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筑"两大创意城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三级空间布局架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引擎",其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核心要素。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浙江省提出构筑"两大创意城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十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9日下午,由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文化厅、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晋江)研讨会隆重召开。这是第十二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产、教、研三方近40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晋江乃至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热烈研讨,形成晋江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与时俱进地将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技术、现代艺术、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推出更多彰显贵州特色、突出贵州优势的文化创意产品,是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15年7月24日,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到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调研时强调,贵州发展文化产业,应当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做深做足"文化创意+"的文章,加快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新至为关  相似文献   

4.
金元浦 《求是》2012,(8):53-5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依托4·19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举办的盛大平台,2010年4月19日下午,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文化厅、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晋江)研讨会"在晋  相似文献   

6.
<正>利好的政策、深厚的基础、朝阳的产业、高效的平台,贵州正走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春天。在此时间节点召开的贵州文博会,将对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聚集文化要素打造独特品牌11.8亿元的签约金额,100万余元的现场销售额,逾2万人次的参观量,首届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贵州文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7月24日至26日,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以"文化促发展、创意赢未来"为主题的贵州文博会,集中展现了贵州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创产业的蓬勃态势、创意产品的巨  相似文献   

7.
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关键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实质是创新能力。根据要素载体,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竞争力、文化消费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政府行为竞争力等四大要素,而在这些方面辽宁既具有比较优势,也存在不足。当前,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提升以下几种能力:文化生态的支持力,政府行为的推动力,文化资源的整合力,文化企业的创新力,文化消费的拉动力,创意人才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8.
<正>http://www.hbtscpw.com弘扬燕赵本土文化传承中华独家技艺构建现代行销网络服务全球文化人群"河北特色文化产品网"建设背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精神以及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河北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共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决定建设"河北特色文化产品网"。主管、主办及协办单位:"河北特色文化产品网"由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主管,中共  相似文献   

9.
陈斌开 《前线》2014,(12):99-101
<正>自2004年北京市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北京地区已经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50家。从2004年到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9.5%增加到12.2%,文化创意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14.0%提高到16.1%,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2年,北京市政府提出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战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到了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10,(7)
<正>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全局性、战略性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增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制度环境优化应遵循四大路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顶层制度设计规划;制定前瞻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加快出台文化与贸易、科技、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规;积极完善吸纳与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体系,力推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06月本书在对创意的内涵、创意的过程、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创意能力的提升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厘清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运作过程、集群发展和园区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然后从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出版业、电影  相似文献   

14.
杨伟智 《党的文献》2012,(1):111-11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需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业态,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许多省市制订了"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产业正在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文珍、王凤青推出了著作<山东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研究>可谓正逢其时,读后令人多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孙志军 《红旗文稿》2012,(17):4-9,1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文中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战略举措。文章界定了文化产业的概念范围及特殊属性,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具体思路,即"明确一大目标,激活两大动力,实施三大战略,构建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2,(3):33-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需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擞、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业态,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提升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霞 《求实》2010,(Z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断,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国家战略的正式形成,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实现文化创意战略的重要目标,文化产业是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重要途径。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的文化,丰富地表现为国民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素质和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8,(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合肥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统计显示,合肥市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3.78亿元,文化产业占GDP3.29%;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2.25亿元,文化产业占GDP3.6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2月,  相似文献   

20.
陈文华  彭波 《理论导报》2014,(2):19-20,25
正一、在江西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创意经济是以工业化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引导、以高层次消费需求为依托,通过创新和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的新经济形态。著名的经济学家霍金斯在他的《创意经济》一书里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5%的速度在递增。在中国,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创意经济,正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产业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从上海、北京、深圳等国际化都市快速向各地中心城市扩展。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和创意社会的建设,成为各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