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学的反思与反思的宪法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判断一个国家的宪法学是否成熟,关键在于该国的宪法学是否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在于在指导本国的宪法实践上游刃有余,更在于给世界宪法学也带来启迪;成熟的宪法学不可能是脱离本国宪法实践的宪法学,也不可能是翻译宪法学、移植宪法学或国外宪法学在国内的翻版。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宪法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宪法学研究所存在的范式危机以及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理论创新。 一、宪法学研究范式的当下危机 范式(Paradigm)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专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硕士而撰写的一本极富启发性的宪法学教材,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该书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控制政府权力为主线,以权力、人权及权力制约的一般理论开头,以宪政结尾,将宪法学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宪法学的一般原理”;中篇介绍“基本人权”;下篇介绍“政府权力的控制”。为使宪法成为“活”的宪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宪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宪法以及宪法学是西方社会的产物 ,在 1 9世纪 3 0年代前后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近代宪法学也在那个时期开始孕育和诞生。通过对民国时期出版、发表的宪法专著、译著、教材和论文的整理、分析 ,对几部代表性的宪法学作品的评述 ,以及民国时期中国宪法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的阐述 ,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宪法学诞生与成长的经验和教训 ,并可以对繁荣新时期的中国法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管华 《法学评论》2015,(2):34-45
将"right"翻译成"权利"遮蔽了"right"一词原有的正义、超越和划界的意义。宪法学的语境有利于个体从国家中分化出来并为国家权力提供一种新的正当性。宪法学"权利"话语出现了从"公民权"、"公民权利"到"基本权利"、"宪法权利"的流变。"人权条款"入宪后为从国际人权公约角度阐释我国宪法提供了空间。从各国宪法文本看,人权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在我国,用人权取代基本权利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论宪法学的学科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刚志 《时代法学》2005,3(2):76-80
科学研究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学术性、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学科必须拥有一种完整、独立的科学精神与学科品格。宪法学的学科品格是近现代宪法理论与宪法精神在宪法学学科上的固化,是宪法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其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也是宪法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所在。宪法学的学科品格主要体现在:宪法学是人权保障之学,是权力理性之学,也是依法治国之学与政治文明之学。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宪法关系梁忠前探求和考察宪法关系既是深化宪法学理论研究、促进宪法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国家宪政与法制建设的实践需要。本文拟对宪法关系问题作一些理论研究和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现代世界民主政体形式下的法治实践,普遍建立在以宪政关系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7.
艾斯曼宪法思想述略何勤华艾斯曼(AdhemarEsmein,1848~1913),是法国古典宪法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法国现代宪法学的创始人。艾斯曼的宪法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于1895年出版的《法国宪法和比较法的要素》一书中。在该书中,艾斯曼是通过如...  相似文献   

8.
法学的整体任务在于认识和调整各种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具体到宪法学,则是以宪法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本文认为要认识宪法现象,必须确立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我国目前大体上可以说处于规范宪法学的研究阶段,林来梵先生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一书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①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指出了这两种方法在学术上都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影响力.作者结合宪法修改问题,具体地论述了“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可能发生的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动议上的不同思考进路,指出必须要将这两种思考进路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发挥其对宪法修改影响的合力作用,才能产生启动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的动议效果.本文还就“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在修改宪法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和修改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推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两种方法对宪法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喜荣 《法学家》2005,4(4):52-61
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方法论体系中正日益被边缘化.与理论上的这一发展方向不同,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主流知识体系中却是一种正在被过度使用的方法.全面反思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中的运用,对于宪法学的实践与规范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分析方法在宪法学的运用中主要有四种面相,即语源学的面相、制度史学的面相、观念史学的面相以及解释学的面相,人们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历史资料的取舍不同,对宪法学保持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意义也不同.历史分析方法在运用中存在许多缺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其他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制度合理性的论证过分地依赖于历史合理性,从而减低了人们对于制度的内在逻辑和价值目标的关注以及忽视制度建构中的人的理性创造力.历史分析方法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在宪法学研究中更好地引入社会分析方法,而且对于合理界定宪法学的研究重心以及为宪法解释提供资料与素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运生 《北方法学》2015,9(1):40-46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忠夏 《法学研究》2011,(2):160-172
政治宪法学过度强调不成文宪法、政策及利益的重要性,而规范宪法学存在对规范性一词的误解。宪法学作为理解的科学,既非纯粹的、逻辑严密的价值学,也非纯粹的实证主义科学或纯粹描述事实的社会学。宪法中的价值源自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必须面向时代精神价值,通过具有整合性的宪法解释将宪法的规范含义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结合起来,既保持变通性又不失安定性,这是中国宪法学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主义是构建、识别、塑造宪法学知识的体系性、自主性与中国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端赖于宪法学研究的历史转向。通过对百年来宪法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宪法学沿着知识发生学的演进脉络,逐渐形成了以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主干的知识框架。其中,学术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核心,包括以“宪法”为起点的概念体系,以“立宪主义”为内核的原理体系和以“解释学”为根基的方法体系。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根本依托,由中国宪法学等传统学科,部门宪法学等法学内部交叉学科,以及科技宪法等新兴交叉学科共同构成。话语体系则代表了知识体系的价值凝练与传播,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主义为内核的价值共识,但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尚显薄弱。随着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框架的基本形成,如何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积累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将成为未来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晚近十年的宪法学研究 ,是对十年前宪法学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进行解构与重建的过程。一方面 ,以人权、人本和自由为终极关怀的宪法本质观取代了旧有的国家主义宪法终极关怀观 ,这种超验之思不能为科学方法最终证实。另一方面 ,宪法制度构建和宪法学研究方法转换的过程中科学主义仍起着基石性作用。宪法学研究的科学主义重建就是从科学万能返回到有限科学理性方法的重建。宪法作为人们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的准则 ,无疑是超验的 ;同时宪法又作为对人类生活发生影响的一种法律制度 ,又必须是科学的。宪法的这种两面性才是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宪法文本分析:一种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君 《法律科学》2008,26(2):38-46
宪法文本分析是指以宪法文本为对象,将宪法文本作为整体,利用多种方法分析宪法中的字、词、句,以获知宪法含义。它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法学方法,被称为文本主义,被广泛运用于宪法学理论研究和宪法的司法实施过程中。作为一种分析和解释方法,宪法文本分析有其局限性和利弊。  相似文献   

17.
经济宪法学——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市场体制的孕育成长需要宪政制度的协调配合。将视野局限于政治宪法、过于注重定性分析的传统宪法学理论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建设与宪政建设同步发展的要求。在西方学术界,正式将经济学和法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努力,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制度经济学;到70年代美国法学家波斯纳吸收经济学家科斯等人的成果,创立了法律经济学;从宪法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把经济学与宪法学联系起来研究,则始于以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回顾宪法学与经济学理论交融的历史,有助于宪法学关注经济宪法,借鉴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宪法问题,实现宪法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方法的更新,走向经济宪法学  相似文献   

18.
也论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重构董和平传统的宪法学体系无以容纳和科学说明宪法学固有的丰富的理论内容,无以解释并进而有助于解决纷繁复杂的宪政实践问题,这已成为宪法学界的共识。作为现阶段宪法学基本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瓶颈",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  相似文献   

19.
《中外法学》1981,(1):13-18
<正> 一"战后宪法学"确实具有与战前宪法学不同的特点。然而,从大的方面讲,就学术的对象、重点、方法来看,其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的。为了说明这一点,首先谈谈各国宪法学的情况。"英国无宪法"。这是指在英国没有系统的宪法典说的。英国的宪法学不可能由宪法典的规定指明研究的对象,或者把宪法典作为研究的对象。宪法的基本部分是以不成  相似文献   

20.
张翔 《中外法学》2013,(5):916-936
法学的核心工作是为法律人解释法律和处理案件提供规则指引的法教义学。中国宪法学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只要取向于实现宪法政治,就不能脱离此基本进路。宪法是"政治法",但其高度政治性并不妨碍宪法学的"教义化"。并且,宪法学的教义化并不会取消政治,而是会为政治系统保留功能空间,宪法学术也可借此避免沦为政治的工具。尽管中国缺乏运行良好的违宪审查制度,对现行宪法的教义学操作也存在若干正当性和技术性困难,但如果我们面对中国法治发展的真实问题,在既有的成文宪法之下,将各种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对立限定于规范的场域,将各种价值争议技术化为规范性争议,完全可以实现宪法调和利益冲突、建构社会共识的功能。中国宪法学应该确立此种法教义学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