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李玲娟  杜智涛 《求索》2011,(5):113-115
波普尔认为知识研究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总是从问题开始,知识的增长是借助于猜想与反驳,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波普尔的知识论研究是在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法进行批判,对唯理论的形式理性进行批判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的方法论。本文旨在对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形成的方法论基础进行深度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整体化趋势的方法论考察冯鹏志以逻辑实证主义为肇始的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本质上是对科学及其整体结构作方法论分析与把握,并对科学发展模式及规律性所进行的方法论反思与重建。在追随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哲学逐渐凝聚和确定了自己独有的传统和...  相似文献   

3.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因而又称为“维也纳学派”其核心人物是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石里克。逻辑实证主义者自称要建立“科学的哲学”,注重研究作为科学基础的认识论,特别是科学方法论。它把实证主义理论同数理逻辑和数学化的现代物理学相结合。它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钟晓宏 《前沿》2011,(15):49-53
关于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学界有诸多争论和分歧。其根本缘由在于未能厘清马克思和当代实证主义关于“实证科学”的理解和定位的差异性。在马克思这里,实证科学是建立在以批判思辨哲学为前提的实践基础上,以历史的感性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当代实证主义则仍然以抽象的思辨为基础,将“实证科学”定位为理论命题和经验事实的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关系确立过程。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深受实证主义将“科学”实证化的影响。甚至成为困扰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问题。文章指出必须扬弃当代科学实证化思潮造成的遮蔽,才能澄清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科学的本质。唯有如此,历史唯物主义才能真正科学地指导中国现实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 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的起始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起始于英国经济学家哈奇森(Terence W.Hutchison)于1938年发表的《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该书为反对传统经济学的演绎主义方法论,特别是反对本世纪30年代盛行的各种“先验论”方法,首次将科学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引进到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6.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对科学的逻辑分析,所以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就是实证的逻辑。但由于其把马克思辩证法完全作科学化和实证化的理解,致使其彻底割裂了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真实的内在联系,反而使马克思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也丧失了。  相似文献   

7.
宋涛 《前沿》2010,(21):73-76
针对社会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应采取新制度主义法学派的视角,并着重参考马克斯.韦伯的诠释社会学的观点,特别是将其"价值无涉"的观点引进社会实证分析方法,在事实与价值相分离的基础上论证社会实证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在研究科学主义对社会实证主义起源的影响后,检讨揭示出两种方法论在逻辑起点"应然"与"实然"的区别,放弃在科学主义方法论在本体论论证中的全盘套用,廓清社会分析实证方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费伊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本质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的融合,但他们的理论取向并不是科学哲学走出哲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张恺 《求索》2010,(11):131-133
划界问题是科技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如何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进程,一直困扰着哲学界。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学派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波普尔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可证伪的原则,该理论对科技哲学的发展和当前社会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证主义向后实证主义的转变——读《社会科学的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照世界观上的转变及差别,系统阐明相关学者的重要思想,以期展现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无论是非西方国家的科学处境,还是本土化运动中千奇百怪的经验研究与摇摇欲坠的理论建构,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西方科学哲学理论的发展没有彻底的理解并吸收。在非西方学者扛着"本土化"旗帜游走江湖时,却不知西方科学哲学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本体论上坚持实在论的前提下,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逐渐演变,是认识论层面上语言、理论本质的转变,也是科学活动及科学家性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呼唤的是批判理性精神,这是当代文化中所缺乏的理性精神。波普尔的理性批判精神是对康德哲学自主性原则的“最后一点润色”,这是一个对康德哲学的沉思过程,同时也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和归纳主义的理论超越,“可证伪性”体现了批判理性精神和自主性原则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哲学层面,司法改革方法论就是关于司法改革的总体方法和根本举措之理论或学问;这种理论或学问具有体系化之特质,并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导向。基于其所要解决问题之特殊性,作为总系统的中国司法改革方法论又可以分解为实践主义、规范主义、科技主义和人民中心主义四个方法论子系统。其中,实践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中国化问题,本质上即司法的中国特色问题;规范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规范化问题,本质上即司法的法治建构问题;科技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现代化问题,本质上即科技在司法领域中的推广与适用问题;人民中心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人民性问题,本质上即人民当家做主之宪法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政策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西方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实践呈现出明显的实证主义取向。作为对实证主义政策分析范式的批判与补充,西方公共政策领域在20世纪末开始出现一种解释主义范式。解释主义是一种追求理解的哲学,通过探寻文本、话语和行为背后的主观意义,来理解现实和指导实践。方法论上,公共政策的解释主义范式主要包括解释性政策分析、批判性政策研究、叙事性政策分析、论辩式政策分析和协商式政策分析等流派。这些方法论都蕴含了深刻的民主特质。在实践层面,公共政策的解释主义范式在二分法与解释力、政策协商的可行性以及政策民主的碎片化倾向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则从根本上超越了解释主义政策民主的这些限度。  相似文献   

14.
谭正  张永辉 《人民论坛》2013,(8):218-219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法学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基础,并探讨了西方实在法形成过程及其对西方现代法治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文章还对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奥斯丁法哲学进行了简述,通过分析其思想著作中包含自然法理论和功利主义倾向,指出他并非单纯的实证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试析科学发现观的三个解释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经历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近代逻辑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和现代的自然与社会本体二元对立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发展,关于科学发现的本质的解释也经历了三个解释纬度。  相似文献   

16.
实证研究方法是行为主义政治学最重要的研究模式之一。作为一种与规范研究相对应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从理论到技术有一整套不同于前者的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在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行为主义政治学遇到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境,因而最终被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所取代。实证方法对于我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镇寰 《思想战线》2007,33(3):131-135
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特点决定了其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倾向,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经验主义这种认知世界的基本哲学维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在后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范.弗拉森提出建构经验论的新思路,围绕着“经验适当性”的概念展开与科学实在论的较量,试图借此拯救经验论哲学,促成了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18.
库恩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及其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为科学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高原则,在科学研究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其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大功能影响科学研究主体的具体行为。这三大功能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把主体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等特质合理地纳入科学活动范畴,在颠覆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价值无涉等观点的同时,赋予了科学以主体性和人文性,开创了科学哲学界历史主义流派的新篇章和科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繁荣了两千多年的哲学本体论日渐衰落,在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兴起的逻辑实证主义更是把本体论当作形而上学加以拒斥,然而逻辑实证主义自身不可克服的困难以及后来科学哲学的发展表明,何物存在的本体论承诺是科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陈群 《前沿》2009,(3):39-42
科学哲学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逐渐显示出了其二元论矛盾的局限性,而当代科学论(后SSK)的实践科学现的转向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谋而合。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存在论的基础上显示出了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实践不仅是生活世界的本体论基础且是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后SSK从只关注知识的科学转向作为实践的科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实践存在方式的混合本体论,在方法论上从对作为知识的科学的表征性语言转向对处在当下实践的科学的操作性语言分析,在科学进步上强调真理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以及实践基础上的各种异质因素冲撞的偶然凸显性和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