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的连续性和大政方针稳定性的基础上,在实践、理念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实现了显著创新,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外交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这个中心,在实践、理念和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周边外交放到与大国外交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外交由此前的"一个重心"变成"两个重心"。战略重心重塑的主要动力在于周边外交在中国整体外交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毛泽东时期周边外交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生存,邓小平时期周边外交主要是为实现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目的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推进中国新时期周边外交,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倡议或具体政策,并且更加积极地介入周边外交事务,在处理手段上"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展望未来,中国的周边外交策略应保持战略定力、循序渐进、树立底线原则,争取早日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博大的政治胸襟、非凡的执政能力、求真务实的勇气和远见卓识的理论创新的胆识,从容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先后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和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以下简称"两个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内政外交统一到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世纪中国党和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外交方面,领事保护工作由于其为普通民众服务的性质,成为落实执政为民、外交为民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部分谈及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绩时,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而自十八大以来,外交为民的理念与实践已经有了新发展。外交为民理念高度的提升外交为民携手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其基本方面有系统发展:一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拓展了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科学内涵;二是提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三是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理论、新战略,对发展起来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回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越来越成为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方法论、理论意义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力推动着理论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为中国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话语创新。我们需要深刻辨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战略对开创国际关系新模式的理论意义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价值。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新的特点,更多体现为纵向竞争、间接竞争、错位竞争。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长期性的竞争对手,这使得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战略竞争呈现长期化态势。我们应从更广阔的战略图谱中定位竞争,从管控竞争、化解竞争的角度去应对竞争,其中包括推动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印度政府发表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见诸正式国际文件。60年的时间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中国外交的理论核心和实践指南,笔者结合亲身经历和学习体会,草就此文,以资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渊源关于这个问题的史料很丰富,不准备赘述,只简短地强调三点。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内政外交进入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传承优秀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理论架构、问题导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当前处于系统整合阶段。因此,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更加需要提高实践和理论自觉,增强问题意识并善于提出和抓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思路;重视总结提炼,形成新的理念理论。中国当前的外交安全理论建设,在系统性方面,要加强外交和安全、外交和内政的衔接;在互动性方面,要加强外交思想、理论、战略和政策的整合;在国际性方面,要在体现中国特色、提升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上实现对立统一;在应用性方面,要提升外交安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此使相关理论在探索创新中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洁勉 《国际展望》2013,(1):1-11,147
经过中国数代领导集体在外交理论上的发展以及中国丰富的外交实践和艰苦的理论探索,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当前及今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面临凝聚中国特色、强化指导作用和增加世界意义三重历史使命。为此,中国应加强外交"理论自觉",增强外交"理论自信",提高外交理论指导作用。同时要将中国外交理论的要素同各国外交理论互相借鉴和融合,不断增加世界"共性",从而达到"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整体性,使国际主流外交理论更多地体现多元化、多样性和公正取向。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阐述和展望。报告重申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原则立场,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时,报告根据内外形势变化突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战略和政策创新。第一,报告更加凸显中国的全局观念和大国视野。报告的外交部分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题,立意高远深刻,表明中国作为一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更加突出,实际上已经被当作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了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把依法治国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继承和发展中稳步推进对外交往工作,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实践飞跃和理论创新,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国家总体外交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入总结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探索蕴含其中的基本逻辑和原则,对促进政党外交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政党外交的贡献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地判断我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提出了改革开放是两个关键一招的论断,从国家的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三个维度,系统阐释改革开放的实践价值。从改革开放的道路和方向、思想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方法论等方面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改革发展,持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坚持改革的全面协同推进与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强调调查研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巍 《当代世界》2018,(6):22-26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程度的加深,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经济外交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外交内容丰富,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一定的外交目标。中国经济外交大体上经历了接触性经济外交、融入性经济外交、参与性经济外交和领导性经济外交四个阶段。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经济结构正面临着重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外交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其积极有为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得以形成,并对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动力和行动指引,充分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促进新型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在坚持中国特色大国自信和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格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努力维护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价值观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指引下,中国外交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世博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博外交之路。这不仅是世博会本身的创新,也是中国外交的创新,即围绕主办重大国际活动而展开的外交。上海世博会在政治外交、经济和科技外交、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化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提出了世博外交的时代命题,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主办特大型国际活动的综合能力,开辟了地方外事融入国家总体外交的新途径。世博外交将具有长期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外交的发展规律,历史、辩证地认识国情、世情,科学、理性地分析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反映不同时代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建构了以内外一体的利益观、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观等为核心理念的总体思想,发展了以基本定位、战略主攻方向和善用机遇等为主要内涵的战略思维。中国外交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属性、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结伴不结盟”的战略原则;在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上形成和发展了“战略机遇论”。中国外交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和弹性灵活处理,维护核心利益和实现互谅互让,强调通盘考虑和主张分步实施外交目标;外交政策的国际对接注重原则对接、讨论对接、内涵对接。中国外交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指引中国外交取得更大胜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这个重大战略思想,之后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对这一战略思想又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梦提出后,逐渐为社会普遍关注,并成为学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当前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关于中国梦的研究文章呈"井喷式"涌现;关于中国梦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版;学术研讨交流十分活跃;主流学术期刊、国家社科规划办助推中国梦研究。就研究内容而言,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梦的提出及演变过程;中国梦的内涵与特征;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策。未来深入研究应关注对中国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研究,应加强中国梦的域外研究,深化中国梦的理论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很多研究中国外交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不合理,不符合西方国际规则,并难以预测。那么中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呢。什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形态?1982年以前冷战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