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高潮 《民主》2012,(9):38-40
每一种本土文化或地域文化都有与之地位相称的称谓,这一称谓实际上就是本土文化的标志。本土文化的称谓应当体现地域地理和文化特征,但又不宜直接以行政地名称谓。笔者认为,“蓝色文化”最能代表青岛的本土文化,“蓝色文化”应该是对青岛地域文化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从改善文化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入手,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以农村、社区、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三个三”文化计划(建设“三类文化俱乐部”,举办“三个文化节会”,建立“三项文化制度”),从降地建设、活动内容、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搭建立体式的建设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台州市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短”上。 一是思想认识对宣传文化工作的“短视”现象明显。长期以来,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一谈到发展,就是GDP,对文化是“软实力”、以文化论输赢和文化民生了解和研究甚少,宣传文化建设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尤其是在各级政府的层层考核中,宣传文化所占权重甚微。  相似文献   

4.
冯驰 《学理论》2008,(3):I0001-I0001
近日,《哈尔滨日报》连续报道了本埠优秀企业家王军探索中国式企业文化建设,弘扬金源文化与将军文化的典型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哈尔滨电视台》“新闻观察”节目也做了专题报道,并冠之以“三五文化现象探秘”。本刊自本期开始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三五文化现象”,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李英夫 《学理论》2009,(7):11-1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关怀下,我市各级文化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四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的优势,在我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寓教于乐、雅俗共赏、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邴正 《理论视野》2009,(9):28-2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与研究的历程足以证明,历史的发展变迁,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改革开放,欧风再次东渐,国人或耳目一新,或忧心忡忡。于是,中西文化之争再起,传统文化在“反思批判”与“儒学复兴”中升降沉浮。“文化危机”、“文化断裂”、“文化重建”之说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7.
金真 《党政论坛》2013,(3):63-63
企业文化是近年来常被提及的词汇.比如,在百度上,输入“企业”二字后,首先跳出来的自动联想词语就是“企业文化”。在我看来,虽然不少企业都有了系统成套的企业文化、都有着无比响亮的口号及数以万字计的文化阐述、都有看似科学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但其中的大多数企业文化却只是一种浮于表面的“纸文化”,而不是一种蕴藏于内的“心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之峰 《学理论》2009,(19):174-176
艾森斯塔得在《帝国的政治体系》中曾提出“有限分化”和“文化取向”两个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特别是“文化取向”的概念对于更好地理解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书中的“万历立储事件”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明代在出现了“有限分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官僚集团。他们以“文化取向”作为主要武器,最终对万历皇帝的立储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文化取向”使得明代的统治者更侧重于对于文化秩序的维系,而难以采取更为积极的各种社会、经济政策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处理好文化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忱 《理论视野》2013,(9):29-31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人民搭建广阔文化舞台”的命题,是执政党一贯坚持的人民文化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形势下,执政党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的文化需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革文化制度和文化政策方面,其核心问题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事务,以广泛参与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使命任务。文化自信自强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以德修身,以文化人,肩负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光荣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注重挖掘文化自信自强所蕴含的“崇德”“求是”“笃信”“好学”等价值,以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源自中华文化的价值内容,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持续助力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理论修养、思想政治修养、文化知识与业务能力修养不断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强国”是天下胸襟的境界 “文化强国”的战略作用于教育的发展,首先设计的就是“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价值模式和“四育并举”家校合力的文化发展实践。其次设计的是家庭文化育人秉持父亲文化方向导航和“道”的引领,坚守母亲文化“德”的智慧行为浸润,家庭成员坚定各自要履行的隶属责任,以此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倡导崇德瀹智、诚信认真、包容仁慈美约家庭文化的德辉。正是“文化强国”的天下胸襟淘尽愚昧短视,永恒人性美德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孙月霞  路春 《学理论》2008,(13):93-94
企业文化的特征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也涵盖着员工创造性、竞争性与可塑性。企业文化属于无形资产,是企业宝贵资源。“三五味业”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为客户满足愿望,为员工实现价值,为企业创造高效,为社会贡献力量;尤其“三五”文化独辟蹊径,“以军人文化为主线,以将军文化为精髓”的理念,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党爱民、爱军精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守纪律、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移植到企业的经营中,  相似文献   

14.
林艺 《民主》2011,(10):35-36
“左脚舞”是彝族的一个传统舞蹈.每年农历三月廿七至廿九日的“三月会”,“左脚舞”为盛会的主旋律。据说楚雄牟定县的“左脚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康熙四十一年(1702)就有了“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不久前,牟定县以“最大型的原生态舞蹈——万人左脚舞”刚刚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当下彝族群众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惠音 《学理论》2023,(4):89-9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能更好地享受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哈尔滨市要大力提升并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涵,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足感,这也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学习十七大精神,要以创新文化理念为先导,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要义,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  相似文献   

17.
曹萍  李仁银 《理论视野》2013,(10):34-37
建构文化领导权,对一个政党来说,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赢得夺取政权和执政的合法性,应通过建构文化领导权,寻求文化认同以巩固执政的基础。本文试图对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解析和借鉴,以期对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有力应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和平发展既要靠实现文化上的“洋为中用”以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也要靠实现文化上的“中为洋用”以消除偏见与歧视,使中国获得平等和受尊重待遏。但后者目前更应受到重视。中国文化自有许多方面可为“洋”所用。商品输出,包括文化产品的输出,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上的“中为洋用”。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上的“中为洋用”必须大力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而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思想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发展理念应是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公共部门组织文化是以“公共服务理想”和“公共精神”为基础的一套价值观体系。在我国政府再造过程中 ,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打破传统官僚文化的影响 ,实施文化战略 ,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家文化”。  相似文献   

20.
山东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张瑞敏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就敏锐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88年,率先成立了山东省企业文化协会。目前许多企业自觉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涌现出海尔的创新文化、青岛港的“诚纳四海”、山东电力的“追求卓越”、莱钢的学习型企业、济钢的“和顺文化”等知名企业文化品牌,形成了高水平、规模化的领军方阵,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兴起。回顾整个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企业是处于一线的实践者、探索者,同时也需要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优化社会环境,共同打造企业文化品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