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日,有关部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曾经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八年抗战”.但随着抗战研究的深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的大会讲话中,都把“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把十四年的抗战作为一个整体.国内较早的有代表性的抗战史著作,如军事科学院编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国防大学何理教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王秀鑫和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都是以14年抗战作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近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很多人至今没有弄清楚。实际上,"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早在2005年就已经被中国学术界认定。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止时间,国外许多学者给予极大关注.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十四年抗战"有不少表述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的"十四年抗战"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学术界的"十五年战争"论,西方学界也出现一些以"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从"十四年抗战"视角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以至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看法."十四年抗战"研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的客观存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研究留下学术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7,(5)
正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教育部决定在大中小学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为十四年抗战史正名,对于完整揭露日本的长期侵华罪行、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具有深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4)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更改,2017年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明确抗日战争由八年变成十四年的意义,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以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仅就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研究抗日战争史的新动态、新成果作一些简单述评和介绍。 一、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抗日战争从何时开始的?史学界一直认为,1937年“七七”事变为标志,开始了全面的抗日战争,到1945年8月取得了胜利,称之为“八年抗战争”。1991年前后,对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争论。有人对传统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到1945年8月取得胜利,是“十四年抗战”。 提出“九一八”事变开端说的主要理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中日民族矛盾。全国人民首先是东北人民纷纷起来抗击日寇的侵略,尽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把枪口对内,对  相似文献   

7.
岳思平 《党的文献》2005,2(6):45-48
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第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经历时间的认识不尽统一.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说法:一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即中国"十四年抗战"说;二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即中国"八年抗战"说.显然,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何年算起;二是中国抗战共进行了多少年.  相似文献   

8.
数字党史     
《湘潮》2017,(2)
正14年日前,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份文件要求将现行教材中"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相似文献   

9.
"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衍生了党史分期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究。党史分期应以社会主要矛盾和党史的阶段性特点为依据。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标志难以界定,土地革命战争和反抗日本侵略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党史阶段性特点;所以,应将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调整为"土地革命战争与局部抗日战争时期",将原"抗日战争时期"表述为"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宜。这样有利于更好诠释"十四年抗战"概念,充分体现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的区别和联系,凸显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7)
九一八事变起,面对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东北军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救亡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东北十四年抗战精神。本文试图探析东北十四年抗战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焕发的独特精神内涵,并阐明其时代价值,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至1945年历经十四年,在十四年的艰苦岁月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起爱国主义旗帜,投身到全民抗战的滚滚洪流之中。东北抗战是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在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东北抗联将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成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武装力量。在东北抗日联军对敌斗争中,人民群众给予了极大的支援,最终取得了东北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吕坪 《广东党史》2005,(3):48-52
(五)“虹虹歌咏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年代,她也培育了3“代”人:从1939年2月9日成立起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止,被人称为抗日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恢复活动起。到1950年被港英当局无理禁止活动止,被人称为解放战争年代的“虹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发函要将全国教材中"八年抗战"概念改成"十四年抗战"的消息,令众多抗战历史研究专家非常欣慰。1月1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听到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消息很振奋。早在2014年,汤重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八年抗战"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十四年抗战"。汤重南说,东北军民为抗战做出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肃托”——一个不能不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 ,历时十四年之久。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各个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的爱国者们 ,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起来 ,与敌寇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单就武装部队而言 ,抗战全面爆发后 ,“为国捐躯的官兵 ,计国民政府军陆军1319950人、空军4321人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共死伤581267人”。如果军民合计 ,伤亡数量更高达“3500万人”。[1]就在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同时 ,也有不少人出于种种原因依附敌寇 ,堕落为汉奸。仅根据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的报告 ,截止1947年底 ,汉奸案经司法起诉者计30828人 ,不起…  相似文献   

15.
吕坪 《广东党史》2005,(3):48-52
“虹虹歌咏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年代,她也培育了3“代”人:从1939年2月9日成立起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止,被人称为抗日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恢复活动起,到1950年被港英当局无理禁止活动止,被人称为解放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84年6月在广州恢复话动起到现在,被人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虹虹”(简称当代“虹虹”)。  相似文献   

16.
弘籍 《党的建设》2014,(12):61-61
1939年3月,老君庙1号井出油,玉门油矿正式投入勘探开发.在抗日战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情况下,玉门油矿累计生产原油25万吨,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大后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回国服务共拯危亡“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30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其中,1000多人在抗战中牺牲,1000多人战后复员南返, 近千人留居国内,经过60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全国幸存者仅有十几位。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各报刊杂志纷纷发表纪念抗战的文章,但有关抗战时期宣传工作方面的文章并不多见.近些年,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本文将对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作一些探讨.一、唤起民众,壮大抗日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需要全民族同胞参加.“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但是,要动员起全国同胞共同抗日,必须首先统一思想,通过政治宣传,把抗战的政治目的告诉人民,使他们懂得为什么抗日,从而自觉地贡献一切,投身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由于我党将主要精力用于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问题上,对于民众的抗日宣传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抗日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入”.国民党当局历来轻视群众的作用,更何况是被迫抗战,也就不可能下功夫去动员群众.大多数人民得知抗战爆发,“是从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里听到消息的”.而“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所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抗击日寇基本上是国共两党的军队.国民党政府由于实行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接连失利.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在2017年初因一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件被卷入争论漩涡.针对这一热议话题,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出争辩双方的主要论点论据,才能使读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大陆学术界围绕"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怎样的争议,更深刻地理解寻求历史真实的艰辛.对教育部修改教材的这一举动不必过度解读而将问题复杂化,"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概念各有其适用语境,只要科学把握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国民普及教育与学术研讨的关系,完全可以找到推进史学研究的发展与更好地进行教育宣传之间的平衡,而避免陷入种种争议的窠臼.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顿时,中华大地沸腾,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奔走相告,喜逐颜开。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饱受战火煎熬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抗日战争胜利来之不易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罪行累累,惨绝人衰。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代价,抗战胜利的取得“来之不易”,正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所写的,是“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八年的抗日战争史,是用几千万炎黄子孙的鲜血书写而成的。国难家仇、民族耻辱,中国人民世代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