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断裂,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出现"资源诅咒"。通过民族地区生态资源数量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分析,验证了四川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在农牧民收入上的体现。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续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的链接,让生态资源转化为能为农户增收可实现的价值资源,让农牧民从生态补偿中受惠,通过"碳汇交易"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依托生态建设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搭建自然保护区与农牧民增收的桥梁,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以增加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宁夏南部山区35万贫困群众的恶劣生存条件,审时度势,决定实施生态大移民工程,并提出“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市科左后旗有农牧民党员475名,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广大农牧民党员带领农村牧区各族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辛勤劳动,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一道走上了致富路。但全旗还有1000余名农牧民党员,由于天灾病祸,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增强广大农牧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加快全旗农村牧区致富达小康步伐,从2000年2月开始,旗委筹措资金100万元,组织实施了“党员致富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贫困党员脱贫。半年多来,全旗已有740名贫困党员已发放扶持资金70余万元在“党员致富工程”的…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科左后旗有农牧民党员7475名.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广大农牧民党员带领农村牧区各族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辛勤劳动,绝大多数党员和群众一道走上了致富路。但全旗还有1000余名农牧民党员,由于天灾病祸,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增强广大农牧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加快全旗农村牧区致富达小康步伐,从2000年2月开始,旗委筹措资金100万元,组织实施了“党员致富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贫困党员脱贫。半年多来,全旗已有740名贫困党员(已发放扶持资金70余万元)在“党员致富工程”的扶持下,  相似文献   

5.
普定县是全省生态建设重点县,“国家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县,生态重建是这个县“九五”以来的三大工程之一。1979年,普定县委、县政府曾组织印余名科技人员,历时1年零9个月,对全县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细线条调查,揭示了普定“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化—贫困”的不良演变趋势。由此决定要建设石灰岩山区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完全适应我省农村山区土地瘠薄而雨量充沛的自然特点。反映了山区贫困群众的必然要求,是贫困农村农民治贫致富之路。也是扶贫开发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1):61-63
“三年援疆路,回首一生情”。三年来,天津援疆干部邵长森的身影遍布了新疆和田策勒县的乡镇村落,足迹踏遍了那里的沟坎茆梁。昆仑山区、沙漠戈壁洒下了他辛勤工作的汗水,贫困农牧民家中留下了他嘘寒问暖的真情。  相似文献   

8.
马强  马释宇 《实践》2021,(1):56-58
后四井子嘎查地处科尔沁左翼中旗代力吉镇,百年来,这个蒙古族农牧民聚居的嘎查,一直饱受贫穷的困扰。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嘎查时,全嘎查贫困发生率高达74%。2019年,随着最后9户贫困户脱贫,后四井子嘎查顺利退出贫困嘎查村序列。站在地头,走进牛棚,坐上炕头,拉住满是老茧的手,倾听一个个普通农牧民红着眼圈讲战胜贫困的故事……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农牧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平凡的生命力量。脱贫攻坚战为他们而打、依靠他们而打,他们是这场攻坚战的平凡英雄。  相似文献   

9.
1997年初,赤峰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党费扶带工程实施意见》,在全市10个贫困旗县区的部分贫困党员中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党费扶带工作。共投资820580元,其中,市委组织部下拨党费460000元,旗县区委组织部匹配党费147080元,苏木乡镇、嘎查村自筹资金213500元。扶持贫困农牧民党员288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严把党费扶带项目审定关,把扶带项目同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路子紧密结合起来党费扶带的对象,我们严格确定为政治素质好,有劳动生产能力,能够掌握和应用农牧业实用技术,发挥“双带”作用的贫困农牧民党员。对党费扶带…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地处榆中县东北部山区,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畅、信息不灵,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贫困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在这片土地上采取了“三年停止破坏,五年恢复植被”的措施,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