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稿约     
《理论视野》2008,(3):F0002-F0002
《理论视野》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面向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重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努力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水平: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并对社会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作深度分析。设有专家访谈、热点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论苑、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察、党建新论、国际视野、当代思潮、文化与历史、调研报告等栏目。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惠赐稿件。  相似文献   

2.
一边 《理论视野》2006,(1):59-60
2005年底,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在四川成都组织召开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05年度《理论视野》杂志编委会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出席会议,并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的工作以及如何办好《理论视野》杂志的有关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理论视野》2009,(4):F0002-F0002
《理论视野》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面向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重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努力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水平;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并对社会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作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吴振东 《瞭望》2022,(2):34-35
1920年8月,由中国共产党最早成员之一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被称作"红色中华第一书". 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校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在复旦大学迎来崭新天地.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最早源自1949年秋成立的政治助教小组.从"小组"到"教研室...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新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的任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适逢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崭新气象。2018年,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与影响,是"改革开放"成功消化吸收外来文化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的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积极意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念指引。2018年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所开展的研究,就是遵循着这个专门指示的精神,去追踪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向,阐发出国外马克思主义面对21世纪的人类"大问题"所给出的"新启示"。2019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会持续推进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和大趋势的探讨,深入关注国外社会主义运动和左翼政党的理论和实践动态,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与研究方法的科学反思促使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健康成长,推动21世纪中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9.
稿约     
《理论视野》2009,(8):F0002-F0002
《理论视野》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面向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重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努力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水平;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列宁《帝国主义论》发表以来,垄断资本主义批判就成了国外激进思潮研究的核心主题。然而,纵观这些流派,它们在理论根基上已经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批判逻辑或政治立场的"后马克思"转向:首先,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巴兰和斯威齐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彻底否定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后马克思"转向;其次,奈格里和哈特通过对帝国时代的非物质劳动与生命政治的研究,修正了马克思的物质生产逻辑,实现了政治哲学的"后马克思"转向;再次,法国共产党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提出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民主路线,实现了政治立场的"后马克思"转向。这三者分别对应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因此,如何从当代视域出发,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当代生命力,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建宁 《理论视野》2009,(12):57-59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为时两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就要闭幕了。这次论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件盛事,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内容之广泛、议论之深刻,为近年来之少见。为了举办好这次论坛,早在今年春天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征文,征文通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理论视野》等报刊多次刊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是历史形成的,有着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有着实践上的发展性和创新性。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典型的时代化表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典型的空间化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中国的最新体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地域性理论,而是世界性理论,且具有鲜明的认识论、方法论特征,因而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也可以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化、民族化、当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载体是学术载体、政治载体和生活载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生态马克思主义不仅构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生态环境困境或危机的系统性批判,而且指向一种特定而明确的绿色政治变革目标、议程和战略或"替代性愿景",即生态的社会主义政治及其未来.就其发展阶段而言,它至少已经历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形态.相应地,生态马克思主义已不再简单是一个普通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而是一种普遍性的绿色或批判性政治哲学.它所关涉的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人类社会究竟如何构建并争取一个值得生活其中的生态化社会或未来.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俄罗斯存在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马克思主义"。以А.В.Бузгалин(布兹加林)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被公认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及时了解当代俄罗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学派研究的最新动态,这是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这对于开展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对话,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毅 《理论探讨》2019,(4):33-38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发挥了巩固政治根基与理论根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真正关键的中国问题,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展开学理化的研究,又将对构筑本土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提供助力。同时,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单一学科与多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范式与本土研究范式的关系,才可能把中国本土理论的创新推入一个自觉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04,(5):F003-F003
近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论视野》杂志编辑部召开人权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北京大学和外交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要求。他强调,深人研究人权理论很重要,人权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当代世  相似文献   

18.
邹诗鹏 《理论视野》2008,(12):37-40
近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而各种取向胶着在一起,使得目前西方左翼阵营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流派及其文本研究持续升温。无论是激进左翼还是后马克思主义,都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当代性问题的探讨。继拉关社会主义模式成为焦点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已引起国外左翼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英美地区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分析的"方法重构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内容,由此延伸出两条对资本主义非正义的批判路径,并分别诉诸自由和平等这两种政治哲学范畴内最基本亦最具吸引力的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作为资本主义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政治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