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广 《探索》2006,3(3):117-120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深刻批判了拉萨尔主义者所主张的劳动所有权理论和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在分配问题上的观点。马克思认为,要想真正解决分配问题,不能仅仅囿于正义、公平等政治哲学范畴,而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中的差等正义分为政治失语、经济歧视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其典型表现分别是代表权不足、利益分配失衡、身份认同危机,其危害是政府公共性背离和民主的没落,蚕食弱势群体利益,引发政府公信力下降,侵蚀政府运行根基,形成合法性危机。为此,可分别通过政治场域中的民主与参与、经济纬度上的再分配与共享、文化向路上的包容与承认来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5,(5)
生命价值是指生命的意义。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命价值观不断发展和演变,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日益深化。从古代社会呈现差等正义的生命价值,到近现代社会趋向平等却呈现异化趋势的生命价值,社会成员的生命价值在实质上不平等,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导致生命的工具性价值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的僭越。人们对权利、自由、平等的认知的进步,要求治理主体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构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生命价值认知,从而推动社会成员的生命价值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在意识形态市场的竞争中,自由主义占据着不应得的地位。一方面,自由主义的右翼改进了对自己主张的论证,通过精致的论证技艺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构成了威胁,造成了很坏的意识形态后果;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左翼通过部分吸收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形成了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博得了广泛同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进入到规范政治哲学领域,建构规范性的资本主义批判,回击自由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挑战,揭示自由主义正义的限度。在现实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自由主义道路的超越,而不是回归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5,(5)
差等正义是建立在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资源分配规则。差等正义产生的根源是有意为之的公共管理制度排斥。差等正义可通过良善公共管理制度的建构来消解,制度道德化或制度伦理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有着充分扎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以及实践依据。在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使之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坚持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依法执政的内涵、依据和途径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坚持依法执政.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的法律体系将逐渐完善.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依法执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必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9.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其缜密的思维,辛辣的讽刺方式批判了拉萨尔对于分配方式与生产方式两者关系之间的倒置,澄清了关于拉萨尔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铁的工资规律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等一系列错误的言论。在对拉萨尔的反思性批判过程中,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重构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第一个阶段按劳分配的正义观,这样以一种劳动作为标尺来进行分配的方式,不论是从主客体的视角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按劳分配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当社会条件成熟,物资极大丰富,阶级差别逐渐消失,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按劳分配原则才会被超越,最终为人类描绘迈向实质正义的道路。超越社会主义阶段,人类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分配方式的正义。因此,厘清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分配正义有利于确立合乎时代要求的正义观,以社会主义原则作为指导,根据国情及人民的要求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措施,构建具体的正义制度,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内部阻断机制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的疏导原则为学理依据,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缓解矛盾、化解冲突为主要特点,通过扩大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事务公开,及时公布和通报政府情况;建立社会宣泄机制,合理释放不良情绪实现其路径,变可能态为现实态.  相似文献   

11.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只有深刻理解执政为民的丰富内涵,在执政活动中以实际成效切实体现执政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践执政为民的主要路径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使执政为民成为自觉行为;解决激励机制问题,使执政为民成为自励行为;健全惩戒监督机制,使执政为民成为自警行为;健全各项制度安排,使执政为民成为自愿行为。  相似文献   

12.
张秀 《探索》2011,(4):170-173
罗尔斯在论证其正义理论体系时,批判了功利主义理论的不足,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来取代功利原则。而当代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金里卡却通过区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态,提倡一种平等的功利主义,反驳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不管是反对还是赞成功利主义,两人在论争中都较好地阐释了关于平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启蒙运动以来,随着机器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现代性问题愈演愈烈。马克思在深刻剖析现代性问题产生根源的同时,又以商品、货币、资本为手段对现代性展开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表明"共产主义社会"是对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辩证法中“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定律构成唯物辩证法的内核,但其不可避免的也具有唯心主义、泛神学论等局限性。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利用费尔巴哈唯物论做批判的桥梁,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和超越,建立起了新的唯物辩证法哲学。  相似文献   

15.
漆明春 《探索》2008,(2):144-147
近期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学界热切关注的理论热点.围绕着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界线等重大理论问题,学者们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辩证批判,体现了旗帜的鲜明性和批判的辩证性、客观性.这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能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还有若干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指头,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指头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的正义观问题历来争议颇多,有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有着自己系统的正义观并依此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正义批判,也有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没有系统的正义观,也谈不上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这两种倾向都是从某一方面和某一时期来说明的,而考察一种思想不应该仅从单方面来研究,必须联系其前后发展变化全面来看。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在清晰认识自身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理念以及文化生命力肯定和发展的信心。文化自信的内涵着眼于对文化所具有的科学性、价值性和普适性的自信;文化自信的依据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独特的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的价值意义在于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内源动力、是扩大对外交流和应对文化冲突的心理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3,(12)
现代性的解放逻辑在质料层、制度层以及理念层推展。在质料层上,工业化和技术化的发展,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在理念层上,现代性用"元叙事"的宏大话语为人们勾勒出解放的美好图景;然而在制度层上,现代性为人们展示的却是一条"资本逻辑",这就导致了精神图景与现实状况的矛盾,构成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深层悖论。马克思要求以实践原则取代现代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现实革命手段颠覆现代性带来的资本逻辑统治,以达到对现代性解放逻辑的双重革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现代性解放逻辑的虚无本性,探究人的解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