切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形式,于1947年6月30日夜,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打到外线去直插国民党统治的大别山区,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创建了大块的根据地,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武汉的安全,为全国战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天堑,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控制长江沿线300余里,直接威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和首都南京的安全。蒋介石惊恐之余,接连召开军政会议,决定由国防部长白崇禧领马出山,将刘邓大军“围歼”或挤出大别  相似文献   

4.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根据这段史实,画家鲍加于1981年创作了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见封底,180cm×132cm).  相似文献   

5.
时值纪念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50周年之际,邓小平政委在大别山最艰苦时期的音容笑貌及其感人至深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947年8月,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  相似文献   

6.
1947年8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带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1947年8月12日,刘邓大军渡过沙河,矛头直指大别山。蒋介石急调兵力在汝河南岸的汝南埠布防,企图在汝河两岸对刘邓大军实行南北夹击,一举歼灭我军主力。这样,我军在强渡汝河时,就同国民党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关键性的一战。  相似文献   

8.
盛雷 《党史文汇》2011,(12):58-59
1947年7月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10.
1947年6月30日,为了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被动局面,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抢渡沙河,勇战汝河,徒步淮河,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军领下,强渡黄河,越过陇海路,千里挺进大别山。沿途如风卷残云,很快完成了建立、巩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恐慌。同年11月底,由国防部长白崇禧调集14个师共33个旅的优势兵力对大别山区进行全面围攻。 为避实就虚,保存实力,12月,刘邓大军指挥部分前、后方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带领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离开大别山,于21日来到安徽临泉县韩老家等地,  相似文献   

11.
刘志青 《湘潮》2014,(11):41-43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别从两翼配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有力地策应了其他战略区的作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2.
张东 《求是》1997,(10)
《大转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继《大决战》之后摄制的又一部表现革命战争历史的巨片。影片表现的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段十分辉煌的历程:1947年,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军放弃延安。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由主力部队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统区的战略决策。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临危受命,于6月底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在鲁西南地区,刘邓大军八天内接连攻克定陶、曹县、郓城三城,又在六营集设伏围歼了敌两个整编师,然后在羊山集与国民党精锐之师宋瑞珂部艰苦鏖战,终于取得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此时,毛泽东决定在敌人尚未完成战略部署前,二野不做休整,立即南下。刘邓顾全大局,勇担重担,克服了无后方作战带来的种种困难,开始向大别山地区挺进。他们从敌人的重重封锁中杀出血路,渡过五条河,终于到达了大别山。在大别山,他们克服了物质条件极端艰苦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困难,做好群众工作,终于站稳脚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扭转了战局。  相似文献   

13.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突破黄河天险,锋芒直向大别山,从此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我刘邓大军战汝河、跨淮河,历尽千辛万苦,行程千余里,胜利抵达大别山区,为我军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时,我作为刘邓大军中的一员,参加了南下大别山的伟大壮举。40多年过去了,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艰苦恶劣的斗争环境,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它发生在1947年12月,时值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 这个月的上旬,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为陈(毅)粟(裕)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的展开和歼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下按习惯简称刘邓大军)于1947年秋挺进大别山这段历史,已见诸于不少论著,但根据近几年新发现的有关资料,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1947年10月初,刘邓改分兵江汉为集中兵力于鄂东地区歼敌,此乃打开大别山局面的关键之举 1947年9月底,位于大别山北麓光(山)、商(城)一带的刘邓大军主力,在完成阻击追敌、掩护先遣部队向腹心地区展开的任务之后,为避免被敌合围,根据野战军总部9月29日关于向  相似文献   

16.
(一)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后改编为中原野战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赓、谢富治率领的太岳兵团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9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陇海路,进至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成品字形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队,从根本上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一)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后改编为中原野战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赓、谢富治率领的太岳兵团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9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陇海路,进至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成品字形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队,从根本上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突破敌“黄河防线”,挺进中原战场,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拉开了帷幕。随后,为保障刘邓大军能够在大别山区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毛泽东指挥陈赓、谢富治兵团于8月下旬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陕南,实施战略展开,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紧接着,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在9月取得沙土集战役胜利之后,  相似文献   

19.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毛泽东为实现用5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指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经略中原.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进国民党统治区的胸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胜利地完成开创中原新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资料卡片     
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五) 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30日,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同刘伯承率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