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新的国际规范正成为中国与国际组织互动的重要内涵。中国塑造新国际规范的努力同时在全球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两个层面展开,前者包括全球安全型、政治型、经济型和环境型国际组织,后者包括中国主动融入和积极创建的地区组织。研究表明,中国重非正式机制,西方重正式制度;中国重进程,西方重规章;中国重软约束,西方重硬约束;中国重开放性与包容性;西方重封闭性与排他性;中国重多元价值基础上的任务导向型合作;西方重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责任分担。在国际游戏规则的重塑和议题重置过程中,中国应提升嵌入式议题设置能力,增加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的话语权,建立统一战线,推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向各方共同参与的全球共治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2.
苏长和 《当代世界》2015,(11):34-37
<正>分类看待全球治理领域不同的国际制度国际制度是世界各国或者相关国家在涉及共同的政治、安全、经济、社会议题治理领域所形成的一套原则、规范、规则和机制,这套原则、规范、规则和机制往往通过具体的、正式的职能机构也即国际组织来实施和维护。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包含了从全球到地区层面的各种国际制度,分类看待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同国际制度,有助于我们在国际制度改制和建制进程中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当今  相似文献   

3.
<正>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隆重召开,会议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放眼世界,如何完善国际多边制度、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亦是当前摆在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实现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亚洲经济正在崛起,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体系。未来10—20年,随着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产业结构、世界市场体系、全球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结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发展格局等,都会由此发生深刻变化。亚洲经济和"亚洲世纪"也必将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首先,亚洲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欧洲、美国和亚洲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亚洲生产总值、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在全球所占  相似文献   

5.
新书讯     
<正>全球学导论蔡拓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定价:91.00元本书是一部全球学理论著作,旨在建立一种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用以描绘一个全球怀疑深入发展的世界,并为人们提供一套全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际格局变迁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变革国际制度的需求日益上升,由此推动国际制度体系发生深刻转型。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新兴大国,既要积极参与甚至引领既有国际制度的转型,也要促进和推动新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大国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特别是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制度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传剑 《当代世界》2010,(11):11-13
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对长期以来主要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也使全球治理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新兴大国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合作潜力,但要真正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一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新的时代背景需要新的战略思维,究竟以何种身份和角色参与全球治理进程,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向真正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8.
朱锋 《当代世界》2010,(11):7-10
“新兴大国”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群体现象。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正在为世界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其作用,并非简单地代表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更重要的是,新兴大国的出现有可能为当代的全球治理模式带来新的声音和新的动力。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是21世纪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权力转移显著增强、国际制度深陷赤字、跨国风险持续蔓延等,致使全球治理体系有失均衡、治理机制缺乏弹性、治理效果有待彰显。全球治理体系亟需变革,主要是变革处于国际体系中心的国际制度和机构,包括推进联合国渐进改革、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化建设等。中国不仅是全球治理的全面参与者,也越来越成为现存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变革者。中国不但需要继续加入现存全球性的国际制度,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而且也要加大全球公共物品投入,积极变革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帝国形式、主权国家时代及现在的近乎无秩序状态等几种形式的国际秩序。现存国际秩序为西方所确立,但西方已经很难主导这个体系,如何重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在未来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与美国一样,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在这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新的和可行的世界观和全球观,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砖国家崛起与全球治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面临三大机遇同时也是三大挑战。其一,全球治理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下降;联合国体系难以适应新的全球问题;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开始共同设定全球治理的议程。  相似文献   

12.
一、冷战后的国际新环境及其历史背景 随着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国际体系尤其在经济领域内经历了一场明显的变革。以苏联为象征的僵化的共产主义的衰落也标志着两大阵营间直接武装对抗的终结。在这样一个全球规模的紧张的军事冲突已消失的新的国际体系中各大国将它们的关注投向了经济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值此国际形势面临百年巨变之际,一些大国正在根据综合国力重新界定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并确定其在全球事务和国际关系中的战略目标。与地理大发现以来国际体系变化最大的不同是当前西方大国不再能左右国际力量的对比态势,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正方兴未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大潮势不可挡。但是,体系主导国的扩容或更替将是长期和曲折的进程。霸权大国和传统大国不会轻易与发展中大国分享主导权,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将充满着变化、震荡、斗争与磨合。到21世纪中叶,国际社会或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中国也将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需要深刻认识国情和世情,继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动态调整国家定位,稳定大国关系并推进周边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新公域的治理能力,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从而不负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行动者或利益攸关方呈现多样化态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复合。然而,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现有全球治理体系近年来却面临日趋严重的挑战甚至危机。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国家,如美英,正在退出一些全球治理机构或对全球治理有重大影响的地区性组织;全球性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竞争影响了世界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导致全球治理体系愈加复杂。挑战同时也是机会。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大了对国际公共产品的贡献。展望未来,世界各大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及其成效将决定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最大的启示.事实证明,全球货币结构越来越不能反映全球的经济结构,美元霸权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机制、真实经济增长机制的关系,更导致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混乱,"美元陷阱"危机四伏.而中日货币直通车将带来人民币国际化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毛瑞鹏 《国际展望》2022,(6):17-31+149-150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18.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使美元逐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了中心地位,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则使美元进入一个相对无责任的自由之境。美元中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与不可持续性,并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超主权货币构想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案。数字货币的兴起则为实现超主权货币数字化提供了重要契机。超主权数字货币不仅是打破美元霸权的一种重要途径,还是大国未来竞争的重要赛道。当然,作为一种推进全球货币合作的中间路线,超主权数字货币将有助于资源交互的国际平台与信任机制的构建。为此,我们可以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套以"数字货币—数字金融账户—数字身份验证"为基本结构的E-SDR超主权数字货币体系,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全球合作的开展创造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自形成以来一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着变革。进入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重构关键期。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不但面临价值共识的危机和单边主义的严重冲击,而且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不仅是中国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自身应承担的一项重要国际责任。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新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国际制度的共建者、全球方案的贡献者和集体行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20.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8):95-95
<正>1990年代,乃是"全球风险"的时代,当时"全球化"的说法正大热,但各种激进的国家主义,地球暖化造成的气候异变,各种新的流行疾病,不确定的地区恐惧冲突等风险却日增。"全球风险"照道理要靠着更深刻的国际合作来分摊责任,而且是富国大国要率先示范,只是在这个"我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