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手工业制作规模小、影响力不强、传承后继乏人、自发保护状态等问题。要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加大政府投入,改善传承人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体系,以法律化、数字化模式固化已有成果,典型项目纳入教育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将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群众性活动及各种节日庆典相结合,让文化"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李倩  田伟 《世纪桥》2016,(7):86-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庆黔江区重要的文化资源,本文梳理了黔江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探索和创新,以期对奉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乌鲁木齐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多,内容丰富,加强对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传统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法规的健全、顶层设计、建设数字化体系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要可持续发展,不仅需保护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就业收入相结合.政府应负起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供给,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参与,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社区营造等手段,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内的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充分利用和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在于:促进传承人(群体)文化权利的实现;激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应解决精神权利主体的确定、经济权利主体的确定、权利的适度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以商标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创新,可考虑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6.
徐文燕 《世纪桥》2010,(23):127-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常常被看做是矛盾的,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出发,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表现,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机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表明旅游开发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玉用 《唯实》2010,(10):35-39
江苏宗教文化,尤其佛道二教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建构切实可行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体系,既要积极借鉴国外如日韩等国家的成功做法,又要认真总结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武俊平  伊丽 《实践》2009,(3):52-53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上,还存在许多偏差.其中最明显的偏差是重静态保护,轻活态保护.当然,将一些失去传承可能性的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录音录像等静态方式保存下来,通过展览、播放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对它的保护更重要更困难的是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9.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蕴藏着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峻挑战,如存在重申报、轻内容,重程序、轻传承,重利用、轻创新,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属性与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存在一定冲突等问题。为此,一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通过开放式宣传、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等途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非物质文化产品类型,设计专属旅游项目等;二要建立独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如建立商标+新媒体保护模式、著作权独特保护模式、注册登记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等,以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助力山西振兴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全球化的影响,这些珍贵的民间文艺和传统技艺依然面临失传的危机和发展的困境,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经受着巨大挑战。文化生态学启示我们,必须从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中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对其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保护和传承。在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应突出它们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把传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列入文化产业化的范畴。兵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申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却仍然面临传承、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运用SWOT法分析了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认为要推动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应该以兵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2.
呼勤 《理论研究》2010,(1):51-5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惟其意义深远,需要全社会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高度关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保护基础薄弱、传承乏人、传承环境改变、资源流失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坚持多样性、发展性、原真性原则,通过立法、培养传承人、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等途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漆凌云  周超 《世纪桥》2013,(3):104-106
加强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于传承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收入增加和社会发展,久居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亲近大自然,去乡村感悟、体验农村生活乐趣,这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内生动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与现代对接,从现代文化的养分中不断汲取养料、进行创造性转化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相关的文化空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独具特点,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现状,分析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服务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是既要在系统保护和修复涵养上下功夫,也要加快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第一,科学保护是根本.科学保护就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一整套科学的保护规则、标准、方法、机制.这就需...  相似文献   

18.
周必素 《当代贵州》2009,(18):44-4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延年益寿”?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传承性”、的关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其“生命力”“流变性”的特性。处理好保护和利用,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吴媛媛 《唯实》2013,(6):63-64
@@一、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传承的有较大影响和突出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国已于2004年正式加入国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展示江苏魅力、提升文化认同度、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危机,本文提出实施抢救、保护要坚持的三原则和开展民族语言文化教育、运用博物馆的功能、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使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