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永辉 《学理论》2012,(18):40-41
当前,提出加强新疆基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提高民族地区基层科技素质的一般政策,它更有各级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搭建族际正常交往平台,提高各民族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国家大局意识的政治价值;有促进各民族互学共进,增加收入、就业的经济价值,还在科技文化吸引力下自觉增进交往和互信,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和民族关系和谐的社会价值,是新形势下促进共同发展和新疆民族关系和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湘西少数民族无疑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以汉族为主的外来移民大量迁入,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扩大交往,才明显促进了湘西沅水中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和手工业生产,商业也获得空前的发展,并因此逐步扩大了对外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3.
孙学玉 《政治学研究》2022,(2):21-30+167-168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习惯于民族差异化研究,从族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民族习俗、建筑、饮食、服装等,倾尽笔墨,“族”分缕析,较少从国家、法治、公民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研究民族问题、看待民族政策。本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论断,总结了民族理论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思想基础的深刻考量,揭示了中华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必然;主张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科学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澄清人们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建议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汲取国外民族发展经验教训、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重视防偏纠偏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7,(12)
正2017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民族融合学校建设的提案》收到教育部的答复,答复函中表示教育部将继续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牢固树立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认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指出,要抓好、办好民族教育,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8,(12)
正近年,国家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形成共学共进的氛围和条件。在学校促进各民族孩子的交往、交流、交融,语言沟通和学习、生活接触是关键。应进一步构建新型交融与开放的民族教育体系,完善民汉合校政策,要注意避免合校形式化、合班不交往、各民族师生相对分离等问题。第一,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城镇),不再新建民族幼儿园或民族中小学,逐步采取  相似文献   

6.
李鹏坚 《理论探索》2005,25(2):26-28
交往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交往已从血缘、民族内受地域限制的交往 ,扩大到不同民族之间世界性的交往 ,而“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制度是交往的产物 ,同时 ,制度又对交往起着调节交往行为、控制冲突增强合作、规范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6年完成了标志其思想成熟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本书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论述了“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认为,各民族的不同发展的历史最终会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交往形式的普遍发展两大动力的驱使之下向前汇入世界历史的大河,实现世界一体化过程。于是,马克思解决了长期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马克思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与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族际交往是指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间或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民族关系的具体体现。互联网场域模糊了民族间的差异界限,消弱了现实族际交往中地理距离和心理焦虑等障碍,隐蔽了地位和权力等不平衡关系。对于少数民族网民,网络空间发生族际交往的可能性更高。本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网民的网络族际交往行为与族际交往情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崛起的网络社会中,网络族际交往行为与族际交往情感间相互影响,不仅映射了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民族关系而且也在型塑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内在地包含民族团结的逻辑起点、逻辑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基于群体共同利益而不断扩大的民族交往是民族团结的出发点,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的民族交流是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共生和谐的民族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旨趣和实践指向,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理论关联,不仅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及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而且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促进宗教和谐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其宗教和谐思想非常丰富.在促进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各宗教之间的和谐、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方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思想观点.研究周恩来的民族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层面来说,当前的民族互嵌研究还应关注民族间交往互动的隐形地带,即文化间性。实现交往理性、促进民族互嵌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就不同民族而言,主体与主体互为条件的共在是各民族文化间性存在之前提;二是理解差异,尊重他者,运用文化对话及有效沟通,承认并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间性;三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导向,确立不同民族主体间共识的基本规范,增强国家认同。基于文化间性理论,反思我国民族政策,应注重新时期文化弱势民族和新生代少数民族群众的"互主体性愿望",在深刻理解多民族文化包容性的基础上努力促成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性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交往包括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人与社会的交往、民族间的交往和国家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生产能够推动交往的发展,交往也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人们的意识也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交往的扩大而逐渐产生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就将对外开放的层次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对外交往方式是由当前我国与世界的生产水平决定的,发展生产能够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现,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众多,有26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宗教派别齐全,世界五大宗教都有广泛传播;跨境民族多,有16个跨境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繁杂.由此决定了云南宗教的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群众性的相互交织,却以互相尊重、并存包容为主要发展趋势,这是云南民族宗教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云南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宗教、民族无小事",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首先要继承云南各民族、各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既重视境内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宗教信仰自由基础上的和睦相处,又重视与境外民族与宗教之间的独立自主原则下的友好往来,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激发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从而促进边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众多,有26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宗教派别齐全,世界五大宗教都有广泛传播;跨境民族多,有16个跨境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繁杂.由此决定了云南宗教的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群众性的相互交织,却以互相尊重、并存包容为主要发展趋势,这是云南民族宗教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云南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宗教、民族无小事",民族同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首先要继承云南各民族、各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既重视境内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宗教信仰自由基础上的和睦相处,又重视与境外民族与宗教之间的独立自主原则下的友好往来,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激发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从而促进边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走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 记者:您长期从事民族工作,请谈谈民族团结与我国现代化的关系。 司马义·艾买提(以下简称司马义):首先,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构建社区文化治理的价值度向根源于文化建构。在社区场域探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各民族在居住空间、文化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互嵌,对于维系社区团结稳定意义重大。基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大公约数”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理论向度、历史向度、互构向度,并依托银川市G社区文化治理的实践经验阐释其实践向度,提出了社区文化治理的内在核心指向、创新社区文化治理实践路径和社区文化治理的成效结果,对构建包容互洽治理模式、从个体行为层面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基础和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生活情境氛围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隋青 《理论视野》2018,(1):48-50
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需要正确理解五个基本问题:一、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不等同于民族的不平等;二、坚持无神论不等同于要批判宗教信仰;三、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偏差不等同于宗教极端主义;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一些矛盾纠纷不等同于民族矛盾;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一些矛盾纠纷不等同于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动荡与分裂使众多少数民族纷纷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民族大融合使各民族之间的行政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民族行政管理更大范围的扩大;民族大融合为中国更大范围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依照法律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贯遵循的一项重要政策,这项政策有效地增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繁荣和进步。下文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许多中外学者都肯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全球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专门使用过全球化这个术语,但是他们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明确包含着对全球化趋势的昭示。在他们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中,关于全球化趋势有许多重要论述。 首先,在他们看来,是生产力的发展一步一步造成了社会分工的普遍化,同时也就造成了交往普遍化。个人之间的、民族之间的联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冲破了民族国家的壁垒,发展了分工和交往的世界性趋势。正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才真正开始摆脱以往单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