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银监会2006年12月20日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设立银行,并准备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管制的松动,积极意义毋庸讳言.但要注意以下问题:农户的非生产性资金缺口不适用于商业性贷款,"只贷不存"与防范金融风险,农村合作金融要遵循规律,农村金融因地制宜与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1999,(11)
胡锦涛在贵州农村考察时指出,对小额信贷要把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给予支持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最基本的要求:(1)小额贷款应该贷到户,扶持重点是农户,而不应该贷到企业。(2)要采取措施,使它既贷得出去,又收得回。这就要求银行做工作,作评估,作贷款的预测。(3)信贷要讲求担保,而这种担保方式是严格的。我们主张,信贷直接向农村挂钩。银行现在要精简储蓄所,又要面向千家万户,但经过中介组织,我们认为是不成功的。所以,发展小额信贷,我们认为是个方向,但也存在问题,还要研究解决胡锦涛要求小额信贷直接同农民挂钩  相似文献   

3.
正清镇市农民刘锋胜今年尝到了诚信的甜头。他开办的炉具厂,每年秋冬来临前都需要投入流动资金扩大生产,但他农村的房屋没有产权证,无法用于抵押贷款,往年他都是借城里朋友的房产证办贷款。今年8月,他仅凭自己的诚信农户身份,就贷到了30万元。刘锋胜能享受到这笔诚信贷款,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背书"。去年9月,清镇诚信共享平台引  相似文献   

4.
贷款业务简介贷款种类:农户贷款、个体工商业贷款、企业贷款、消赞贷款、按揭贷款、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助学贷款、其他贷款。贷款申请条件:1、借款人须在信用社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帐上须有资金往来;2、借款人是信用社的入股社员;  相似文献   

5.
我省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支农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今年5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56507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006568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435581万元,占整个贷款的48%。今年累放各项贷款9378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235万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553904万元,占累放总额的60%,比去年同期增加108691万元,全省约有62%的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一、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支农重点我省农村信用社为切实做好今年的支农工作,年初各地农村…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毕节市农信社紧扣"农"字,聚焦"精"字,突出"新"字,打出金融服务组合拳,激活农村内生动力,走出一条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我家有5头新品种乳牛!"在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女姑村六组邓书林眼里,自己喂养的是脱贫致富的"金牛"。"要是没有那5万元贷款,我根本就买不起牛。"邓书林说的5万元贷款,来自于威宁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石门信用社。和他一样,石门乡女姑村六组共有20多户贫困户申请到"特惠贷"的小额扶贫贷款,以此为基础发展产业项目,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开源引流     
正金融扶贫的"组合拳",为贫困农户扫清贷款障碍,为贫困山乡带来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缺资金是制约贫困户发展的瓶颈,贷款难、贷款贵则是产业扶贫的"拦路虎"。要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必须找到资金"开源"、精准"引流"的途径。对此,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让金融惠及农村、农民、农业,才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贫困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坚持以农为本的服务宗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认识信用社的生存发展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农业的兴衰不仅对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决定农村信用社的兴衰,决定信用社资金营运的效益。因此,信用社以支农为己任,一定要竭尽全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决不能因一时的得失而偏离经营方向。其次,要树立市场观念,讲求支农效益,寻求提高信贷资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实现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统一。要优先安排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种、养业贷款和其它多种经营贷款,大力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此同时对农村信用社也有了新的渴望和期盼。一盼农村信用社继续加大支农力度,积极扩大“三农”贷款的总量,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灵活放贷,灵活确定“三农”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方便农民贷款。二盼农村信用社树立支农新理念,坚持一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农”的实际出发,实现由支持乡村种养业向支持城镇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转变;由单纯支持第一产业向支持农村城镇建设,支持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消费转变;由支持传统“三农”经济向支持县域经济的大“三农…  相似文献   

10.
任国平 《唯实》2015,(5):55-56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持续引导和推动下,江苏辖内多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纷纷引进微贷技术,致力于以专业化方式为微小客户提供服务,不断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引向深入。微贷技术在江苏农合机构的"落地生根",使得数量众多的微贷客户(这些客户往往生产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有限、目前融资较少、对小微贷款的接受度和依赖度较高)受益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一、微贷技术核心理念微贷技术,就是银行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王进诚 《发展论坛》2002,(12):48-49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事关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风险的化解,也是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1998年以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推广普及了小额农户贷款,取得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也给农村金融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分析研究这些变革,对于端正和坚定信用社的经营方向,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户小额贷款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在行社脱钩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农村信用社事实上被作为国有银行的基层机构,在行政干预下,信贷投向逐步…  相似文献   

12.
是带来幸福,还是“贷”来负担?日前,“彩礼贷”“墓地贷”等所谓特色贷款接连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最先引爆热议的是九江银行推出的一张“彩礼贷”产品宣传海报,上面宣传可为22周岁及以上情侣最高贷款30万元,以用于新婚旅行、购车、购买首饰、购买家电,情侣的一方必须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其中“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等广告语遭到了网友一片吐槽。  相似文献   

13.
<正>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历年来,为了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力度,贵州省无论政策性银行还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均高度重视、主动参与,把参与支持脱贫攻坚作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重要体现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以来,贵州省贷款总量居全国第二,贷款增幅居全国第三。其中:农户自主使用占发放总额的65.2%;户贷企用占发放总额的34.8%。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三农”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村信用社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全国“支农先进单位”的孝昌县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信贷支农的新思路、新模式,找准信贷工作的切入点,服务“三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5年,孝昌县农村信用社围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以小额农贷为基础,延伸信贷服务领域,加大信贷投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及信用社自身业务的发展。1至11月份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1663万元,其中:投放农户贷款9086万元,占全年总投放的78%;投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895万元,投放…  相似文献   

15.
"互助资金"是一种由政府配股、农户自愿入股为主进行筹资,以小额信贷方式向农户有偿发放、周转使用的农村融资新模式,是政府和农户资金捆绑、风险共担,收益全归农民的"造血"扶贫模式,为贫困地区的农户解决了发展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深受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繁峙县信用联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把支农作中心工作,在发放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重点采取了个人贷款企业担保的方式,突出扶持了“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户+基地”等涉农企业,取得了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98元,较上年增收662元,创近五年最高,为农民奔小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农村信用社自身也得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近三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达23亿元,特别是2005年,累放贷款达9.85亿元,支农贷款占比达99%,各项存款达到7.1亿元,…  相似文献   

17.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是落实党和国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金回笼工作关系到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支农资金运作模式的成败。因此要强调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作用,分析影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用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消除影响的有效途径。一、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作用1.小额农贷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不仅为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提供良机,而且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长期以来,信用社贷款扶…  相似文献   

18.
靠谁活,为谁干,怎样干,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直面的三大问题。近年来,地处渭北旱源的陕西省澄城县农村信用社,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立足改革,承担起了为“三农”服务的重任。他们扎根“三农”、依靠“三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及需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改革分配制度,整合机构资源,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三赢效果。农户贷款面由46%提高到72%,户均贷款由改革前的1700多元,增加到11000元,累计向“三农”领域发放贷款近15亿元,信用社实现盈余1600多万元,起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生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滞缓,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西南欠发达片区。当前农村经济重要的引擎就是大力激发农村小微企业创业,但是“贷款难”的历史问题仍然悬而未解。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可以分散银行的风险,为农民背书,让群众能够贷到款创好业,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出现数量少,保障范围狭窄,险种覆盖区域较少,同质化严重,借款人与信贷机构之间、借款人与保险公司之间以及银保之间权利义务不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栾珊 《新长征》2008,(4):36-37,58,5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是农户,其健康发展应以尊重农户的意愿为前提,以满足农户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因此研究农户的经济合作需求意愿,揭示影响农户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因素,是把握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向和制定有关政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