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走过近5年的历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未来应从明确界定“政事分开”的含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重点事业领域的经费保障和建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需要进行全面协调的事业单位改革,其中包括制定总体改革方案,科学界定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政事分开应遵循的操作原则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一原则的运行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准则规范或操作规则。由于事业组织纷繁复杂,性质各异,所以在实行政事分开时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最基本的、最普遍的一些原则是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意义的。1、政府统筹的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管理对象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管理主体必须是社会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无论是从政府在社会公共部门中的核心地位和主体地位,还是承担社会管理和弥补…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行政类事业单位面临"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即在"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下,实现"行政职能回归"的艰巨挑战。但是,在"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下,行政类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实现"行政职能回归";即使放宽"两个不突破"的约束性条件,某些法律、法规授权或者法律、法规委托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也不能以行政机构的方式回归。行政类事业单位既然长期存在,又符合"分散化公共治理"的趋势,不如重新界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法人类型下涵盖行政类事业单位,通过法定机构或执行机构的方式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实现政府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的相对分离与相互制约,是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一个值得考虑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行政类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中十分特殊的一类,虽与公益类事业单位一样均使用事业编制,但在主要职能、资金来源、产出等方面存在不同.行政类事业单位主要为授权执法主体,也有少量法定执法主体和委托执法主体.认定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为依据,以是否主要履行行政职能为标准,坚持从严认定,积极稳步推进、分步实施,改革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法治建设比较薄弱,应将依法规范摆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依法探索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化”取向,指公共服务提供,更多地依靠社会、更少地依靠政府“。社会化”仍然是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取向,但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化”取向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以政府正确履行其维护社会公平责任为前提。公共服务提供强化政府责任,指强化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主导安排者的责任,体现公平优先的价值导向;强调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指基本公共服务中准公共服务生产,引入社会力量,打破行政垄断,以竞争倒逼事业单位改革,构建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市场,以契约方式提供,体现兼顾效率的价值导向。重新认识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角色与重建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是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化”取向有效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也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历经20多年的努力,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较之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日渐转变,事业单位改革则显得相对滞后。一、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改革的全新视角事业单位是一类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它以其所拥有的雄厚资源及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及政治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的事业单位约有130多万家,职工约3000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7,(1):68-72
逆向合同外包是政府将已经外包出去的公共服务收回并且重新交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近年来,这一现象在国内的实践中屡有发生。从逆向合同外包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逆向合同外包现象研究,并结合实际调研所得,分析我国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七站八所"的重置现象,以期为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反思提供一种新视角,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事业单位是为了公益目的,主要由国家创办并由财政供养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非生产性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历了初步探索、不断深入、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等四个阶段。虽然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但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在当今因社会转型而促使行政发展的环境下,政府转型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企业职工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国家要求各省、市进行试点,并出台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但目前仍存在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非同步推进导致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患不均的情绪,对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确定没有设置过渡期,没有明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体制等制约因素。为此,必须继续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模式推进改革,允许以档案工资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划清财政部门与社会保险部门在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测算和合理分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财政增加的压力,建立有别于企业年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都在协调推进。本文是张掖地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和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事业单位自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取得许多成效。但有不少事业单位发展的弊端还显而易见 ,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自身及整个社会事业发展 ,应从 10个方面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程度不高,直接制约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价值取向和目标模式,对现行事业单位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进行深层次、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4.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继党政机关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之后的又一全局性重大举措。改革事业单位体制,其实质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重构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事业单位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改革,以体现其应有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构建我国新型的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认为只有从政府、社会、企业与市场等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事业单位改革,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是必然趋势。绵竹市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改革尝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事业单位改革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政府的全方位管理及对市场认识的缺乏,事业单位的改革出现了严重滞后于其他领域改革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与政府关系界定不清,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方面。为了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其改革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政府为创造和优化这些条件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杨琳 《党政论坛》2011,(12):8-8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高层已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了全国性的整体改革部署,改革时间表也已确定。这项涉及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四千万“事业人”的改革,终于正式开闸。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成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富余人员理想的去处和“避风港”。那么,在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又该向何处去呢?从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看,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应该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外部分流为辅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的领导体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单位内部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涉及的人口之多、地区之广、内容之多、目标之难在世界来说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