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洲大陆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点地区之一。冷战结束以后,非洲内部冲突不断,而非洲国家自身力量不足,大国争相加入联合国在非洲地区的维和行动,但索马里维和的失败使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一度停滞不前,导致了卢旺达悲剧的发生。达尔富尔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此反应迅速,联合国也积极介入,但此次联合国苏丹维和的意图历经多次波折才得以实现。因此,在维和实践中坚持"维和三原则",加强区域性维和机制的建设,协调好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才是解决非洲地区冲突、维护安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新挑战,大国博弈加剧。全球局势中不确定因素上升,地区稳定遭遇严峻挑战。然而,面对复杂局面,中国外交积极作为,因势利导,中国的国际处境得以改善,并在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中美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战略性、开创性的命题,这个命题需要认真加以论证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美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互动的频度日益提高,双边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3年6月,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何谓"新型大国关系"?对它的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概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说得更集中一点,就是在守成的世界大国美国和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之间,发展起一种不是相互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叙利亚危机随着近期战场局势的变化而出现重大转机,但围绕叙利亚政治进程及战后安排的较量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美、俄等域外大国以及沙特、伊朗、土耳其等域内大国的多重博弈,深刻影响了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可以说,叙利亚危机引发了中东地缘政治关系的重构,并加速了中东秩序的"两极化"态势,成为21世纪中东国际关系变化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5.
拥挤社会的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拍峰 《南风窗》2014,(25):41-43
<正>法治需要统一性和普适性,而大国本身却包含着多样性、复杂性。在这种挑战面前,法治理想和现实国情也会有所冲突。这些冲突构成了大国法治的基本特征。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法治作为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这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这决定了中国的法治建设很难仅仅照搬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而必须面对自身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使两国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上升至危险程度,而中美之间现有的危机管控机制难以有效应对这些危险。拜登政府的上任并未改变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基本走向,但加强危机管控、避免意外事件及冲突升级也成为其执政团队的基本共识。一般而言,中美故意走向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利用或因为中国周边事态与中国发生危机的现实性在上升。与此同时,中美在网络和太空领域发生偶然性危机的风险也在上升。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长期化的趋势下,加强危机管控符合双方、地区和全球的现实利益。为此,中国要继续维持有效的战略威慑,坚持以互信求安全的理念,敦促美国明示并遵守其对华战略竞争的底线;坚持既有的原则立场,警惕美国将其立场嵌入未来危机管控的规则之中;积极推动网络、太空和其他新兴安全领域的全球多边治理谈判。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强调,要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的利益交融格局。作为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益交汇点,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如何进一步夯实和扩大中美利益的交汇点,把合作的蛋糕做大,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正>中美应当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2012年年初以来,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美国领导人做出回应的重大议题,两国领导人就此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21世纪的中美关系必须避免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切实走出一条新路。按照中方的说法,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  相似文献   

9.
袁鹏 《台湾研究》2015,(1):37-38
继中美两国元首2013年"庄园会晤"和2014年"瀛台夜话"之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构建进人新的阶段。尽管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不完全认同,高层甚至有意避谈此一概念,但对新型大国关系之"规避冲突、发展合作"的核心内涵,美国各界总体是认可的;对于如何争取实现中美长期战略稳定,中美之间也有相当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正走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有意思的是,中美在探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这样宏大的战略性问题,而长期牵扯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只是其中一环,不像过去30年那样构成中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世界军事安全领域在局部动荡中保持了大局稳定,在激烈竞争中维持了总体和平;但同时,国际社会原有热点并未消除,新的危机又接连涌现,影响世界军事安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大国战略博弈,加剧了地区动荡局势;"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并攻城掠地,给全球反恐带来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危机爆发已两年多,迄今仍看不到结束迹象。随着危机不断深化,内战规模日益扩大并呈现明显外溢效应,性质逐步向地区性教派冲突方向演化发展,地区不同国家和势力纷纷卷入冲突。由于西方及部分地区国家不断强化对叙反对派的支持,叙在僵局中愈陷愈深,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2.
俞邃 《当代世界》2014,(7):25-28
<正>以2014年2月18日基辅广场事件为标志,乌克兰危机持续百日之久。引起人们关注的不仅是乌克兰局势本身,而且更大程度上是危机背后的俄罗斯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俄美关系,并由此产生普京会不会调整战略的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普京的战略。他的有关长篇论述无法引证,这里只  相似文献   

13.
王帆 《当代世界》2023,(1):10-15
2022年国际形势继续复杂演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赤字加剧。受世界格局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大国关系出现加速分化重组态势。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俄乌冲突呈现长期化趋势,中东地区深陷多重困境,亚太地区的安全风险也不断上升。面对当前世界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加强国际团结合作,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并以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治理创造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以来,也门危机持续升温,尤其2015年3月沙特空袭胡塞武装,意味着也门危机已由内部冲突升格为地区冲突。这场危机是沙特与伊朗间的"代理人战争",是沙特与伊朗无处不在的"新冷战"的最新标本。总体看,沙特与伊朗的地区争夺,对地区格局产生多重负面影响。沙特与伊朗崛起成为"新常态"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多极并存且相互制衡,由此使地区格局维持脆弱平衡的状态。2011年中东剧变后,中东原有政治生态被打破,地区国家力量此消彼长。在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15.
高调的和谐社会、大国的尊荣以及难以抑制的地方政府GDP冲动,依旧是2006年的主题。一边是高速发展的经济成就、国际舞台上的顾盼生辉以及崛起中的大国地位被传统列强确认的自豪,一边是盛世繁华背后凸显的转型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与价值观冲突,以及令人糟心的食品药品生产、医疗教育住房社保改革、过度开发与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面对稳定中有离乱的世界,唯有冷静面对,条分缕析,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2015年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局部冲突和地区动荡愈演愈烈,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主要国家加快军事转型,战略竞争更加激烈;亚太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和安全挑战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17.
李军 《当代世界》2011,(1):22-22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历史的可能,也是两国现实利益的需要。但是,由于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概率较高,中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存在较大变数。因此,中美两国应不失时机,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力图使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变为现实。具体而言,两国应优先在下列五个方面积极推动合作:经贸关系、军事交流、网络安全、朝核问题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朱悦 《当代世界》2018,(1):62-64
2017年中东地区动荡延续,在大国博弈、教派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多重冲击下,中东原有政治安全格局被打破。随着地区新热点难点的不断涌现,建立地区新秩序的前景依然难料,中东形势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多变数。  相似文献   

20.
海湾冲突指的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同伊拉克的冲突,包括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海湾冲突,特别是今年1月17日到2月28日的海湾战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心。美苏两国在这场国际冲突中的相互关系也令人注目、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