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毫无疑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人为建构性因素的功能亦不能忽视。印刷语言的传播、地理边界感的形成和历史记忆的传承等对形塑民族想象、建构民族认同十分重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民族的现代性、建构性和政治性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在他看来,民族是特定文化中人为建构的产物,通过呈现“横向空间同时性”的时间观,印刷语言为人们建构民族的想象共同体奠定基础;经过“遗忘”与“选择”机制筛选,历史记忆形塑民族的同一性和连续性;借助地图、人口调查、博物馆等媒介,人们建立起关于民族空间的牢固想象。安德森关于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民族和民族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从空间思维到空间想象,是针对视觉艺术类的设计创新思维培养而言,区别于传统创新理论,意在从思想本质塑造层面来探析空间意义上的创造力,视觉艺术的创新过程从根本上讲应是空间思维能力不断得以塑造和成长,并由此开启空间想象的过程。换言之,要拥有视觉艺术的创造力就需在思维上建立具有空间意义的想象力,而空间想象力需建立在空间思维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学界对隐喻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他们将隐喻视作种、属之间的"范畴越界",这既确定了西方隐喻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传统修辞学的衰亡遗埋下隐患。法国著名诠释学家保罗.利科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探讨隐喻问题。尤其是《活的隐喻》一书,在语词和话语等实体方面对隐喻进行了一种渐进的、彻底的考察,认为隐喻不仅提供新的语义,更为重要的是,隐喻具有本体论价值。利科走出了一条隐喻研究的新路。本文选取能彰显利科隐喻特色的两个术语进行评述,进而探讨其隐喻理论的意义与缺憾。  相似文献   

4.
共犯的想象竞合犯是共犯与罪数形态的交叉领域,共犯在本质上是共同的故意,想象竞合犯本质上是实质的一罪,共犯的想象竞合犯是指二人以上基于共同的故意实施一个共犯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共犯的想象竞合犯客观上实施了共同故意支配下的一个共犯行为,主观上对触犯的数个罪名都是故意。在定罪和量刑上应兼顾共犯和想象竞合犯的特点,将共犯的定罪量刑原则和想象竞合犯的定罪量刑原则相结合,正确认定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艺术想象作为艺术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历来是美学和艺术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从宏观的视角 ,科林伍德分析了在人类活动的大框架下想象活动的特殊性 ,主张艺术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想象性的创造活动 ,是一种总体活动的想象性经验的情感表现 ,指出想象与真理、虚拟既有联系也具有明显区别。在微观方面 ,他将想象置于感觉、思维、意识、印象、观念及注意等诸多心理因素中进行考察 ,说明了想象在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文木 《前沿》2010,(22):4-7
文章以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为依据,认为民族主义是西欧反对封建王朝和宗教共同体的产物,"同质性"社会结构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民族主义是"想象的共同体",具有主观建构属性.文章还认为,安德森多元主义民族观为当代民族主义实践提供了可选择方案,同时,也是民族主义理论不断修补、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志德 《求索》2010,(11):62-64
在有关科学想象的探讨中,人们往往将科学的想象与艺术的想象,甚至生活中的想象混为一谈,极力鼓吹想象具有一种与神接近的能力,混淆了我们研究科学想象的视野。其实,科学的想象不但以统一性作为它的理论指归,而且在通往不在场的过程中是在知性的规范下进行的。科学的审美想象所引起的思考不像艺术是为了否定思考,而是在自己的深度体验中将复杂性导向简单性。  相似文献   

8.
孙际惠 《求索》2011,(6):137-139
法国诠释学派创始人保罗.利科主张诠释学要经过语义学、反思哲学和本体论三个阶段,认为语言分析是达到存在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文本和隐喻具有本体论价值。他坚持语言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也肯定语言是我们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语言的方法论和本体论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弗莱的身份定位从文学理论家日益扩展为文化批评家乃至思想家,弗莱理论作为神话、文学、文化互联体系的宏大性也日益得到认可。弗莱寻求建立批评的科学学科,其理论以类比途径同一化了诸多宏大知识视域,并在文学中想象结构的神话原型及其贯通为文学的整体性、批评的系统性与文化的延伸性中展现了其科学性。通过融合、调和的理论路径才能对弗莱宏大的综合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殖民地台湾新文学中文作家的文化想象形态为分析对象,探讨中文文本对特定文化对象的认知状况和认知态度,从中文写作的“日本想象”和“台湾想象”入手,考察想象重心的转移和想象形态的变化。“日本想象”从单一组织直接民族冲突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对殖民社会制度的质疑;“台湾想象”在悲苦民众形象之上增添了对民族性格和知识分子处境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李新亮 《前沿》2013,(8):143-144
历史想象和文学虚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基于事实,但历史想象是"有规约"的想象,不同于文学虚构。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分层"、明确了各层的主要的目标和"引入"人类学的观点,以他者的眼光去建构历史,从而使历史的想象不会越界成为文学的虚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日文写作在殖民地台湾新文学发展中文化想象的变异.在中文写作的对照下,日文写作经历了文学主角由悲苦的民众转变为内心焦虑的知识分子、传统从被批判的对象过渡到民族的身份标记而被肯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被迫隐退、"日本想象"转向复杂的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表述等变化;民族自我想象有时会通过"日本想象"得以实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也随着殖民社会的演进呈现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蒋贤萍 《求索》2013,(7):158-160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第一部成功剧作。本文以剧中的阿曼达和劳拉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怀旧理论观照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南方淑女,阐释其复杂多元的怀旧情结。南方淑女的怀旧情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昔日美好的眷恋,对浪漫爱情的追忆和对神话世界的向往。通过记忆与想象,南方淑女建构起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桥梁;她们的怀旧经验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在想象中被诗意化、文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著 《前沿》2011,(9):194-197
由于缺乏创新题材内容,我国动画产业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文化效应。所以,我们要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多维文化进行合理想象,以开发出适合现代动画的创新内容。而要解决现代动画创新内容缺乏的不足,不仅要解决动画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制问题,更要有一个开放的政策环境来助推文化创新题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际人际交往模式,成为与真实生活平行的另一个空间;网络游戏虚拟社区是一个基于想象的社会共同体,是一种真实的线上初级群体组织,通过想象的体验,参与游戏的大学生个体能够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建立认同与归属,从而建构起一种区位化的青年亚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16.
意义分析是元伦理学澄清伦理语言使用混乱的主要途径。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为伦理语言的意义分析指出了语用研究的方向,他后期哲学的意义理论则为伦理语言的意义分析从语形、语义向语用过渡提供了理论根据。情感主义伦理学主要代表斯蒂文森的二元意义理论最终确立了伦理语言的语用立场。他们二人的意义理论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伦理语言从语形、语义向语用过渡,并最终确立语用立场的过程。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茜 《人民论坛》2010,(5):244-245
模糊是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表达弦外之音是作家们创作过程中的常见手法。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应用恰当,就会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表现力和更强烈的感染力,恰当使用模糊语言,会使言外之意进入读者的想象生活,使作品得到了扩展和延伸,从而弥补了语言本身表现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大学艺术遵循着人类早期的隐喻思维和语言的模式 ,在需要直观形象、讨意想象、强烈情感的艺术活动领域 ,隐喻大放异彩 ,显示其独特优势。隐喻以其具象性、想象性和创造性、情感性等特征使它在本质上成为一种艺术思维。  相似文献   

19.
王进 《理论月刊》2006,(5):140-142
隐喻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隐喻的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隐喻是在创新心理驱使下的言语活动;隐喻促进了语义的更新;隐喻生成了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新视角;隐喻在依赖于语境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语境。  相似文献   

20.
周树江 《求索》2008,(6):197-198
名动转类词指名词在句中被兼用或活用作动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用现象。它以名词之形行动词之实,体现了语法功能的转换和概念语义的合成。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标记性使其在言语交际中展示出特定的语用效果。名动转类词的语用效果是一种认知体验,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中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