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延安精神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1921年红船扬帆起航,到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接续奋斗过程中创造的精神力量,无疑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延安精神、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延安精神     
正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井冈山精神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不断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1,(8)
正"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习近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原来在延安的东北军撤向西安一带集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由红军接管延安。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至1948年3月撤离,这里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救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培育和锻铸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它是党的性质和宗旨、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1)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政治建党为核心要义,以思想建党为首要任务,以从严治党为鲜明主题,以抓关键少数、管绝大多数为鲜明特色,以教育活动为有效载体,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重要手段,为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为加快解放全中国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及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价值力量,以政治信仰保障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方向,以改革创新的方法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百年党史,灿烂辉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芙蓉国里”栏目推出“湖南红色旧址”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三湘大地的革命故事、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才能坚持梦想走得更远。历史是一面镜子,能映照过去、启迪未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从丰富的延安精神宝库中汲取前进与发展的动力,为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又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延安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一)艰苦卓绝的13年,构成了中国革命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魂,对政治生态稳定持久地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延安精神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化形态,对延安时期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从思想引领、行为规范和制度导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新时代条件下用延安精神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充分汲取延安精神中所蕴含的党内精神文化精华、行为文化精华和制度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13.
正新的一年,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入脑入心。多渠道、全方位推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系统开展"不忘初心"  相似文献   

14.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文化基因、精神动能.注重学习党史,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强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善于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砥砺初心与恒心,在新征程上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科学的总结。他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  相似文献   

16.
杨俊 《党建》2021,(4):25-27
中国共产党历来具有高度自觉的历史意识,是善于以历史眼光分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和党史工作,特别是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从党史这一“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中汲取前进智慧、奋进力量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现阶段开展的“三讲”教育,正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关头,时代要求我党要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内容,以适应新的事业的发展。“三讲”教育为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任洁 《党建》2021,(4):28-3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认准了马克思主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赋予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持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学习”栏目自本期起推出“百年大党何以炼成”系列专题,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精神,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成就,探寻百年大党兴旺发达的密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21,(3):17-17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安排. 《通知》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