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晨 《理论学刊》2022,(4):161-169
数字时代的城市治理,在治理主体定位、体制机制设计及治理效能上都有明显不同于传统治理的特征,实践中也面临着政府治理体制数字化转型难、民生服务数字化升级难和治理成效数字化评估难等困境。以公共价值理论为切入点,寻求数字治理本质与公共价值创造的内涵契合,立足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以及数字公民三个维度构建数字治理的公共价值生产—整合—表达的逻辑框架,通过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字化效能、丰富数字化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以及开展数字化治理人文反思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路径,能够丰富数字时代的治理理论内涵,进而推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雷博雅  武刚 《兵团党校学报》2020,(2):108-112,F0003
社区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最主要表现形式,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区规模日趋扩张的形势下,尽管依法治理已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但实践中仍存制约社区法治化发展的诸多障碍,亟待从理论逻辑与现实选择为切入,理顺参与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明晰不同主体之具体职责,依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社区自身建设加强、居民参与意识养成,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晨 《理论学刊》2022,(4):161-168
数字时代的城市治理,在治理主体定位、体制机制设计及治理效能上都有明显不同于传统治理的特征,实践中也面临着政府治理体制数字化转型难、民生服务数字化升级难和治理成效数字化评估难等困境。以公共价值理论为切入点,寻求数字治理本质与公共价值创造的内涵契合,立足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以及数字公民三个维度构建数字治理的公共价值生产—整合—表达的逻辑框架,通过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字化效能、丰富数字化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以及开展数字化治理人文反思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路径,能够丰富数字时代的治理理论内涵,进而推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建构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上的理论自觉与主体性坚持。习近平关于法治的论述通过重新梳理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引入“治理现代化”的全新理念,突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法治的战略地位、全局意义、发展思路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治理、善治与法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莹 《求实》2003,(2):50-52
20世纪 90年代 ,西方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即治理和善治理论 ,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并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的新思想。治理与传统的统治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要求实行法治。治理理论与法治有着密切联系 ,两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进民主化进程 ,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后,彭真长期担任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领导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委员长期间,力倡中国走民主法制之路,在法治理念上既汲取传统法理念精华,并予以坚守,又不断创新、突破,他坚持国家和公民之间,公民本位,权力和权利之间,权利本位全面,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党要守法。1982年彭真在主持宪法起草工作时,特别主张"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  相似文献   

7.
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与中国治道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占营 《探索》2003,(3):37-40
本文首先论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治道变革所主要涉及的两大最新理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治道变革的必然性和驱动力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治道变革的路径选择和治理及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德 《党建》2014,(6):31-33
正精彩导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转变。目前,我国公权力"越位"现象严重,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涉较多,抑制了市场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软法之治"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场围绕着政府、社会、市场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至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正悄然开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5,(6)
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现代与后现代、自由主义与后自由主义共存这一"时间丛集"和"时代交错"的现象是思考所有法律问题的前提。行政法治的形式与实质主义之下的法律都是单方意志的体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无法回应中国的法治实践。在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转向基于交往理性的合作行政法,由独白走向共识,方能破解合法性危机,为法治中国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合作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廉政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廉政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廉政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层面。廉政治理与国家治理是一个统一整体廉政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织部分,廉政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廉政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公共权力秩序,要求权力结构配置合理、权力运行科学、权力监督有效。一个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包括国家价值体系、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廉政体系。廉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价  相似文献   

11.
吴传毅 《学习导报》2014,(21):22-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了专章阐述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法治中国"是对"以法治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超越。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信力作为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的能力和资源。在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做到服务、责任、民主、法治、效率、公正、科学等,其实现亟须政府的一种德行自觉性和内心信念的动力支撑,这是基于公共伦理视角的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基础和意义。从公共伦理视角出发树立政府公信力可以从认识论、过程论和制约论三个层面做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指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公共伦理精神,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科学方向,升华政府治理能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现有的研究存在不系统、不深入等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深入理解危机的本质。公共危机是社会价值遭到破坏或者不同价值之间冲突的结果。地方性知识及其所蕴含的价值长期以来受到贬抑,这会导致无效治理现象的增加;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体制性倾斜,加剧两极分化;造成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解、隔阂及冲突;造成危机治理方式的单调及薄弱。地方性知识不仅是一类知识,同时也内涵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加强对它的研究,并将其提升到与科学知识同等的地位,能够为危机治理提供充盈的知识基础,进一步消除不平等,拓宽共识,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调解及社会协商的开展,从根源上减少公共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漆文娟 《世纪桥》2023,(9):90-93
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建构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最终确立了根植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具体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理论话语,也是一种实践方式,与新时代“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相匹配,已形成体系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话语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形态,阐释其价值形态和当代意义,既是凝聚民族力量、熔铸民族精神的时代之需,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任君 《奋斗》2020,(23):22-23
<正>2020年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围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两个层面,提出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要着重把握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以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的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台清 《求实》2004,(Z3)
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历经 2 0多年 ,在此期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在经济方面 ,市场经济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一些法学工作者提出加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立法司法问题 ,主张必须由法律来规定市场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 ,设定行为规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不少法律工作者提出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口号和命题。然而过分注重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的法治成了“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浮于表面的法治。而忽视了传统的对现代化的认识也使得依此制定的法制束之高阁。本文试图从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治行政文化是把法治原则及其精神要求融入行政文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目前,在建设法治行政文化过程中还面临着"官本位"意识与法治行政理念、权力滥用现象与依法行政要求、精英统治思想与民众参与诉求相冲突的困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应从着力推行法治行政、明确界定行政行为、全面强化行政责任等途径上,采取树立现代理念、加快制度建设、打造政府形象、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民众参与等相应的举措,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加强法治行政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人类社会政治演进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能否尊重民意、发展民主,直接决定着能否建构起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能否重视法治、依法治理,直接决定着能否使民主在正确轨道上运行,从而有  相似文献   

19.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着指导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