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9月,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系统提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随后美欧学界对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美欧形成思潮并广泛展开,其发展进程及所取得的成果正在并将继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同样,这次工业革命不可避免地也会给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带来深刻的变化。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如何认识、评价时下风行美欧等西方国家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面对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君如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
中美欧是特殊的三边关系。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欧洲是影响中美博弈和中美欧三边关系走向的关键变量。欧盟将中美竞争视为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并基于战略自主采取"不选边"的策略,同时谋求在中、美间发挥调节作用,以期降低风险并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但欧盟对待中、美并非不偏不倚,其调节作用更多体现在与美国共同加强对华政策协调,这正是三边关系的特殊性。经过数年的磨合,美欧对华政策协调与合作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大致可概括为经贸与科技竞争、对投资与出口管制及设限、军事威慑与防范、人权施压与对抗、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地缘战略协调。拜登执政后美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加上双方共同的短期利益等因素,使得美欧对华协调联动的可能性上升。今后美欧联手应对中国的战略会更加清晰,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对华协调联动将会进一步增强。然而,美欧结构性矛盾以及涉华利益不对称将使双方的合作具有局限性。归根结底,欧盟在中美博弈中采取平衡策略的根本目的是避免使自己"选边站队"。此外,对欧盟而言,美欧协调主要是手段而非目的,并不意味着双方要建立"反华联盟"。  相似文献   

3.
特朗普执政后将"美国优先"作为对欧政策的主导原则,以施压与交易方式推进对欧政策调整,导致美欧同盟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交易性成分增多、同盟趋于松散化和竞争性的一面凸显等。特朗普政府偏执于"美国优先"及"单边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理念是导致美欧同盟关系恶化的核心症结,而美欧对外战略调整与安全战略选择错位以及大西洋两岸社会和民众对联盟的认同度下降,使得联盟关系进一步恶化。特朗普治下的美欧同盟关系降至历史最低点,并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形成挑战,也牵动了美欧俄、美欧中三边关系的走向。衰落但有韧性的美欧同盟关系仍将继续维系和存在,中短期内仍将保持合作大于竞争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是重建和发展跨大西洋协调的新机制。大国竞争新态势、技术变革新潜力、新冠肺炎疫情新动能、美欧关系新困境等需求侧动因,以及美欧互动回应的供给侧动力,合力生成TTC。TTC的制度结构由政治层面的部长级对话与操作层面的工作小组组成,呈现政府间论坛的制度属性,发挥"联合对话"与"行动协调"的制度功能。通过TTC,跨大西洋协调的新发展囊括了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贸易和技术两个支柱,形成"贸易+技术"、"内部美欧关系+外部对华关系"的内容焦点。基于此,TTC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在于对原有跨大西洋关系恶化的"刹车"制动和止损,另一方面在于重建和更新跨大西洋关系的轨道,共同应对外部竞争。但是,TTC自身的制度不完备、美欧之间数字政策"脱节"、对华政策分歧等缺陷制约着TTC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不断发酵,欧美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经济复苏乏力,西方媒体、政要和专家学者纷纷对当前资本主义困境进行反思。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和自民党领袖克莱格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深刻分析当前英国经济社会困境和资本主义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困境”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听昌 《国际展望》2012,(3):41-58,140
"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构成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的动因之一。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安全困境"现象很难完全消除。中国在崛起的进程中,其地缘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困境"问题尤为突出。美国把中国列为主要的地缘战略对手,认为中国的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甚至威胁美国的安全;日本面对中国崛起,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千方百计强化日美同盟,增强军事实力以牵制中国;中俄互有需求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中俄地理上的邻近使发展动力有限,也存在若隐若现的"安全困境"问题;印度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的崛起,肯定会分散中国的精力,使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后,美欧关系矛盾的一面显得十分突出。美欧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重大影响。美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美欧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又以何种方式对美欧关系产生影响?如何认识美欧矛盾的性质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研究员。下面是她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9.
赵怀普  王振玲 《国际展望》2014,(3):4-21,154
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是近年来美欧政界与学界辩论的中心议题之一。不同流派的理论家基于不同理论范式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作出不同分析,进而就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理论辩论影响和引导了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建构,权力、制度、文化、国际社会等因素都体现在美欧的具体战略中。但美国和欧盟作为不同性质的行为体,基于自身价值观和软硬实力的不同,其各自的战略中所体现的诸理论要素的结合并不相同。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宏观战略目标相似,但应对方式却有着很大不同。近年来在国际形势进一步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互动协调明显有所加强,但由于欧盟硬实力不足以及美欧亚洲战略的差异,双方的联动合作仍是有局限性的。中国应支持并推动中美欧三边互动,加强三方协调,这有助于化解美欧的联手施压,并增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特朗普冲击波"后,拜登执政为美欧关系的修复打开了"机会之窗".拜登政府的外交理念回归传统、美欧原有的共同利益基础以及双方短期利益汇合等因素,将助推美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双方在一些领域的合作会有所加强.但由于受到国际变局带来的根本性制约以及美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美欧关系的修复空间较为有限.中国因素的凸显既可能刺激美欧加强协调合作,也可能加大美欧战略分歧.归根结底,美欧战略目标与利益诉求的错位决定了美欧传统盟友关系难以回到过去,拜登政府也无力改变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地区陷入整体性的大动荡之中。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在伊朗核问题和巴以问题上出现了极大退步。美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度走到战争边缘;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及利比亚战事频繁,导致中东难民不断涌入欧洲,这些都给欧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欧盟不得不对其中东战略作出相应调整。当前的欧盟中东战略表现出更加务实、军民手段并重和更为独立等新特点。尽管欧盟中东战略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身核心利益,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虽然美欧在中东龃龉不断,但欧盟中东战略仍将在美欧盟友关系的框架下不断演进。英国"脱欧"有助于欧盟消除内部主要分歧,中东乱局亦未陷入完全失控,这都为欧盟中东战略加速调整与成型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欧洲人在恐怖主义威胁、外来移民冲击和全球化影响下的种种恐惧,与美国自身的困境及多边主义的回潮一同发力,促成了美欧大融合。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杂志2002年夏季号刊登了大卫·M.科茨题为《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的文章,认为全球化趋势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全球化所表征的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强,使各国大公司一方面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又可以较自由地摆脱国内限制,这导致大公司既必须又有可能降低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这种趋势形成了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新自由主义可能使资本主义面临一个停滞、动荡甚至社会崩溃的未来,但是资本主义短期无法重新回归管制主义国家以应对危机,而只有在世界重大动荡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以后才有这种可能。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欧盟和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欧关系的现实及发展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欧盟与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是解析美欧关系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从美国多届政府的对欧政策中指出美国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基本态度 ;其次解析伊拉克战争前后出现的美欧之争 ;最后揭示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弘毅 《国际展望》2022,14(2):78-98
在地缘安全、能源、价值观等方面,美国、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利益。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美俄博弈主导中东欧安全形势,美德(欧)联合制俄但共识有限,美德(欧)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济介入保持警惕但难以形成合力三个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持续,美德(欧)与以波兰、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扩大,美德(欧)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攻势升级,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力量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压力持续加大,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不断降低,俄罗斯反“守”为“攻”回应西方威胁,而德国新政府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更加突出价值观因素,导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总体上有增无减。但是,美欧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中东欧控制力的弱化以及美欧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关系的恶化,也为持续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了潜在机遇。以上因素作为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变量,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回升,各主要经济体增速呈多速增长的分化格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并具可持续性,日本经济"跳跃式"增长但颇具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持续萎缩且有再次探底的可能性。美日欧推进FTA战略步伐加快,引领和改造国际贸易格局的用心凸现。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挑战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2003年6月4日澳大利亚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亚历克斯·雷夫伯瑞题为《华盛顿扬言压低美元,美欧关系急剧紧张》的文章,认为美国政府近来采取的美元贬值政策导致欧洲经济竞争力受损,并可能导致美欧像大萧条时期一样进一步互相竞争性地贬值货币,从而使世界经济进一步萧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战后以来,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美欧关系是两极对立和东西方对抗的一大重要内容。四十多年中,美欧根据现实情况并从自身利益出发,从政治、军事、经济上结为一体,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以军事联盟的形式,同对手进行全面冷战。这期间,美欧关系虽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出现松动,矛盾增多,且呈不断上升发展的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其本质和基础未变,也就是说美欧的根本、一贯的利益基本上保持了下来,变化是发生在这一框架内的。然而,随着国际风云激荡变幻,80年  相似文献   

19.
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终结,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深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各国社会民主党面临了困境和挑战。为了摆脱困境、迎接挑战,西欧各社会民主党通过新纲领的制定、宣言和声明的发表、政治竞争中的取向,以及参政执政实践,调整更新了其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世界经济在艰难回升,美欧经济也在好转,而在2012年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金砖国家经济却出现增速放缓;世界性和地区性大国发展军备势头较往年强劲,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履新,德国举行大选,伊朗总统易人。2013年展现了这些新领导人给本国和世界所带来的变化。2013年的世界仍不平静,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